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福简介

如题所述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出生于英国首都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一说是油烛商),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他广泛游历,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各国大陆经商。

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不过,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则,反对买卖当时简直要淹没伦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饮料。

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


扩展资料:

丹尼尔·笛福出生于英国首都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也有说是油烛商),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他广泛游历,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各国大陆经商。

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

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不过,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则,反对买卖当时简直要淹没伦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饮料。

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

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后,大受欢迎,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这部小说在欧洲小说史上是一项创举。

《鲁滨逊漂流记》(又译为《鲁滨孙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多次出海遇难,先被海盗攻击,再到种植园,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随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鲁滨逊漂流记》、电视剧《鲁滨逊漂流记》。

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 》《杰克上校》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尼尔·笛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6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出生于英国首都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一说是油烛商),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

他广泛游历,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各国大陆经商。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介绍:

1、《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宾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

该小说发表多年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2、《摩尔·弗兰德斯》

《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的另一部独特的杰作,被英国作家沃尔芙誉为“英国不多的伟大小说之一”。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书写,极具震撼力。书中的主人公一直以罪人的身份出现——她从十八岁到六十岁,除杀人、叛国外真可谓无恶不作。

女主人公弗兰德斯生于监狱,在孤儿院长大,给贵族家庭当仆人。她被主人家的大公子诱骗后被迫嫁给她所不爱的二公子。

婚后五年,丈夫病死,弗兰德斯成了寡妇。过了一段淫荡的生活后,她再嫁给一个在殖民地拥有田产的人。不久,她发现丈夫就是自己的亲哥哥。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4

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出生于英国首都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一说是油烛商),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他广泛游历,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各国大陆经商。

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

1731年的一天,《伦敦信使报》刊登出一条消息:星期一傍晚,著名的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扩展资料

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

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

使“鲁宾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该小说发表多年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丹尼尔·笛福(1660~1731),Daniel Defoe,英国小说家,现实主义者。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他的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1660年出生于伦敦的商人家庭。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 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六个孩子。由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来谋生。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结果,笛福数次入狱,在监狱里呆了不少年。 由于政论文章只能给他惹麻烦并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后来该小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鲁滨逊漂流记》。290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小说仍然脍炙人口。 《鲁滨逊漂流记》给笛福带来了巨大成功并帮他还清了部分债务。此后,他还陆续写成了《莫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及另外两本写鲁滨逊的小说,但债主总是跟着他追债。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笛福体弱多病,无人陪伴,债主不断上门,孩子们也对他撒手不管。1731年,丹尼尔·笛福去世,终年71岁。像生活在荒岛上长达28年之久的他的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一样,他孤独而又恐慌。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大陆各国经商。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此诗连印9版。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同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讽刺法律不公。
  1704年他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争取支持。此后11年间他一直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在此期间,他又因写文章而短期入狱。但从未终止为辉格党当政者搜集情报,办报,写文章。在18世纪的英国杂志中,第一家首推笛福的《评论》(1704~1713)。杂志上的文章几乎出自他一人之手。他的论题大都是公众关心的政治问题,论述相当通俗和有趣。该刊期距从周刊。双日刊到月刊不等,被迫经常变化,有时是他在监狱里编辑的。1719年,笛福在当年创刊的《每日邮报》(Daily Post)上连载他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从此开了报纸连载小说的先河。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在欧洲小说史上是一项创举。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均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1720)、《彼得大帝纪》(1723);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1724)《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1726)《大不列颠全岛游记》(1724~1727,3卷,导游性质)。他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如《经商全书》(1726)《英国商业方略》(1728)和《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1728)。他的《英国绅士全书》则在他死后于1890年刊印。他的小说以《鲁滨逊漂流记》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如《维尔夫人显灵纪实》(1706)对一个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报道;《瘟疫年纪事》(1722)写1665年伦敦大瘟疫,把这场鼠疫的发生、传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数字、逃疫的景况写得如身临其境。当时法国马赛鼠疫流行,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笛福的作品满足了市民对鼠疫的好奇心。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5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逊不听父亲劝戒,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此外还有续集。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则是一部道德说教的作品。
  《辛格尔顿船长》写主人公幼年被绑架,当了海盗,在非洲和东方冒险致富的故事。《摩尔?弗兰德斯》有人认为是笛福最好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女贼的女儿,出生在监狱,被一个好心肠的市长收养。她靠勾引男子、多次结婚和偷窃为生,被判刑发配到美洲弗吉尼亚,与一前夫经营种植园终其一生。《杰克上校》写得最差,主人公幼年就沦为小偷,当过兵,被贩卖到弗吉尼亚,最后成为种植园主,回到英国。《罗克萨娜》的主人公是法国新教徒的女儿,流落在英国,嫁给了伦敦一个酒商,被遗弃,在其他地方沦为妓女,又嫁给一个荷兰商人,商人负债入狱,她也在悔恨中死去。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在英国18世纪四大著名小说家中,笛福是第一个,他所写的《鲁滨逊漂流记》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至今是雅俗共赏的名著。
  笛福生于1660年。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以暴力取得政权,但是在笛福出生那年,代表封建反动势力的斯图亚特王室又在英国复辟,笛福出生于一个小油烛商人的家庭,属于中下层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反对斯图亚特王室的封建统治。笛福28岁那年,即1688年,资产阶级又赶走了斯图亚特王室,重新掌了权,他一面经商,一面从事政治活动,写下不少小册子。因为有的书和演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曾先后三、四次被关进监狱。59岁时,写成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是以一件真事为素材写成的。200多年前,有一个苏格人塞尔柯克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1704年9月的一天,塞尔柯克因为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古拉丁美洲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塞尔柯克心情很坏,但后来慢慢地习惯了。他捕山羊做食物,用木头和羊皮盖了两间小房子,拿钉子做针,把破袜子拆开来做线,用来缝东西。他在荒岛上生活两年四个月,1709年2月12日,一位英国航海家把他救离了海岛,塞尔柯克回到苏格兰后,经常在酒店里向人们讲述他不平凡的经历。后来,笛福就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此书。继《鲁滨逊漂流记》后,又写了许多小说,比较有名的有:《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罗克查娜》《大疫年日记》《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等。但他终生没有混入当时有名的文人圈子里。这些文人出身的社会地位比他高。他一生穷困,临死前为了避债不得不离家藏起来。
  编辑本段
  笛福的一辈子

  屠户门第
  丹尼尔·笛福祖上是佛拉芒人。早在他出生前的一二百年,欧洲大陆发生了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争斗,精于算计的英国人乘欧洲大陆发生不同宗教纷争之机,宣布容许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吸引准备开始重新生活意志坚强精明强干的人。他的祖上和许许多多的欧洲人一起冲过英吉利海峡来到了英国。他也不姓笛福,而是姓德福。英国人总爱按自己的方式给人家取名,老德福移居英国后英国人把德福简称作福,后来丹尼尔·德福办报的时候用德福签名,英国人又把它改写成笛福,于是他也就姓了笛福。
  笛福一家移居英国的时候,在英国无人侵犯他们的宗教信仰,没有劫掠,没有互相压制。老笛福的儿子们在伦敦购置了几家作坊和小铺子,加入了伦敦肉业行会,开始做起屠宰卖肉生意。1660年,笛福家里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后来写《鲁滨逊漂流记》的丹尼尔笛福。
  小笛福在伦敦老城一家教堂施加了洗礼。时隔两年,到了1662年,英国又宣布只有英国的教会才是真正的基督教教会,欧洲模式的新教和清教徒都被称作分裂派。对基督教持异议的教徒,任何举动都有可能被看作是图谋反对国王,许多善良人被无辜判了罪,被投入监狱或卖掉做奴隶,连法院也作出了大量这样的判决。两岁的小笛福也被开除了教籍。教区有许多学校,小笛福被开除了教籍自然不会与他有缘,他只好去传教士与教育家查尔斯·莫顿的中等教会学校求学。英国有著名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但对笛福是关闭的。不过,他有他的理想。
  扬帆下海
  本来父亲给丹尼尔报名入了伦敦肉业行会,希望他步祖辈或父亲的后尘,没承想丹尼尔生性活跃,是个不安分的人,身上流淌着企业家的血液,不愿坐在柜台后面当小老板。他下海了。
  那时候的青年人渴望出海,因为在海外一个便士就能变成足足一个英镑,英国的一半财富是漂浮在海上的。虽然海外淘金的探险家本人也常常会长眠在大海的波涛下,但是笛福打算接受这一现实。
  笛福第一次出海就饱尝了海上的各种滋味——海浪的冲击、晕船的痛苦,还遭到了阿尔及利亚海盗的袭击,不过最后英国警卫船出面打退了阿尔及利亚海盗。由于船上运的是走私酒,说不定会被发现,笛福不得不打开几桶好好酬劳这些救命恩人,以麻痹他们的警惕性。自此以后,笛福回避了海上旅行。
  不过,笛福还是成功的。他经陆路(不算英吉利海峡)穿过欧洲回的英国,沿途拜访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有人建议他在西班牙的省城加迪斯设立一个永久性贸易代办处,但他谢绝了。而在他航海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增强了自信,并赚了些钱。
  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不过,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则,反对买卖当时简直要淹没伦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饮料。
  升官梦的破灭
  国王卡尔二世驾崩,英国的局势变得白热化起来。卡尔二世是个隐蔽的天主教教徒,对法国有好感。他的儿子詹姆斯继承了王位。詹姆斯一世是公开的天主教教徒,是个受法国庇护的人。他继承王位立即引起了各教派的一致反对,反对派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反对“天主教的威胁”。
  能胜任率领叛军的只有一个,他就是卡尔二世的私生子蒙茅斯公爵。他是一名新教教徒,剽悍的骑手运动员,善于笼络人心。但他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堂堂仪表的背后,却是个疏忽大意犹豫不决的人。叛军未受过训练,装备低劣,指挥这支队伍的只有两名军官,而其中一名又在决斗中把另一个给打死了。叛军的失败是不言而喻的,叛军在与皇家军队的决战中被击溃。蒙茅斯公爵被俘,最后与许多他的追随者一起被送上了断头台。
  在被送上断头台的人中也有与笛福一起长大的同学,他回忆起这些同学时写道:他们能成为自己老师的荣耀该多好,可是却做了殉教徒。其实,他也参加了反叛,有人看见他在叛军的队伍里骑着马,手持武器。奇怪的是他竟逃脱了惩罚。不过,后来当局清楚获悉他参加过叛军,法院在几年后往特赦名单里补写上了他的名字。
  英国的局势说变就变,天主教徒詹姆斯继承王位不久,1688年,被他的妹夫荷兰人威廉奥兰斯基亲王推翻了。新国王威廉和王后梅莉重新宣告容许不同的宗教信仰,得到了议会的妥协。
  这时,笛福觉得他前程的黄金时期来到了。他是伦敦老城中心锡蒂的成功商人,受过教育,信奉宗教,是爱国者,是英国公民。于是他开始在宫廷附近出现,这时,有人向他表示可以提供政府部门的职位。果然,他很快就当上了个收税的税官。不过,他的期望值可不是当个小小的税官,而是更高,像当个伦敦市长什么的。
  期望值终归是期望值,他的愿望没能实现,因为他恰恰在那时候商业声誉被败坏了。
  债台高筑
  笛福是个富于幻想的人,他一向雄心勃勃,总是没个够,倒不是出于贪心,而是对事业的迫不及待的渴望。一项事业还没结果他就已经开始抓另一项,一笔交易尚未赢利已经把资金投入到了下一步计划,用的又都是贷款。制砖吧?好极啦!伦敦正在重建,萝卜快了不洗泥,砖有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可是,砖厂尚需建设他又想起了给香水制造商繁殖麝香猫。麝香猫还没个结果,他又想起了为从沉船里打捞货物制造潜水钟。就算制砖业几年后赚了钱,开始有了稳定的进项,但麝香猫他还不知道怎么出手,潜水钟占用耗尽了他大量资金,却出现了全新的技术故障,排除还没那份技术其后果可想而知。
  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已是到了这个地步,可天公也不作美,屋漏偏遇连阴雨。当时正在打仗,正像英国把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商船击沉一样,法国人击沉了英国的商船,其中包括笛福的几艘货船。笛福一纸诉状呈上议院,并要求得到保护。下院承认笛福由于同法国交战遭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可是,债权人还是起诉了,他们有8人,其中包括他的岳母,他们要求偿还17000英镑的债务。笛福向上帝发誓,许诺要还债。债倒是还了,不过是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逐步还的,也没还清,只还了大约三分之二。
  英国当时对债务人还是比较宽容的,如果潜逃抓住处决,如果自首则坐牢。笛福算幸运,这次没有被囚禁,不过那是为了债权人的利益。笛福后来谈到自己的时候写道:我13次成为富人,后又沦为穷光蛋。
  但这次破产的打击是致命的,从此永远改变了笛福的一生。
  祸从口出
  像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笛福也喜欢写诗,他向往诗人的名气,但没能成为诗人,却成了个办报人。会写诗也有用场,有利于他写诗体政论文章。
  笛福有个朋友叫约翰·丹顿,是个精明的出版商,当时想出份报纸,内容是由读者提问题,报社解答。根据内容朋友们给这份报纸起名叫《雅典娜的墨尔库里俄斯》。自然,笛福是办报人之一。
  报名的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墨尔库里俄斯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使者。后来,几个报人不负众望,成了智慧女神的使者。报办起来不久,由于内容丰富,来信量和订户数不断增加,他们不得不深入思考,认真解答。他们查遍了各大图书馆,都成了学识渊博的才子。用发起人约翰·丹顿的话说,是时代的主导头脑在给报纸撰稿。
  1701年笛福发表了诗体政论文《真正的英国人》,文章借口抨击一般的外国人,而锋芒却是指向的那位荷兰人国王威廉三世(威廉·奥兰斯基)。他一下子名声大震,文章好评如潮,公众场合还出现了他的雕版画像,上面写着:《真正的英国人》的作者丹尼尔·德福。当然,也出现了大量反对者,包括法官中的反对者。
  说来荒唐,一年后威廉三世死了,安娜成了国王,她虽然是新教教徒,却只支持英国教会。这下可好,其他派的教徒虽然不是女王和英国教会的敌人,可也决不是朋友。尽管形势紧急,笛福难于再坚持下去,但又完成了一篇用反语讽刺政府宗教歧视政策的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对方没有立即明白文章在挖苦谁,只是过了些日子,听到些议论才回过味来,咒骂说,他真敢,这是挑拨!可拥护笛福的人们也差点没把他当成叛徒。笛福只好又隐藏起来,从而再次陷入孤独的境地。
  隐藏仿佛提醒了人们,包括他的债权人,他们在《伦敦报》上登《寻人启事》,还详尽描述他的特征: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头发笔直,鹰钩鼻子。他的对手更卖劲,亲自在上面补充说:不言而喻,他的良心是黑的,比他的脸还黑。隐藏了半年,一天,他为签署一些重要文件不得不去一趟伦敦,结果在伦敦被拘捕了。
  秘密情报员
  法院审判笛福三天,最后作出判决:绑在耻辱柱上示众,处大笔罚金,判7年监禁(一说缓刑7年)。
  笛福脖子和手被枷夹着,一连三天,分别在伦敦三个广场,每天几个小时立在耻辱柱旁示众。那时候允许对示众的犯人投掷石块,可以任意唾骂。当然,笛福也遭受了种种打击和侮辱,不过,他也得到了人们送的鲜花。示众后他开始坐牢,罚金一点也没缴。后来当了外交大臣的罗伯特·哈利感到笛福是个有名气的政论家兼企业家,是个可利用的人,于是在精心照料这位犯人的同时,向他提出了一个不得拒绝的方案。这笔交易的详情已经无从得知,但后果是清楚的:1703年11月,笛福被赦免,罚金由王国从国库替他支付,他家里还领到了救济金。要知道,他可是有四个女儿两个儿子,是个不算小的家庭。
  不过自由的代价也是高昂的:
  第一,从今以后,自由记者得变成权势的代言人——替政府说话,宣传政府的政策。1704年,笛福开始用政府支付的雄厚补贴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
  第二,笛福成了政府派往苏格兰的秘密情报员。苏格兰早就成了大不列颠的一部分,但还保留着自己的议院,议院并不总是认可伦敦的决议。英国和苏格兰两家议院合并是把苏格兰完全归并过来的下一步棋,因此,哈利在爱丁堡必须有自己的人,这个人要能把固执的苏格兰人的看法反馈回来,又能恰如其分地影响他们的思潮。从好斗的名声和考查写的全部文章看,无疑笛福是最适宜的人选。
  值得称道的是,笛福作为权势的代言人实际支持了政府的法律和决议,但仅局限在指派给他的那些事。“给女王陛下当秘密情报员”并未做出明显的卑鄙举动,从苏格兰写给哈利的信远不像报告、汇报,更不像告密。也没有一个苏格兰人由于他的情报活动而受到迫害。
  鲁滨逊的诞生
  著名的水文地理学家,闻名的海盗,海军上将丹皮尔,1703年启航做新探险。他的船队共有两艘船组成,一艘是“圣格奥尔格号”,另一艘是“五港号”。苏格兰人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五港号”任领航员,航行中做船长的助手。船长斯特拉德林命令不得掉队,但“五港号”跟不上旗舰,因为船舱漏水需要修理,而船员又都在休息。塞尔柯克不止一次地将情况向船长作了汇报。船很快沉没了。塞尔柯克与船长发生争执,接着船员站在了塞尔柯克一边,争执升级到冲突、哗变。
  在海上,船长就是最高法官,在危险时刻有责任采取最严厉的措施,简直可以把不顺从的助手处以绞刑,可以把他监禁起来待返回后交付法庭,还可以在最近处让他上岸。船长斯特拉德林对哗变的船员作出了谨慎的决定:建议助手自愿上岸。不言而喻,这是一种强制自愿。塞尔柯克随身带上火枪、火药、烟、衣服、被褥和一本圣经,由水手把他送上了岸。于是他来到了太平洋胡安费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四年半以后,一艘英国海船驶近一座小岛,船长命令水手去岛上取些淡水,不多时水手带回一个身裹羊皮的人,他就是塞尔柯克。<塞尔柯克获救回大陆后,他的经历被报道过五次,其中包括政论家理查德·斯蒂尔为《英国人》杂志写的一篇特写。
  塞尔柯克的经历唤醒了59岁的笛福的想象力,他以塞尔柯克为原型写出了著名的《鲁滨逊漂流记》。此书1719年摆上伦敦书店的书架,很快成为世界畅销书。
  笛福啊,笛福
  笛福继《鲁滨逊漂流记》之后又写了一些优秀作品,其中有被列为英国文学经典的《摩尔·费兰德斯》和《杰克上校》等。《鲁滨逊漂流记》的畅销促使他写了《鲁滨逊漂流记续集》,他让自己的英雄做了一次环球旅行,鲁滨逊的多半旅程是从北京出发,横穿西伯利亚到俄罗斯阿尔罕格尔斯克。他没来过中国,但在续集中谈到了当时欧洲人还不大知晓的黑龙江。
  笛福一生写了500多篇作品,也不乏经典之作,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鲁滨逊漂流记》。法国大哲学家卢梭看后对之思考,在鲁滨逊身上看到了一个未被文明践踏的自然状态下的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毕生没有离开过这本书,把鲁滨逊看作他世系中的一员。
  《鲁滨逊漂流记》利用了原型,但不是实录,而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塞尔柯克在岛上用自己的双手、智慧、意志和信念挽回他丧失的人类生活,是生存;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在“绝望岛”上是用自己的双手、智慧、意志和信念创造他理解中的生活,是创造。可以说《鲁滨逊漂流记》是历险小说,是自白小说,是劳动的赞歌,是启蒙小说这都不错,但更是一部励志小说。在笛福生前出版的书,书的封面上是个很长的标题:约克郡水手鲁滨逊·克鲁索的生活和非凡奇遇。他在海船遇险后被海浪冲击到一个海岛上,其他船员全部遇难,他在离奥里诺克河入海口不远处美洲海岸附近一个荒岛上,孤身一人度过了28年。附带讲述了他最后令人惊异地被海盗所救的经过。此书为他本人所写。在这个标题中,“生活”一词字体格外大,很突出。可见,作者是在告诉读者,这是一本写生活的书。
  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不过,也有坎坷,好不容易和债权人和睦相处,不料想一位债权人的遗孀提出了新的诉讼,司法机器再次旋转起来他为避免财产被没收,把住房和财产过户到了其中一个儿子名下。他的这个儿子是个能干的新闻记者,谁想他还是条恶棍。笛福写道:“我把自己置于他的从属地位,信赖他,把我尚无生活保障的其他孩子托付给他,而他却连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折磨那些孩子,折磨自己行将就木的不幸的母亲,他本人过着极为富足的生活”。
  步入古稀之年的笛福为避债不得不隐藏起来,他在伦敦老城中心的锡蒂租了间房。
  1731年的一天,《伦敦信使报》刊登出一条消息:星期一傍晚,著名的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英国人爱事先给自己写墓志铭,写得俏皮,机智而简短。笛福也写了,他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刻写:“丹尼尔·德福”。但人们却是另外的考虑,他们在他的墓碑刻写上了:“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4-03
丹尼尔·笛福(1660~1731),Daniel Defoe,英国小说家,现实主义者。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他的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1660年出生于伦敦的商人家庭。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 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六个孩子。由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来谋生。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结果,笛福数次入狱,在监狱里呆了不少年。 由于政论文章只能给他惹麻烦并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后来该小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鲁滨逊漂流记》。290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小说仍然脍炙人口。 《鲁滨逊漂流记》给笛福带来了巨大成功并帮他还清了部分债务。此后,他还陆续写成了《莫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及另外两本写鲁滨逊的小说,但债主总是跟着他追债。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笛福体弱多病,无人陪伴,债主不断上门,孩子们也对他撒手不管。1731年,丹尼尔·笛福去世,终年71岁。像生活在荒岛上长达28年之久的他的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一样,他孤独而又恐慌。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大陆各国经商。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此诗连印9版。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同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讽刺法律不公。
1704年他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争取支持。此后11年间他一直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在此期间,他又因写文章而短期入狱。但从未终止为辉格党当政者搜集情报,办报,写文章。在18世纪的英国杂志中,第一家首推笛福的《评论》(1704~1713)。杂志上的文章几乎出自他一人之手。他的论题大都是公众关心的政治问题,论述相当通俗和有趣。该刊期距从周刊。双日刊到月刊不等,被迫经常变化,有时是他在监狱里编辑的。1719年,笛福在当年创刊的《每日邮报》(Daily Post)上连载他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从此开了报纸连载小说的先河。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在欧洲小说史上是一项创举。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均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1720)、《彼得大帝纪》(1723);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1724)《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1726)《大不列颠全岛游记》(1724~1727,3卷,导游性质)。他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如《经商全书》(1726)《英国商业方略》(1728)和《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1728)。他的《英国绅士全书》则在他死后于1890年刊印。他的小说以《鲁滨逊漂流记》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如《维尔夫人显灵纪实》(1706)对一个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报道;《瘟疫年纪事》(1722)写1665年伦敦大瘟疫,把这场鼠疫的发生、传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数字、逃疫的景况写得如身临其境。当时法国马赛鼠疫流行,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笛福的作品满足了市民对鼠疫的好奇心。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5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逊不听父亲劝戒,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此外还有续集。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则是一部道德说教的作品。
《辛格尔顿船长》写主人公幼年被绑架,当了海盗,在非洲和东方冒险致富的故事。《摩尔?弗兰德斯》有人认为是笛福最好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女贼的女儿,出生在监狱,被一个好心肠的市长收养。她靠勾引男子、多次结婚和偷窃为生,被判刑发配到美洲弗吉尼亚,与一前夫经营种植园终其一生。《杰克上校》写得最差,主人公幼年就沦为小偷,当过兵,被贩卖到弗吉尼亚,最后成为种植园主,回到英国。《罗克萨娜》的主人公是法国新教徒的女儿,流落在英国,嫁给了伦敦一个酒商,被遗弃,在其他地方沦为妓女,又嫁给一个荷兰商人,商人负债入狱,她也在悔恨中死去。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在英国18世纪四大著名小说家中,笛福是第一个,他所写的《鲁滨逊漂流记》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至今是雅俗共赏的名著。
笛福生于1660年。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以暴力取得政权,但是在笛福出生那年,代表封建反动势力的斯图亚特王室又在英国复辟,笛福出生于一个小油烛商人的家庭,属于中下层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反对斯图亚特王室的封建统治。笛福28岁那年,即1688年,资产阶级又赶走了斯图亚特王室,重新掌了权,他一面经商,一面从事政治活动,写下不少小册子。因为有的书和演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曾先后三、四次被关进监狱。59岁时,写成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是以一件真事为素材写成的。200多年前,有一个苏格人塞尔柯克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1704年9月的一天,塞尔柯克因为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古拉丁美洲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塞尔柯克心情很坏,但后来慢慢地习惯了。他捕山羊做食物,用木头和羊皮盖了两间小房子,拿钉子做针,把破袜子拆开来做线,用来缝东西。他在荒岛上生活两年四个月,1709年2月12日,一位英国航海家把他救离了海岛,塞尔柯克回到苏格兰后,经常在酒店里向人们讲述他不平凡的经历。后来,笛福就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此书。继《鲁滨逊漂流记》后,又写了许多小说,比较有名的有:《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罗克查娜》《大疫年日记》《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等。但他终生没有混入当时有名的文人圈子里。这些文人出身的社会地位比他高。他一生穷困,临死前为了避债不得不离家藏起来。
编辑本段
笛福的一辈子

屠户门第
丹尼尔·笛福祖上是佛拉芒人。早在他出生前的一二百年,欧洲大陆发生了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争斗,精于算计的英国人乘欧洲大陆发生不同宗教纷争之机,宣布容许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吸引准备开始重新生活意志坚强精明强干的人。他的祖上和许许多多的欧洲人一起冲过英吉利海峡来到了英国。他也不姓笛福,而是姓德福。英国人总爱按自己的方式给人家取名,老德福移居英国后英国人把德福简称作福,后来丹尼尔·德福办报的时候用德福签名,英国人又把它改写成笛福,于是他也就姓了笛福。
笛福一家移居英国的时候,在英国无人侵犯他们的宗教信仰,没有劫掠,没有互相压制。老笛福的儿子们在伦敦购置了几家作坊和小铺子,加入了伦敦肉业行会,开始做起屠宰卖肉生意。1660年,笛福家里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后来写《鲁滨逊漂流记》的丹尼尔笛福。
小笛福在伦敦老城一家教堂施加了洗礼。时隔两年,到了1662年,英国又宣布只有英国的教会才是真正的基督教教会,欧洲模式的新教和清教徒都被称作分裂派。对基督教持异议的教徒,任何举动都有可能被看作是图谋反对国王,许多善良人被无辜判了罪,被投入监狱或卖掉做奴隶,连法院也作出了大量这样的判决。两岁的小笛福也被开除了教籍。教区有许多学校,小笛福被开除了教籍自然不会与他有缘,他只好去传教士与教育家查尔斯·莫顿的中等教会学校求学。英国有著名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但对笛福是关闭的。不过,他有他的理想。
扬帆下海
本来父亲给丹尼尔报名入了伦敦肉业行会,希望他步祖辈或父亲的后尘,没承想丹尼尔生性活跃,是个不安分的人,身上流淌着企业家的血液,不愿坐在柜台后面当小老板。他下海了。
那时候的青年人渴望出海,因为在海外一个便士就能变成足足一个英镑,英国的一半财富是漂浮在海上的。虽然海外淘金的探险家本人也常常会长眠在大海的波涛下,但是笛福打算接受这一现实。
笛福第一次出海就饱尝了海上的各种滋味——海浪的冲击、晕船的痛苦,还遭到了阿尔及利亚海盗的袭击,不过最后英国警卫船出面打退了阿尔及利亚海盗。由于船上运的是走私酒,说不定会被发现,笛福不得不打开几桶好好酬劳这些救命恩人,以麻痹他们的警惕性。自此以后,笛福回避了海上旅行。
不过,笛福还是成功的。他经陆路(不算英吉利海峡)穿过欧洲回的英国,沿途拜访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有人建议他在西班牙的省城加迪斯设立一个永久性贸易代办处,但他谢绝了。而在他航海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增强了自信,并赚了些钱。
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不过,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则,反对买卖当时简直要淹没伦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饮料。
升官梦的破灭
国王卡尔二世驾崩,英国的局势变得白热化起来。卡尔二世是个隐蔽的天主教教徒,对法国有好感。他的儿子詹姆斯继承了王位。詹姆斯一世是公开的天主教教徒,是个受法国庇护的人。他继承王位立即引起了各教派的一致反对,反对派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反对“天主教的威胁”。
能胜任率领叛军的只有一个,他就是卡尔二世的私生子蒙茅斯公爵。他是一名新教教徒,剽悍的骑手运动员,善于笼络人心。但他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堂堂仪表的背后,却是个疏忽大意犹豫不决的人。叛军未受过训练,装备低劣,指挥这支队伍的只有两名军官,而其中一名又在决斗中把另一个给打死了。叛军的失败是不言而喻的,叛军在与皇家军队的决战中被击溃。蒙茅斯公爵被俘,最后与许多他的追随者一起被送上了断头台。
在被送上断头台的人中也有与笛福一起长大的同学,他回忆起这些同学时写道:他们能成为自己老师的荣耀该多好,可是却做了殉教徒。其实,他也参加了反叛,有人看见他在叛军的队伍里骑着马,手持武器。奇怪的是他竟逃脱了惩罚。不过,后来当局清楚获悉他参加过叛军,法院在几年后往特赦名单里补写上了他的名字。
英国的局势说变就变,天主教徒詹姆斯继承王位不久,1688年,被他的妹夫荷兰人威廉奥兰斯基亲王推翻了。新国王威廉和王后梅莉重新宣告容许不同的宗教信仰,得到了议会的妥协。
这时,笛福觉得他前程的黄金时期来到了。他是伦敦老城中心锡蒂的成功商人,受过教育,信奉宗教,是爱国者,是英国公民。于是他开始在宫廷附近出现,这时,有人向他表示可以提供政府部门的职位。果然,他很快就当上了个收税的税官。不过,他的期望值可不是当个小小的税官,而是更高,像当个伦敦市长什么的。
期望值终归是期望值,他的愿望没能实现,因为他恰恰在那时候商业声誉被败坏了。
债台高筑
笛福是个富于幻想的人,他一向雄心勃勃,总是没个够,倒不是出于贪心,而是对事业的迫不及待的渴望。一项事业还没结果他就已经开始抓另一项,一笔交易尚未赢利已经把资金投入到了下一步计划,用的又都是贷款。制砖吧?好极啦!伦敦正在重建,萝卜快了不洗泥,砖有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可是,砖厂尚需建设他又想起了给香水制造商繁殖麝香猫。麝香猫还没个结果,他又想起了为从沉船里打捞货物制造潜水钟。就算制砖业几年后赚了钱,开始有了稳定的进项,但麝香猫他还不知道怎么出手,潜水钟占用耗尽了他大量资金,却出现了全新的技术故障,排除还没那份技术其后果可想而知。
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已是到了这个地步,可天公也不作美,屋漏偏遇连阴雨。当时正在打仗,正像英国把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商船击沉一样,法国人击沉了英国的商船,其中包括笛福的几艘货船。笛福一纸诉状呈上议院,并要求得到保护。下院承认笛福由于同法国交战遭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可是,债权人还是起诉了,他们有8人,其中包括他的岳母,他们要求偿还17000英镑的债务。笛福向上帝发誓,许诺要还债。债倒是还了,不过是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逐步还的,也没还清,只还了大约三分之二。
英国当时对债务人还是比较宽容的,如果潜逃抓住处决,如果自首则坐牢。笛福算幸运,这次没有被囚禁,不过那是为了债权人的利益。笛福后来谈到自己的时候写道:我13次成为富人,后又沦为穷光蛋。
但这次破产的打击是致命的,从此永远改变了笛福的一生。
祸从口出
像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笛福也喜欢写诗,他向往诗人的名气,但没能成为诗人,却成了个办报人。会写诗也有用场,有利于他写诗体政论文章。
笛福有个朋友叫约翰·丹顿,是个精明的出版商,当时想出份报纸,内容是由读者提问题,报社解答。根据内容朋友们给这份报纸起名叫《雅典娜的墨尔库里俄斯》。自然,笛福是办报人之一。
报名的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墨尔库里俄斯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使者。后来,几个报人不负众望,成了智慧女神的使者。报办起来不久,由于内容丰富,来信量和订户数不断增加,他们不得不深入思考,认真解答。他们查遍了各大图书馆,都成了学识渊博的才子。用发起人约翰·丹顿的话说,是时代的主导头脑在给报纸撰稿。
1701年笛福发表了诗体政论文《真正的英国人》,文章借口抨击一般的外国人,而锋芒却是指向的那位荷兰人国王威廉三世(威廉·奥兰斯基)。他一下子名声大震,文章好评如潮,公众场合还出现了他的雕版画像,上面写着:《真正的英国人》的作者丹尼尔·德福。当然,也出现了大量反对者,包括法官中的反对者。
说来荒唐,一年后威廉三世死了,安娜成了国王,她虽然是新教教徒,却只支持英国教会。这下可好,其他派的教徒虽然不是女王和英国教会的敌人,可也决不是朋友。尽管形势紧急,笛福难于再坚持下去,但又完成了一篇用反语讽刺政府宗教歧视政策的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对方没有立即明白文章在挖苦谁,只是过了些日子,听到些议论才回过味来,咒骂说,他真敢,这是挑拨!可拥护笛福的人们也差点没把他当成叛徒。笛福只好又隐藏起来,从而再次陷入孤独的境地。
隐藏仿佛提醒了人们,包括他的债权人,他们在《伦敦报》上登《寻人启事》,还详尽描述他的特征: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头发笔直,鹰钩鼻子。他的对手更卖劲,亲自在上面补充说:不言而喻,他的良心是黑的,比他的脸还黑。隐藏了半年,一天,他为签署一些重要文件不得不去一趟伦敦,结果在伦敦被拘捕了。
秘密情报员
法院审判笛福三天,最后作出判决:绑在耻辱柱上示众,处大笔罚金,判7年监禁(一说缓刑7年)。
笛福脖子和手被枷夹着,一连三天,分别在伦敦三个广场,每天几个小时立在耻辱柱旁示众。那时候允许对示众的犯人投掷石块,可以任意唾骂。当然,笛福也遭受了种种打击和侮辱,不过,他也得到了人们送的鲜花。示众后他开始坐牢,罚金一点也没缴。后来当了外交大臣的罗伯特·哈利感到笛福是个有名气的政论家兼企业家,是个可利用的人,于是在精心照料这位犯人的同时,向他提出了一个不得拒绝的方案。这笔交易的详情已经无从得知,但后果是清楚的:1703年11月,笛福被赦免,罚金由王国从国库替他支付,他家里还领到了救济金。要知道,他可是有四个女儿两个儿子,是个不算小的家庭。
不过自由的代价也是高昂的:
第一,从今以后,自由记者得变成权势的代言人——替政府说话,宣传政府的政策。1704年,笛福开始用政府支付的雄厚补贴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
第二,笛福成了政府派往苏格兰的秘密情报员。苏格兰早就成了大不列颠的一部分,但还保留着自己的议院,议院并不总是认可伦敦的决议。英国和苏格兰两家议院合并是把苏格兰完全归并过来的下一步棋,因此,哈利在爱丁堡必须有自己的人,这个人要能把固执的苏格兰人的看法反馈回来,又能恰如其分地影响他们的思潮。从好斗的名声和考查写的全部文章看,无疑笛福是最适宜的人选。
值得称道的是,笛福作为权势的代言人实际支持了政府的法律和决议,但仅局限在指派给他的那些事。“给女王陛下当秘密情报员”并未做出明显的卑鄙举动,从苏格兰写给哈利的信远不像报告、汇报,更不像告密。也没有一个苏格兰人由于他的情报活动而受到迫害。
鲁滨逊的诞生
著名的水文地理学家,闻名的海盗,海军上将丹皮尔,1703年启航做新探险。他的船队共有两艘船组成,一艘是“圣格奥尔格号”,另一艘是“五港号”。苏格兰人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五港号”任领航员,航行中做船长的助手。船长斯特拉德林命令不得掉队,但“五港号”跟不上旗舰,因为船舱漏水需要修理,而船员又都在休息。塞尔柯克不止一次地将情况向船长作了汇报。船很快沉没了。塞尔柯克与船长发生争执,接着船员站在了塞尔柯克一边,争执升级到冲突、哗变。
在海上,船长就是最高法官,在危险时刻有责任采取最严厉的措施,简直可以把不顺从的助手处以绞刑,可以把他监禁起来待返回后交付法庭,还可以在最近处让他上岸。船长斯特拉德林对哗变的船员作出了谨慎的决定:建议助手自愿上岸。不言而喻,这是一种强制自愿。塞尔柯克随身带上火枪、火药、烟、衣服、被褥和一本圣经,由水手把他送上了岸。于是他来到了太平洋胡安费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四年半以后,一艘英国海船驶近一座小岛,船长命令水手去岛上取些淡水,不多时水手带回一个身裹羊皮的人,他就是塞尔柯克。<塞尔柯克获救回大陆后,他的经历被报道过五次,其中包括政论家理查德·斯蒂尔为《英国人》杂志写的一篇特写。
塞尔柯克的经历唤醒了59岁的笛福的想象力,他以塞尔柯克为原型写出了著名的《鲁滨逊漂流记》。此书1719年摆上伦敦书店的书架,很快成为世界畅销书。
笛福啊,笛福
笛福继《鲁滨逊漂流记》之后又写了一些优秀作品,其中有被列为英国文学经典的《摩尔·费兰德斯》和《杰克上校》等。《鲁滨逊漂流记》的畅销促使他写了《鲁滨逊漂流记续集》,他让自己的英雄做了一次环球旅行,鲁滨逊的多半旅程是从北京出发,横穿西伯利亚到俄罗斯阿尔罕格尔斯克。他没来过中国,但在续集中谈到了当时欧洲人还不大知晓的黑龙江。
笛福一生写了500多篇作品,也不乏经典之作,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鲁滨逊漂流记》。法国大哲学家卢梭看后对之思考,在鲁滨逊身上看到了一个未被文明践踏的自然状态下的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毕生没有离开过这本书,把鲁滨逊看作他世系中的一员。
《鲁滨逊漂流记》利用了原型,但不是实录,而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塞尔柯克在岛上用自己的双手、智慧、意志和信念挽回他丧失的人类生活,是生存;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在“绝望岛”上是用自己的双手、智慧、意志和信念创造他理解中的生活,是创造。可以说《鲁滨逊漂流记》是历险小说,是自白小说,是劳动的赞歌,是启蒙小说这都不错,但更是一部励志小说。在笛福生前出版的书,书的封面上是个很长的标题:约克郡水手鲁滨逊·克鲁索的生活和非凡奇遇。他在海船遇险后被海浪冲击到一个海岛上,其他船员全部遇难,他在离奥里诺克河入海口不远处美洲海岸附近一个荒岛上,孤身一人度过了28年。附带讲述了他最后令人惊异地被海盗所救的经过。此书为他本人所写。在这个标题中,“生活”一词字体格外大,很突出。可见,作者是在告诉读者,这是一本写生活的书。
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不过,也有坎坷,好不容易和债权人和睦相处,不料想一位债权人的遗孀提出了新的诉讼,司法机器再次旋转起来他为避免财产被没收,把住房和财产过户到了其中一个儿子名下。他的这个儿子是个能干的新闻记者,谁想他还是条恶棍。笛福写道:“我把自己置于他的从属地位,信赖他,把我尚无生活保障的其他孩子托付给他,而他却连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折磨那些孩子,折磨自己行将就木的不幸的母亲,他本人过着极为富足的生活”。
步入古稀之年的笛福为避债不得不隐藏起来,他在伦敦老城中心的锡蒂租了间房。
1731年的一天,《伦敦信使报》刊登出一条消息:星期一傍晚,著名的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英国人爱事先给自己写墓志铭,写得俏皮,机智而简短。笛福也写了,他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刻写:“丹尼尔·德福”。但人们却是另外的考虑,他们在他的墓碑刻写上了:“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