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宰相在不同朝代的称谓

求宰相在不同朝代的称谓谢谢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长官,通称宰相。宰是主持,相
是辅佐之意。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宰相的称呼是各种各样,名目繁多。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相国或相邦,丞相,即宰相,为百官之长。秦代宰相亦称丞
相或相国、国相。西汉沿置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主持国家最高政务。西汉
末年,改宰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一起为三公,亦称三司。东汉的三公是司徒、
司空、太尉,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

西汉武帝时,为防止臣下专权将政务中枢从三公府移入内廷,由尚书协助皇帝裁决庶
政,尚书台便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尚书台长官尚书令则成了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一
切政令的长官,成为实际上的宰相。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宰相或称丞相、相国,
或称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等,时置时废,多由权臣担任。

隋唐确立三省制度,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是宰相。
唐初因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前当过尚书令,以后臣下不敢居此职,尚书省的长官由原来的副
职左右仆射担任,执行宰相职务。唐中叶以后,皇帝另选重臣数人,授以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职衔,意即与中书、门下长官商量处理国务之官,是事实上的宰相。五代、宋代均沿袭
唐制,遂直接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宰相的官称,而原来的三长官反而成为闲职了。北
宋神宗元年改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孝宗以后,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代废三省制,实行一省制,即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其中设左右丞相、平章、参政
等,行宰相职权。明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后来因右丞相胡惟庸专权,与明太
祖朱元璋发生矛盾被杀,皇帝恐权臣乱政,废去中书省及丞相,把丞相之权分给六部官长
,由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立内阁,以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以后大学士权
位渐高,内阁实际权势大于历代的宰相。清代沿明制设立内阁,大学士即为宰相。雍正皇
帝时,为防止内阁泄漏机密,在内廷设军机处,无定员,多时达六七人,称为军机大臣,
处决要务,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但名义上仍沿袭前朝,以授内阁大学士为拜相。

综观历朝历代,有辅政功勋卓著的贤相名相,如汉高祖时的萧何,武则天时的狄仁杰
,唐玄宗前期的姚崇、宋璟等;也有奸诈专权乱政的奸相权相,如秦二世时的赵高,唐玄
宗后期的李林甫等,留得千古骂名。宰相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之首,毕竟是封建
时代人治的产物。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皇帝的贤愚和担任此职的个人品性有很大的关系。
宰相制度的形成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需要相一致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316481.html?fr=qrl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14
宰相,实际上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之意,相是辅助之意。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总揽政务,是封建国家的最重要的行政官职。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变化,先后出现过丞相、相国、大司徒、中书令、尚书令、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等。

根据史料,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大师的官职,都起着辅佐天子管理国家的作用,但不具备后来宰相的权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相的名称开始出现。在秦国最早设置丞相之职。秦国由于变法彻底,发展迅速,是战国时代的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命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之名由此而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被确定下来。

在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宰相的名称变化不一,但宰相的职责始终没有变化。

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宣布废除宰相,但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实际上就是明朝的宰相。

清朝时期,权力集中于军机处,军机大臣实际上也就是宰相。

由于宰相权力很大,也多有才能,古人用“拜相”一词来说明宰相一职对国家和皇帝的重要。

1/宰相,我国古代{封建时代}以对皇帝负责,总揽政务的人/宰相自秦始皇开始设置,鄂里疾为中国的第一位宰相,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顾惟庸的丞相职位,丞相这一职务在中国有将近1600年历史。
2/宰相的“宰”字是主持的意思,“相”是辅佐的意思。但,历代具体称谓,职权范围,各有不同。
3/秦朝和西汉时期,以相国或者丞相为宰相,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东汉,司徒等于丞相,与太尉,司空共同掌握政务,但,实际上,尚书统治实权,主管启奏和总领纲纪;魏朝和晋朝,中书令,尚书等官职代理丞相职权,无固定人员和官职名称;隋朝和唐朝以三省{中书,门下,尚书}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为宰相;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职务和称谓,与他的副职参知政事合称宰执;宋神宗时期,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时期,改为左右丞相;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左右丞,参知政事为副丞相;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永乐后,内阁成为实际的宰相;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是实际的宰相,然,仍然以授予他内阁大学士为拜相。
4/现在,国务院总理总揽国家政务,辅佐国家主席,所以,是实际中的宰相。

参考资料:

第2个回答  2007-04-14
宰相在秦朝是叫丞相,同时还有御史大夫和太尉,他们合称为:三公.
到了西汉,是汉承秦制,没什么大的变化.
东汉时多设了个尚书台,那时丞相,司徒,太尉,司空都叫过.
隋唐有了三省六部制,宰相的职权被三省长官分了,也就没了所谓的宰相了.
北宋也叫宰相.
辽叫南面官和北面官,分管汉人和契丹人.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叫尚书.
最后的清朝,设军机处,长官叫军机大臣.
( 我也就知道这么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第3个回答  2007-04-14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参考资料: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