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定陵已经损失很大,为何郭沫若还要挖掘长陵?

如题所述

在建国以后的50年代郭沫若跟吴晗给国务院打的报告本初是要挖朱棣的陵墓,也就是挖长陵的。这个报告原先国务院是不同意的,但是耐不住郭沫若带领许多学者、考古学家三番五次的上书请愿。国务院最后还是批准了挖掘明十三陵之一朱棣的长陵的决议。

郭沫若是推动挖掘明朝帝陵墓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吴晗作为明史专家充当了二号人物。郭沫若和吴晗商议,首先挖的便是当时十三陵里面最大的长陵。郭沫若最希望是从长陵里面挖出全本的《永乐大典》。现存的《永乐大典》只有700多卷残本,还是复制品。

民间疯传郭沫若有一大爱好就是挖帝王陵墓,他最想挖的并不是长陵,而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合葬墓乾陵和秦始皇陵。申请挖长陵已经是退而求其次。当郭沫若接到国务院的批准通知时欣喜若狂,可惜考古队员花了一年时间也没有找到长陵的入口所在。想必是老天对朱棣的眷顾吧。退而求其次,郭沫若和吴晗把目标改向了规模稍差一点的朱棣的儿子明世宗朱高炽的陵墓献陵。当考古人员调研献陵的时候,又发生了突发情况,他们突然发现定陵也就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陵墓,其上方的封土上出现了裂缝,考古学家夏鼐建议郭沫若先放弃献陵,改挖定陵。此时的郭沫若从长陵退到献陵已经很不甘心了,现在又要改挖一个规模更小的定陵,很是郁闷。但是经过夏鼐等人的坚决的阻拦,经过商议后还是改挖定陵。

当万历皇帝的陵墓地里被打开后,里面最多的就是丝织品,达到3000多件,可惜当时的技术没有达到保护这些珍贵丝织品的程度,导致很多珍品被迅速氧化或者放到仓库里没人管,慢慢的碳化。挖掘定陵,不得不说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灾难,但郭沫若还是不甘心,还在不断的上报国务院,要求挖长陵。郭沫若的请求被国务院坚决拒绝,五六年下达的通知是10年之内不准再挖黄陵。乃至到现在也没有再动任何一座皇陵,实在是去时技术手段有限。把帝陵的东西安放在地下去打扰,就是最大的保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6

郭沫若提议发掘长陵,因太大没找到入口,定陵成为替代品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