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书中对商鞅的评价为什么不一样?哪本书比较客观?

如题所述

在任何时代,改革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的封建时代,改革往往是对现有利益的屠刀。这时,动作越大,反弹越强。所以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的是,能够进行深入改革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既然他能够执行他的政策,为什么史书上对商鞅的评判如此苛刻?

"商君,其才不仁。溯其欲以御术干孝,持浮曰,非其质也。又因官,而用之,刑公子骞,欺魏将盎,不师赵良之言,亦足以发明商之少恩矣。" 这是太史公对商鞅的评价。秦惠文王登基后,罢免了商鞅。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商鞅位高权重,政绩斐然,而新皇帝急需提高威望,维护自己的权力。此外,商鞅已经完成了他的改革,这对秦国没有任何价值。

我们可以看出,太史公认为商鞅是:一是刻薄,冠冕堂皇;二是宠魅宦官,权势熏天;三是滥用刑法,手段欺诈,少有恩惠。司马迁为什么要用如此严厉的语言来评价一个使国家强大的改革者呢?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解读,必须放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才是认识历史的正确方法。在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人民幸福,道家强调人民自由,法家追求国家强大"(鲍鹏山)。仁爱永远不会过时,但它是一种目的,一种理想,而不是一种手段。艺术是手段。因此,明君拓土之功,贤君尊礼安民,是为先王圣人。而天下大乱,弱肉强食,法家强调审时度势,坚决改革,所以最适合战国。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4
因为商鞅改革具有一定的两面性,对一部分人有好处,也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可以评价褒贬不一。我认为《史记》 里面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这本书中对他的评价是比较公平的,不隐恶,不虚美 。
第2个回答  2022-02-24
因为商鞅是有一些变法的,这个变法带来的作用是有利有弊的,所以人们的评价是不太一样的。商君书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里面认真的分析了商鞅的一些做法。
第3个回答  2022-02-24
因为这些书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这样就会有一些差异。史记是比较客观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