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题所述

一、教师的人本理念是使学生形成人文素养的前提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要使学生形成人文素养,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当人看,而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让教师习惯了高高在上,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语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受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1.关爱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该是由衷的,发自内心深处,这种爱源于对人的尊重,无私不带功利,不求回报,无比高尚且永恒持久。这种爱至少包括三个层面:欣赏每一个学生,哪怕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教师也要用心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学生要宽容。学生是在变化成长的,不要过早地给他贴标签,更不能对他们的一点小错误或过失大加指责,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改掉那些毛病;要有对弱者的同情心。一个班里有几十名学生,对他们中的弱小者、落后者、不幸者,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同情与关爱。语文教师要把这些爱播撒在课堂内外,让学生在感受教师博大的关爱中体会人与人之间那种纯真的关怀和高尚的美德。
2.尊重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会千奇百怪甚至千差万别。教师应努力建设开放的语文课堂,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教学、展现自我的机会。善待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文章,给“问题学生”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语文课堂是使学生形成人文素养的训练场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蕴含着人文精神,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和提高。本学期我从事初一语文教学,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较好地对学生进行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1.感悟体验,培养丰富情感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女子,自幼生活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环境中,他们习惯于向他人索取,不懂得给予和奉献,严重缺乏爱心。新编教材中有不少美文可用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如教学《母亲》一文,我和孩子们探讨了如下话题:你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你知道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还记得母亲所做的那些让你难忘的事情吗?遗憾的是大多数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生日,至于那些难忘的事,在他们看来也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只有些许残存的记忆。针对这种情况,我又设置了如下问题:是谁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是谁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是谁送你们来学校学习风雨无阻?是谁在你生病时为你牵肠挂肚?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深思。几分钟后,有的学生眼泪已经止不住奔流而出。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爱心,是我们忘记了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我让学生们在课下写一篇作文,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爱。我还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感受劳动的快乐和辛苦。
2.阅读反思,培养业余爱好
现在的中学生业余时间都在做些什么?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而这些无异于精神鸦片,让他们没有追求,整天无所事事。《社戏》《幼时记趣》等课文展示了作者儿时的一些趣事,充满了生活气息。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也设置了问题:你们平时课余时间都玩些什么?你觉得做这些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好处?你以后准备培养哪些有意义的业余爱好?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孩子们结合自身情况,明白贪玩的危害性,明确表示今后不再过度沉迷于玩手机和游戏,多培养一些对自己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益的爱好。
3.欣赏自然美景,提高审美情趣
大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初一教材中的《春》等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四季风光,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他们闭上眼睛把文中的描写想象成一幅幅图画,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