生活中如何做到自尊自爱,仪表端庄?班会材料,好的给分

如题所述

1、自尊:在家里,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要有自尊心;在学校,老师们常常教育学生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人们议论,说某人自尊心太强等等。可见,自尊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尊呢?我们认为,所谓自尊,俗称自尊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自尊的含义。首先,自尊是一种评价和体验。从两三岁开始,儿童便有了自我概念,能够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欢的活动,如“我是个男孩。”“我两岁半了。”等等;到了三四岁时,儿童能够评价自己,并从中体验到自豪或羞愧,于是便出现了自尊的萌芽,如“我长得漂亮。”“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等。心理学通常把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与这三个方面相对应,自我意识也可分为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自我概念和自我控制与自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是自尊的基础;但是,它们与自尊又有区别,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客观描述,如“我是个中学生”等等,而自尊则在这种描述的基础上还带有评价和情绪情感色彩,如“我是个优秀的中学生”等。 其次,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这一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有所区别。在日常生活概念里,我们不仅认为自尊是自己感到有能力、有信心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而且认为自尊是一个人好面子、骄傲自大、缺乏批评精神等具有消极意义的品质,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责备:“你这个人自尊心也太强了。”也就是说,自尊太低了不好,自尊太高也不行,最好是适中。但是,我们认为,自尊只是我们人格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是应该努力培养的。也就是说,自尊越高越好;相反,所谓“死要面子”、“追求虚荣”、“盲目骄傲”等等,不仅不是自尊,而且是一种自卑的表现。例如:1、今天某同学吃完饭,在校园里找了个长椅打了个盹,醒来居然发现饭盆里放了几毛钱。2、有一次语文考试,问普罗米修斯是什么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一个同学填:哈里·波特。还有一次,问左忠毅公叫什么名字,一个同学写:左冷禅。结果,老师一顿很批。第三,自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时,我们常常可能看到周围人赞扬的目光,这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有礼貌,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当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有能力;当我们的建议被老师同学采纳后,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很重要,等等。这些都是自尊。我们认为,自尊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心理结构中位于较高层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得很多情感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属于自尊,如恐惧、焦虑、喜好、厌恶等就不属于自尊,只有那些与自我价值有关的情感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才属于自尊。只有正确理解了自尊的含义,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地把握自尊、追求自尊,并最终超越自尊。

2、自爱:清人申涵煜在〈省心短语〉中说:“未有爱人而不自爱者,此人心也;未有害人而不自害者,此天理也。”所以,差不多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都有某种自恋的倾向、自爱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天然本能;是一个人对自我存在的肯定,爱护和珍惜;是自我尊重的一种基本人格品质。自爱这个东西,很宝贵,应该加倍珍惜。 现实中,有些人自觉不自觉的丢失了自爱这一本能,变的很不懂自爱,不会自爱。他们不是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形象,而是有意无意放纵自己,作践自己,糟蹋自己,实际上是作践自爱,糟蹋自爱。 不懂自爱往往是过于自卑的人;也是在生活中受到严重挫折,心灵创伤严重的人;是那些玩世不恭的人。 学会自爱,要于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联系在一起,所以自爱是人们富于理性的一种表现。 学会自爱,不能过分,不能走极端。过分了,极端了,就变味了,就变的只爱自己不爱他人,那就是自私,自私的人不懂的尊重人,就会对什么事情都不知足,不好自为之,就会狂妄自大眼高手低,做事不自量力,对自己的错误,缺点采取遮掩的态度,这就是自负。 古人说“人不自爱,则无所不为;过于自爱,则一无所为。” 学会自爱,必须抛掉自卑和自负。 老庄讲求“长生久视”,强调道法自然,自由、逍遥,强调个体精神的自由和超脱,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爱。《易》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当然,“生”之所以为“天地之大德”,既在于它“生”出了物,更在于它“生”出了人。人“生”首先指人这个“优越”的生命的存活,而人爱护和促使自己的生命是当然之理。荀子更谓:“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因此当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不矛盾时,就要护敬父母所给之肉体,但一旦它与更高的社会价值发生冲突,那就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人格的自爱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以树立道德人格的自尊“自爱”以取代出于人的本能的生命自保的“自爱”。越是到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沉重时,儒者们就越是要强调这一点。由于儒家思想是一种道义论思想也是一种整体主义或利他主义的伦理思想,因此更加强调精神自我的价值而看轻肉体和物质自我的价值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人格自尊意义上的自爱,其思想和价值是很为儒家看重的,但“自爱”这个范畴却极少为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及。因为在儒家和中国文化看来,独立的个体只是个肉身,而人的精神自我实际上是存在于“仁”的二人关系之中的。伦理的整体主义和利他主义引导人们“仁爱”他人、家族、社会甚至自然万物,但这却未被说成是“自爱”。对精神自我的自爱,往往是以“名立”的荣誉感和“行己有耻”的羞耻感来得以表现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立,也就是说害怕人都死了还没有一个好名誉。相较于立身扬名,光宗耀祖,以显父母这个大孝来说,护持“身体发肤”只是“孝之始”也。要维护人的自我尊严,就要时时处处做不损德的事,要有羞耻心,这不仅被孟子看做是人的四个“善端”,而且被管子看作是“国之国维”。做人不能无耻,“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人无耻这标志着人的良心已完全死灭,毫无自爱自尊之心,因而也标志着人在道德上的完全堕落。“名立”的观念是自尊意识的积极表现。而耻的观念则是对人的人格尊严的维护。前者如果表达为“自尊”,那么,后者就可表达为“自重”。而汉语的大众使用,似乎讲“自爱”主要是从“自重”的意思上说的。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听人说:“你自重一点好不好?”这就是告诫人们可能在言行上有失检点而失去了“耻”的意识。

1、仪表:仪容指人的容貌,仪表即人的外表,它包括服饰和容貌等方面,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容貌虽是天生的,但后天得体的修饰可以尽显一个人的非凡气质,一个人的发型、妆容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审美观点和情趣。一般说,整洁端庄的仪容、朴实大方的装扮是最符合社会共同审美要求的。一个人的仪容必须是符合他的年龄特征、身份和职业要求以及特定场合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自己的仪容仪表达到最佳的和谐,才可以让自己得到社会或群体的普遍认可和接受,才可以使自己真正变的更美、更靓,这是一个人获得他人良好印象和、溶入主流社会和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小看。

中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在发展自身的各种素质的同时,必然会面对如何装扮自己,使自己外表形象既体现中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人格,又展现自身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的问题。那么,中学生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外表形象呢?我认为,中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特定身份的又生活在特定年龄阶段和特定环境中的人,他的仪容仪表上的要求应该该是这样的:端庄大方又不失文雅,朴实自然又不失个性。

学校对同学们在仪容仪表上的具体的要求有:一是学生进入校园要穿校服,不背挎包或休闲包,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可以穿运动服;二是男同学不准留长发,不准剃光头,不准染发,不理碎发,一律理短发,并做到前不扫眉,旁不遮耳,后不擦领。三是女同学要求理运动短发或扎马尾辫,不涂脂抹粉,不画眉毛,不画眼圈,不抹口红,不准涂指甲油,不准披头散发、烫发、染发,不理碎发,不梳怪发型。四是不准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饰物。五是不得穿拖鞋,女生不得穿高跟鞋等。

以上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无法接受,认为这是对一个人个性的束缚、自由的压迫,对美的摧残。有这种念头的学生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或其中之一。

一是对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发展了解肤浅,其实,个性的发展始终是要以符合社会和时代的普遍价值观为前提的,与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相违背的所谓个性的自由发展实际上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个性的张扬不是一种为所欲为的态度,不然所谓的个性恰恰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况且,不少同学在追求奇装异服时其实是在哈韩或哈日,或哈某一歌星的装扮,更谈不上独立的个性了,而是一种虚荣的不自知的盲从心理在作怪,或崇洋或媚俗,毫无独立的人格可言。曾经有一所中学进行过一次调查,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用另类的装扮目的是吸引他人的眼球,作为学生这是不妥的,那么,如果你是这为了吸引眼球一类的,你还能说另类打扮是为了张扬个性吗?。

二是对美的曲解和庸俗理解,美是什么?美是给人愉悦的体验和感受,仪容仪表美首先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自己觉得美不一定是美的,但大多数人感受到了和谐与美好的时候,才可以说是美的。可是,个别同学的仪容仪表却给了别人不伦不类的感觉,如:男生留一头不怎么干净的长发或刺猬式的头发,一件敞开的校服披在身上,里面露出一大截花T 恤,女生一头蓬乱的染成杂色的头发或卷发,穿着低胸的吊带上衣,腰间系着一条8厘米宽的人造皮革腰带,露着小腹部,下穿低腰牛子裤,脚踏拖鞋,他们的身上还挂满各种廉价的饰品,等等。你说这美吗?这只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情趣的底下和庸俗,自然和谐的才最美,心灵的纯净才是最高境界的美。

三是反映了一些同学不守规则的错误倾向。中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的最高的有关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则,是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的纪律或规则,一个即将成为社会公民的学生,对这一规则的抵触或反抗,实际上就是对社会规则的蔑视,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个性倾向,很难想象,当你走进社会,参加工作和与人相处时,你会是一个守法守纪的人,因为习惯是可怕的,而这习惯往往来源于你的思想观念或意识,那么我们真的要在将来成为一个挑战社会规则,甚至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社会所不容的人吗?如果是这样,请问你将如何立身与世?

四是反映了极少数学生的走向堕落的萌芽。研究青少年犯罪的许多专家认为,一个学生将要发生蜕变或有犯罪可能的时候,有许多征兆,其中之一就是在仪容仪表上追求另类,在打扮上透出一种颓废的、叛逆的、不健康的倾向,实际上同学们也多有了解,那些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哪一个不是在仪容仪表上有问题的,因此,但你发现眼前出现一个满头金、红、绿发的,耳朵穿孔、鼻子穿孔的,纹身的,穿着另类的男生和打扮妖艳的,衣裳暴露的女生时,你大概都有一个反应,那就是,这人不是好学生或好人。同样的,你现在在仪容仪表上的严重不合规范要求,留长发、染发、烫发、穿耳、挂一大堆廉价首饰、奇装异服,能给学校老师、同学怎样的判断呢?请你三思,也请全体师生观察和判断。

其实,对仪容仪表的特定要求见于中外社会的各行各业,不单是学生有仪容仪表要求,同学们自己可以列出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军人有军人的风纪要求,医生护士要穿白卦,司法公安、工商管理、城市执法、银行证券、各种企业等等都有特定的仪容仪表要求和规范,而且是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规范。设想一下,如果这些要求不能在行业中得到执行,会是怎样的景象,你能接受吗?可见,要求学生合乎仪容仪表规范,不是什么特殊的要求,是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规范,每一个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的,一句话,必须无条件接受和遵守,除非你说你不想继续当学生了,那么做为提早成为无业游民或自由职业者的你,尽可以享受所谓的自由了。但反过来想,这自由的代价是否大了些?

同学们,我们是美的发现者、创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那么,就首先从仪容仪表上展现自己的美吧。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让仪表美不再成为一种遥远的梦想。让美伴随我们走过一生的每一个春夏秋冬,直到永远。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e294d010009qf.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7
自己尊重自己
自己尊重别人
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第2个回答  2011-03-27
额,百度一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