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火器水平还处于明末的水平吗

如题所述

还不如明末呢!!!
明朝不是因为军事力量败给满清的是因为天灾、阉党、李自成、明奸。
在明朝火器(主要是鸟枪)的装备量已占全军的60%,特别是神机营!!!
明朝的鸟枪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其的质量甚至优于欧洲。
满清地闭关锁国和禁锢思想造成了中国近百年的落后,火器水平更不例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24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科学(1840~1949) 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引进 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两广总督林则徐开始搜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近海和陆地歼敌的抗英方针。战后,魏源等有识之士,总结和吸取了清军战败的教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造战舰、制枪炮、练精兵、翻译西方军事科技书籍。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王朝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在半个世纪中,先后开办了江南制造局 、福建船政局 、汉阳枪炮厂等30多个军工厂(局),仿制西方枪炮弹药,建造蒸汽舰船,初步建立了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在沿海建设了部分基地和要塞。陆军几经变革后,按步、骑、炮、工、辎等兵种编组成新式陆军。先后创办了船政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讲武堂及各种专业学堂等70多所军事学校 。翻译和编著了《战法学教科书》、《战术学》、《防海新论》、《火器真诀》、《兵学新书》等多种军事书籍,从各方面介绍西方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近代军事科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清军爱国官兵运用这些成果,取得了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在镇南关大捷、摩天岭阻击战、黄海海战、天津保卫战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但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思想和根本制度,仍然是封建主义的、腐朽没落的,所以,并未能挽救清王朝的失败。

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军事科学 中国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前和之后对军事问题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指导了当时的革命战争和军事建设。他所领导的革命政府曾组建了广东舰队和中山航空队,开办了广东海军学校和航空学校,又创建黄埔军校,并以军校毕业生为骨干,建立了国民革命军。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学术,受到了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影响,从而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北洋军阀政府扩建陆、海、空军,按西方操典进行训练,并以原来清王朝的军事学堂为基础,建立了一些军事学校。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保定军官学校。由于进步思潮的影响,该校不少毕业学生后来也参加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工作,有些人成为军事领导人和骨干,有的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1949年,国民党政府建立了军事统率机构,以及陆、海、空三军和炮兵、装甲兵等特种兵部队,开办了相应的军官学校,先后组织翻译了日、德、意、英、美等国的许多军事著作,把外国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同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治军作战思想掺杂混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些爱国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也著书立说,介绍军事科学研究的成果,传播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如蒋百里在1937年出版的《国防论》一书中,提出长期抗战的主张;杨杰在《国防新论》和《军事与国防》等书中,对当时的国防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和论述。
第2个回答  2007-02-24
但西欧国家毕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其发展速度要远远高于当时的中国,两者对比,形势向着有利于西欧国家而不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化。尽管直至明亡,西欧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也难说已经高过中国,甚至还难说已经赶上中国,但可以肯定一点,这就是大大缩小了与中国的差距。清朝时期,中国转向劣势的速度空前加快;19世纪中叶,终于彻底落后于西方,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宣告了中国旧有的发展程序被打断。至此,古代中国社会的演变遂告终结。

古代中国自身的演变进程被打断,并无足惜,但它不是由于本身内在矛盾斗争所致,因而其结果不是使中国迈向了近代社会,而是逐步沦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百年间受尽了凌辱。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应该总结汲取的。

地理大发现后,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迅速崛起并怀有征服中国的野心这种新挑战,中国上下应当及早认清形势,谋求对策,迅速壮大自己,以避免被征服噩运的降临。但明清时期的中国对形势并无清醒认识,没有想到西方殖民者会迅速发展成天下难与相敌的强大力量,而仍以天朝上国自居、以寻常远夷轻视之。鉴于当时全球海路畅通的客观形势,中国为立于不败之地,迫切需采取以下四点战略性的举措:第一,必须千方百计了解西欧殖民者的各种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提高抵御其征服中国的自觉性;第二,必须尽量扩大本国的财富来源,虽然出于道义的考虑而不可抢夺别国财富,但应努力发展与各国的正常贸易,以增加商业收益,并借以刺激本国生产技术的改进;第三,要积极学习西欧科技的先进部分,以提高本国的生产水平;第四,要加强国防力量,特别是要大力发展能与西方殖民者相抗衡的国防力量,以为本国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安全的国际环境。以上四点,由于明清时期的中国对国际形势的总特点缺乏认识,因而从总体上讲不可能很好地抓紧实行,只能是间或予以某种程度的实行。如在明代,关于了解西欧殖民者的情况,当发生了与西欧殖民者有关的事端时,官府不过是向其人了解来历,或查阅中国文献的有关记载而已,从未想到采取主动派人去欧洲考察等措施。关于对外贸易,隆庆以后,为了满足东南沿海官绅豪民的要求,也为增加税收、筹措兵饷,曾开放海澄月港,在严加限制的条件下,承认民间对外贸易的合法性,但从未主动予商人以协助,与西欧各国政府之大力帮助商人在国外活动不可同日而语。关于学习欧洲科技的先进内容,如所周知,曾作了一些努力,但政府主要是应付急需,并无长远的全面计划。关于加强国防力量,从仿制西洋火器等举措来看,应该承认做了一些工作,但其目标主要是针对境内可能出现的反叛势力、周边少数民族和邻近国家,通常没把西欧殖民者考虑在内,这使其对引进的西洋火器,不求改进,甚至导致退化,无法与西欧殖民者相抗衡。到了清朝,这种不能抓紧实行以上四点战略性举措的情形被继续下来,而且做得更差。如在学习欧洲先进科技上,雍正以后大体上处于停顿状态。在对待海外私人贸易上,清初40年曾严厉禁止,甚至采取了历史上从未使用过的迁海手段加以禁止。在加强国防力量上,放弃了武器的改进,因对汉族军队不信任,严加限制其装备的武器,对满洲八旗则固守所谓骑射根本,同样不重视其兵器的改进。
第3个回答  2007-02-26
都基本上是冷兵器时代,你指望能有多好。
第4个回答  2007-02-24
基本上是这个情况。
第5个回答  2019-04-19
郑一嫂一次跟英国战船交火後,她认真观察对手所遗弹头,发现英国人发射的是最新研制的24磅炮弹,几个月後,她的船队便装备了此种新式大炮。三十年後,鸦片战争爆发时,郑一嫂仍然积极抗战,为林则徐抗击英军出谋划策,林则徐意识到战争的可能性,他曾致道光帝,希望拨款买西洋的船炮布设海防,道光帝不肯,结果林则徐只好民间集资,通过新加坡密购英国利物浦铜炮,更购入一艘军舰甘米力治号。在虎门添置购买西洋大炮300馀门。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