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始终不能平定藩镇割据势力,这个毒瘤是因为节度使制度的存在吗?

如题所述

唐朝的灭亡,藩镇之祸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那么这个局面是不是由于节度使制度造成的呢?其实不然,节度使制度的出现,乃是唐朝战略变化的产物,制度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局势的恶化,其实更多源于节度使职权的无限制扩张,再加上中央朝廷持续势弱,最终造成了内轻外重、内弱外强的藩镇割据局面。

节度使制度乃是战略需要,其职权仅体现在军事方面

唐太宗在位时,唐朝对外基本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从而确保了战场主要集中于外番领土。而在唐太宗去世之后,由于少数民族不断侵袭边境,唐朝的军事进攻战略开始逐渐被军事防御战略所取代。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以战略进攻为主

从长寿元年(692年)开始,唐朝在容易遭受攻击的北方和西北边境,尤其是陇右、河东和东北一带构筑防御工事、驻扎军队,并从景云年间开始将节度使任职长期化、职权辖区化、镇所固定化、官衔正式化。

由于游牧民族拥有大量骑兵,其来去如风、灵活多变,而唐朝那种依靠地方指挥的军事小镇,根本无法应对这种战术。军队太少,无法抵御进攻,调集大军来援,敌人却又早已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因此,在边境地区设立大规模的军事重镇便成为了必然。开元五年(717年),唐朝开始恢复都督府,在边境部署大量军队,到开元十年(722年)时,驻守边疆的军队已经多达六十多万。

△“天宝十节度”分布图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节度使虽然成为了常职,且藩镇的雏形已经出现,但他们只是作为驻守边境的边帅和边镇出现的,且仅仅体现在军事方面。

节度使职权的无限制扩张,才是造成藩镇壮大的罪魁祸首

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源于节度使开始逐步掌握军权、政权和财权,也正是由于其职权的无限制扩大,使得一个个藩镇开始摆脱朝廷的控制,逐渐走向了独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