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魏晋时期,人们为何喜欢取单字名?

如题所述

  1、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复古改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所致。
  莽传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语,则二名之禁已见于诏令。,至少造成人们对二名存在着低贱的观念。故王莽的政权十几年便下台,而去二名的习惯一直维持了三百年。便是魏晋以后,单名仍较二名为多呢。
  2、避讳。汉晋之间盛行单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为了便于避讳。避讳始于西周时期,凡君主与尊长的名字不得直书或直说,必须用其它方法来回避。周代起初只避死人之名。《左传·桓公六年》云:“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因只避死人之名,不避活人之名,需要避讳的文字并不多,尚未因避讳而造成人名、物名的混乱,进入秦汉特别是汉代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为了巩固、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和皇权,维护帝王唯我独尊的神圣地位,帝王一即位,就必须避讳。不但死名要避,活名也要避。如秦始皇名政,便改“正月”为“端月”,或读作“征月”。汉高祖名邦,改“邦”为“国”。东汉光武帝名秀,以“茂”代“秀”,改“秀才”为“茂才”。汉安帝之父名庆,改“庆”为“贺”,于是姓庆的都改成为姓贺。避讳之制在汉晋时代越来越严,为了尽量克服避讳带来的弊端,减少讳字,汉晋时代的帝王采取了两种约定俗成的取名方法:

  一是大量采用单名(单名所讳之字比之复名要少一半)。帝王采用单名,大大减少了讳字。东汉何休在《春秋公羊解诂》中指出:帝王采用单名是为了便于避讳,“其为难讳也,一字为名,令难言而易讳”。

  二是采用冷僻字取名。
  民间也开始流行单名。

  直到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国进入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出现五胡乱华十六国,少数民族纷入中原,避讳制度遭受严重冲击。避讳既无定制,宽严随意而异,取名字也就不必再顾虑便不便于避讳了。于是,神州大地复名又逐渐多了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9
在秦汉三国魏晋时期,人们取单字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礼仪观念:古代中国有“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的教育经典,这些经典都讲究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所以人们认为单字名显得更朴素和大方,符合这种礼仪观念。2. 文化浸润:汉族文化有重要的组成部分——典籍。在中国古代,典籍是人们学习文化知识、修身养性不可或缺的。而典籍中很多人名都是取自单字,如《周礼》中的“王”、“侯”等,这些名字深入人心,使单字名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3. 民族特质:从历史角度来看,汉族先民拥有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智慧,而这种智慧往往表现在大道简明、简约明了、省略冗长等方面。因此,单字名体现了民族特质和智慧。综上所述,取单字名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一种风尚。虽然现代社会中,取名字更注重个性化和时尚感,但古代的单字名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第2个回答  2023-05-19
在秦汉三国魏晋时期,人们普遍喜欢给自己取单字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官场重名誉和地位,许多高品贵族都拥有较为复杂的姓名,而普通百姓则会有一种向高品贵族看齐的心理,因此也愿意取复姓和多字名。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文化风气注重简约和清新,单字名更能体现出这种文化特征,所以单字名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此外,单字名也有利于与人沟通交流,更容易记忆,因此也更加方便使用。
第3个回答  2011-04-07
因为在古代,是很忌讳已死的人的名字,更不能与之重名或带有相同字眼的,所以都是名取一个字,这样就大大避免了重字重名!
第4个回答  2019-10-25
王莽时复古,以单名为贵,双名为贱。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