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朝堂上到底是满语为主还是汉语为主?

为什么?

大清建立的两百多年来,总的来说朝堂上的用语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了不忘祖,在乾隆以前满族统治者要求全部要说满语,其次是在康熙年间,在意识到要有汉人的支持才能稳固统治之后便逐步加大了汉语的使用,最后到了慈禧统治的时候,满族权贵甚至都不会说满语了。

在清乾隆以前,官员上朝议政要完全使用满语,一是满族统治者为了保证民族特性,就像对于汉人实施的削发易服一样,要同化汉人而不是逐渐被汉人同化。再者就是在清前期统治者普遍不相信汉人,用满语有很好的保密效果。最后就是因为大臣大多是满人,汉人为了能够顺利上位也不得不学习满语,这也就造成了前期朝廷用语基本上都是满语为主。

到了清朝中期,随着满族文化和汉文化的逐渐交融,清朝统治者明白了如果想要统治长久,那就必须要重用汉族人为大臣,之后汉人在朝廷上逐渐成为中流砥柱,康熙年间的时候,康熙上朝有时候都会用汉语与大臣相讨论。但是因为统治者是满人所以汉人想要获得更高的地位也不得不学习满语,但是总体来看,官方用语的天平正在向汉语倾斜。

到了慈禧统治的年代,朝廷上已经基本上没有人再使用满语了,只有少数不忘祖的仍在坚持使用满语,不过这最后都随着清朝的覆灭而消失了,清朝的最后一任帝王溥仪,已经完全不擅长满语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4
一开始是以满语为主,随着朝廷中汉人越来越多,用汉语的人也很多。
第2个回答  2019-09-14
大清建立了200多年,语言分为三个阶段。在乾隆以前说的都是满语,在康熙年间,说的都是汉语,而到了慈溪统治年间,已经没有人会说满语了。
第3个回答  2019-09-14
刚开始肯定是满语为主,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肯定以汉语为主了。
第4个回答  2019-09-14
前期的时候为了纪念老祖先都是说满语,后来为了方便统治,就开始说汉语。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