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什么被称为诗神

如题所述

垢蒙”.赞美参寥“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等等,都是从“清新”这一审美标准出发的.
  苏轼反对画面浅俗、缺乏新意的诗.他在《书郑谷诗》一文写道:“郑谷诗云:‘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此村学中诗也.柳子厚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扁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郑谷诗所描绘的境界是人们常见到的出象,画面俗,情趣不高,缺乏新意.而柳诗境界清逸绝俗,寄托着诗人孤傲清高的品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所以深得苏轼赞赏.苏轼喜爱陶渊明的诗,在《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一文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见”与“望”之间,确实可看出无意与有意、自然与不自然的区别.渊明采菊东篱,无意望山,而偶然抬头,南山恰巧被他看见了,于是“境与意会”,南山悠然静美,诗人悠闲自得,“见”字既描绘了自然景物幽静的神态,也表现出诗人自由闲适的神情意趣,使情景和谐统一.若改为“望”字,写成诗人有意去看南山,把不经意中看到南山的修然神态改掉了,破坏了诗的意境.   苏轼在诗歌创作中,能凭借生花妙笔,描绘出清新脱俗的意境.如《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橙黄桔绿”四字把寒冷的冬季写得充满生机,不同凡俗.
  苏轼“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以及“法天贵真”等,就已道出了不事人工雕凿的“天工”的实质.第一个将庄子美学思想引进诗歌美学领域的是钟嵘,他在《诗品序》中所标榜的“真美”,就是“天工”的同义语.在苏轼的哲学思想中,最高的范畴也正是“自然”或“道”.苏轼认为:“万物自生自成,故天地设位而已.”又云:“是万物之盛衷于四时之间者,皆其自然,莫或使之.”苏轼反复强调“文理自然”自然之数”以及“天工”“化工”等等,都是这种“自然”或“道”的体现.苏轼常常以水喻诗文的自然之理,如评谢民师的诗文:“如行云流水”;赞美辨才的诗:“如风吹水,自成文理”;自评其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等等,也都与他的哲学思想有关.在苏七中写道:“阴阳一交而生物,其始为水.水者,有无之际也,始离于无而入于有矣.老了识之,故其言曰:‘上善若水’,又曰:‘水几于道’.圣人之德足可以名言,而不囿于一物,若水之无常有,此真道之似也.’苏轼追求自然之美,实际上是以他最理想的、至高无上的“道”或“自然”作为他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