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黄帝内经》摘要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3
“饮食有节”,就是吃和喝,我们人生在世,这两件大事特别重要!睁开眼就要吃喝。

什么叫“有节”呢?

首先,食物要吃应季的,所谓应季,要先懂“节”字。节的繁体字“节”,竹字头下面一个“即”,代表音声。

所以,节指竹节,竹子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个节,所谓“节”,都是气机转换处。两人有矛盾,叫有“过节”,就是难通融之意。我们说的“过大节”,又是什么意思呢?

中国古代节日最讲究的就是阴阳和气节,过节的日子都不是好日子。我们现在把过节当成了好日子,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缺失了。

比如春节是什么呢?春节自古是立春节气,既然是气机转换时,大家都应该小心。《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为发陈”,“发陈”就是过去的好东西要发出来,坏东西也要发出来了,这个时候人就要注意身体了。

春节这个节点,即是春天的开始,又要打年兽,逢节气点了艾火熏一熏,把这“节”过了。过节放假,就是让你休息,平静地把这个难过的节点度过去。

凡是逢阴历的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等,基本上都是要出事的节,所以五月五端午节,人们一定要在井水里搁点硫磺这些祛腐的东西,防春瘟。

二十四节气,哪个是节,哪个是气呢?

一年四季共有12个节、12个气,共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有一次,黄帝问岐伯:“何谓气?”岐伯说:“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这是个大秘密啊,是不允许告诉别人的。黄帝一再追问,于是岐伯只好告诉他“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候”就是物候,也就是树叶、花果以及植物、草木每五天会发生一个变化,一年物候有72种变化,这大概和五行相关,是规律性的东西。“三候谓之气”,是指十五天就会有一次“气”的转化,所以节气就是从这儿来的,节气都是隔15天一变。

一般现在一个月里会有两个节气,月初的那个节气为“节”,指气的转换,为月之始。哪儿是气呢?以竹子为例,气拐弯的地方叫“节”,气顺溜的地方叫“气”。气足,这段就长,气不足,这段就短。

中国文人酷爱竹子,据说竹子能够忌贪、忌俗,还能够治病。为什么呢?人的节操,不也是如竹子吗?有节有气。人生也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如果一帆风顺就没有成长,什么让我们成长?痛苦。有节的地方憋得越有力量,下一段我们才有更大的成长。

那么,节重要还是气重要?在节气上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要命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都在“气”里。如此说来,“节”是艰难点,“气”似乎更重要,长不长,活不活,都在气上。春分,分则气分,从春分起,气开始变,然后夏至又一变,秋分又一变,冬至,气又一变。所以,中国古代历法非常重视“气”的问题,这些非常重要。

谈到节气,明天说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生日和 星座 。

明天见!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