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秦以前的演变

如题所述

说文解字秦以前的演变:

朝秦暮楚——说“秦”

朱英贵

成语“朝秦暮楚”是说战国时期,秦楚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诸侯大国,一些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于秦,时而倾向于楚。汉语中的“秦”字通常是作为邦国名或朝代名来用的,那么它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又是什么呢?本文就来谈谈这个“秦”字。

一、“秦”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先来看看《说文》是如何解说“秦”字的:

《说文解字》卷七禾部:“秦,伯益之後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为:“秦”,是伯益的后代所受封的邦国。秦国的土地适宜种植禾谷。“秦”是一个会意字,它的字形用“禾”字和有所省略的“舂”字会合成意。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秦”是禾谷的名称。

许慎对“秦”字的解义是将“秦”作为地名来解的,对于“伯益之後所封国”这句话,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这样解释的:

“郑诗諩曰。秦者、陇西谷名。於禹贡近雍州鸟鼠之山。尧时有伯翳者。实臯陶之子。佐禹治水。水土旣平。舜命作虞官。掌上下草木鸟兽。赐姓曰嬴。历夏商兴衰。亦世有人焉。周孝王使其末孙非子养马於汧渭之间。孝王封非子为附庸。

邑之於秦谷。至曾孙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始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国人美之。秦之变风始作。按伯益、伯翳实一人。臯陶之子也。今甘肃秦州淸水县有故秦城。汉地理志之陇西秦亭、秦谷也。”

段注已经详细解说了作为邦国的“秦”的来龙去脉,然而从构字理据上看,“秦”字不应该是为秦国造的字,故《说文》认为它是一个“从禾,舂省”的会意字,这样的解说应该是切近于“秦”字初文的实际含义的。来看“秦”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以及“舂”字的古文字形体(参见下图):

“秦”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舂”字的古文字形体

从上两图的“秦”字与“舂”字的古文字形体来看,按照许慎的解说理解也不错,“秦”字确实是在有所省略的“舂”字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禾”字。但是要说它的造字本义则应该是表示双手持杵打谷脱粒的意思,这才是它最初的构字理据。

金文与说文籀文的“秦”字构造理据都跟甲骨文一脉相承,小篆的“秦”字将两个“禾”简省为一个,更加简洁规范了,再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便形成来现代隶书与楷书的写法。

综上所述,“秦”字的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当为双手持杵打谷脱粒,至于用作国名等专有称谓的意义应该是它的初文之意的借用与引申。

二、“秦”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根据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分析,可知“秦”字的造字本义当为双手持杵打谷脱粒,只是这种初文意思目前还缺少有关的文献书证,有待进一步考察印证。下面是“秦”字的一些常用义,基本上都是用作专名的意思。

其一,用作香草名。一说为木名。例如:“猎蕙草,离秦衡。”(《文选•宋玉〈风赋〉》)李善注:“秦,香草也……又云:秦,木名也。”

其二,用作古部落名。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例如:“秦,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禾部》)

其三,用作周朝国名。嬴姓,周孝王封伯翳之后非子为附庸,与以秦邑。秦襄公始立国,至秦孝公,日益富强,为战国七雄之一。例如:“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论语•微子》)再如:“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庄子•寓言》)

其四,用作朝代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原,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前206年,为汉所灭。传二世,共十五年。例如:“秦始皇,伯翳之后,庄襄王之子,母吕不韦姬,姓嬴氏,名政。

以周亡后九年甲寅,嗣立为秦王。立二十七年庚辰,尽灭六国,称始皇帝,后十二年辛卯崩。二世皇帝名胡亥,始皇帝少子,以壬辰嗣立。

三年甲午,为赵高所弑。立二世兄子婴。乙未,汉高祖入秦,子婴降,秦亡。右秦二世,共十五年,首庚辰,尽甲午。”(《文献通考•帝系·帝号历年》)

其五,用作东晋/十六国时期国名。

(1) 公元352年氐族贵族苻健称帝,国号秦,建都长安,史称前秦。

(2)公元386年,羌族贵族姚苌称帝,亦国号秦,建都长安,史称后秦。

(3) 公元385年鲜卑贵族乞伏国仁称大单于,其弟干归称河南王,又改称秦王,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北),史称西秦。

其六,用作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例如:“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丐若马。’”(《汉书•西域传下》)

其七,用作陕西省的简称。春秋时奄有今陕西省地,故习称陕西为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