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变量的构置与赋值

如题所述

原始变量的构置是在有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主要考察有用信息与资源特征的关系,在单元中有无统计性规律等。为实现定位、定量预测,建立了3个原始变量系统:定位预测变量系统,三态取20个变量、二态取60个变量(表9-10、表9-11);描述性定量预测变量,取7项25个变量(表9-13);连续型定量预测变量,取9个变量(表9-12)。

变量的赋值,使用了二态、三态赋值方法。二态赋值时,看变量的反映状态,该状态存在时赋值为“1”;不存在或信息不清均赋值为“0”。三态赋值原则详述如后。但在具体赋值过程中,注意了状态统计意义的研究,从而使“值”的取得具有统计含义。

现将原始变量的构置及取值,按类型分述如下:

1.定位预测原始变量构置与赋值

(1)地层组:①太古宙变质岩系及荆山群。是当前发现金矿床、矿点及矿化点最多的地层组。裸露地区重砂组合异常和分散流元素异常的覆盖也最大,而且目前发现的工业矿化仅存于这两组地层分布区域内;②粉子山群、蓬莱群、青山群是工业矿化有可能发生的地层组。目前仅有矿点、矿化点及重砂组合异常和分散流异常等矿化线索,尚无工业矿床产出;③白垩系、第三系尚无内生金矿化迹象,为不利地层组。

三态赋值:①赋值为“1”;②赋值为“0”;③赋值为“-1”。

二态赋值:上述三种状态存在赋值“1”;不存在或不清赋值“0”。以后各变量的二态赋值均按此原则进行。

(2)岩石组合类型:①斜长角闪岩岩石组合。目前已知矿田单元中均有此组合存在,是工业矿化有利岩石组合类型;②变粒岩、片麻岩组合,组合中不出现斜长角闪岩类。该岩石组合分布区内矿化显示较好;③其他岩石组合。为矿化不利岩石组合。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表9-10 三态定位预测变量一览表

续表

续表

表9-11 二态定位预测变量一览表

续表

表9-12 回归分析模型连续型变量一览表

续表

(3)单元与主干断裂的距离:已知矿田单元均在11.5km范围内分布,并随着距离增大资源减少(图9-23)。其中:0~2km范围内已知矿田单元11个,占总数(17个已知矿田单元)的65%;2~7km范围内占17%;7~11km范围内占12%;大于11km占6%。距离大于2km的所有一直单元仅有小型矿床,且探明资源量均在10t以下。考虑到所有矿田情况,分以下3个状态级别:①0~2km,②2~11km;③>11km。①为矿化最有利区间;②为可能矿化的区间;③为不利矿化区间(图9-22)。

图9-22 矿田单元距主干导矿断裂的距离

(4)单元与主干断裂交汇点距离:交汇带内控矿是胶东金矿产出的重要规律。随距离增加,矿化概率变小。根据已知矿床资料,作如下分级:①<6km,②6~22km;③>22km。不同分内矿化存在的概率分别为53%、41%、6%。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5)玲珑超单元是否存在:该期岩体的存在是金矿化的先决条件。根据单元所处的位置特点可分为:①能直观测到;②据重力场特征推断存在;③既不能观测到又无重力显示,这种分级考虑到信息的可靠程度。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6)单元与玲珑超单元的空间关系:根据玲珑超单元与矿化空间关系及其他控矿条件的关联特点,分为3种情况:①位于超覆区、缓倾区、接触带;②陡倾斜或过渡带;③岩体中心或远离岩体区。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7)岩体接触带特征:已知矿田单元与接触带统计表明,接触带形态特征是矿田存在与否的控制条件之一,产于接触带的矿田单元占已知矿田单元的50%。根据接触带特征分为:①港湾状或断裂接触,为有利状态;②平直或推断接触带存在,为可能有利状态;③观测、推断均不存在,为不利状态。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8)玲珑超单元的岩石组构:分为3种情况:①片麻状或中细粒块状;②粗粒似斑状或不清(推断岩体存在);③粗粒块状或推测岩体不存在。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9)单元与接触带的距离:根据对已知矿床的统计特征可分为:①<4km,为有利状态;②4~7km,为中性状态;③>7km为不利状态。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10)单元内磁场特征:①多类型场、单一类型场,场强<100n T,为有利情况;②单一型,场强在100~500n T,为重型场;③火山场或场强>150n T,为不利场。

(11)重力场特征:①梯度<2×10-5m·s-2/km重力梯度带、鼻状场型均是控矿条件间接信息,已知矿田单元中92.8%以此种情况为特点,是极为有利的信息;②速度(2~4)×10-5m/s2/km的梯度带;③其他特征目前无矿化显示,为不利信息。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12)单元内含有金重砂异常汇水盆地面积占单元面积的百分比:根据信息特点的分析,区别以下情况:①比值>50%,为有利比;②无重砂资料单元,或不清状态;③比值<50%,为不利比。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13)金重砂组合类型:根据前述,该变量对矿化的显示意义和已知卡单元的反映情况,有以下3种可能:①金-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组合,含铋、钨、汞矿物的重砂样品个数不大于30%,为有利重砂组合,已知矿田中有63.4%的单元属于此种情况;②第一种组合中,含铋、钨、汞矿物重砂样品个数大于30%或者无重砂资料,已知单元中28.6%为此种情况;③无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的金、铋、钨、汞矿物组合,为不利金矿化组合。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14)含有铋、钨、汞矿物的重砂样品个数占含金样品个数的百分比:①<45%为有利比。在有重砂资料的16个已知单元中,75%属于此比例;②45%~75%或无重砂资料。属于此比例的已知单元占19%;③>75%的为不利百分比。占6%。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15)金分散流异常与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区分为3种情况:①二者一致;②二者不一致,即异常中心偏离单元或者无分散流资料;③无分散流金异常。为此,将①视为有利、将②视为重型、③为不利矿化信息。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16)分散流异常元素组合:可能的3种状态:①金和其他元素,但没有钼、钨存在,是有利异常组合;②有金异常,同时有钼、钨异常;③无金元素异常,为不利元素组合。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17)金异常面积与单元面积比:存在金异常的单元中,异常面积占单元面积百分比,见图9-23。20%是一个界限,大于此比例的已知单元占80%,其下为20%。据此分类为:①≥20%,是矿化的有利范围;②≤20%和无分散流资料;③无金异常(图9-23)。

图9-23 金异常面积与矿田单元面积比值曲线图

(18)单元内最高浓度与最低浓度比:考虑到区域内背景场的变化性,不遗漏低缓异常信息,构置了分级变差,按①>20倍;②<20倍;③无金异常3种情况进行赋值。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19)金异常方向与原生矿化方向的对应关系:区分为①一致;②不一致和无分散流资料;③无金异常。

(20)金化探异常与金重砂异常对应关系:考虑二者信息关联特点设置的变量。如图9-25,二者综合后对矿化指示作用加强。二者重合的已知单元占已知单元的60%,不重合的占40%。因此,可区分3种情况:①两者重合,对矿化有利;②两者偏离,为中性状态;③无异常存在,是不利条件(图9-24)。

三态赋值:①赋值“1”;②赋值“0”;③赋值“-1”。

图9-24 金化探异常中心和重砂异常中心的关系图

2.资源定量预测原始变量的构置与赋值

定量预测变量的构置,根据资料的性质共设计了两套,其一是描述性定量变量;其是连续型变量,连续型定量变量用于回归预测模型(表9-12)。

这里主要介绍描述性定量变量的构置及赋值,通过对比,选出25个变量。

(1)单元与主干断裂的距离;据图9-22可以看出:①随距离的增大,储量规模变小,但二者不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②具特大型、大型矿床的单元,多位于断裂带部位,具小型矿床单元,多在4km以上,具中型矿床单元的规律性不明显,即可近可远。说明这个信息对大型以上和小型矿具有区分能力。因此可以构置:①0km;② <4km;③≥4km三个变量。

(2)单元与交汇点的距离:单元与交汇点的距离表明:远离交汇点,单元矿床规模较大,而具特大型矿床单元多在交汇点上,具小型矿床单元则在远离交汇点的10km以上范围内,而具中型矿床单元多数在5~10km范围内。据此设置①<5km,②5~10km;③>10km三个变量。

(3)控矿断裂带的宽度:从储量规模同断裂带宽度关系图(图9-22)上可见,储量规模有随断裂带宽度增大而变大的趋势,具中、小型矿床单元的控矿断裂带宽度多数不大于10m,具特大型矿床单元的控矿断裂带都在l00m以上,具大型矿床单元的控矿断裂带宽度变化较大。参考所有单元情况,确定①≥50m;②50~10m;③<10m三个变量。

(4)金分散流异常面积与单元面积比:根据二者的关系图(图9-23),可以看出单元矿床规模同比值具有一定线性关系,仅个别单元摆动较大。不同规模单元有相对集中性,可以分为①>90%;②70%~90%;③25%~70%;④<14%四种区间,即为四种变量。

(5)金异常面积:分为①>70km2,②30~70km2;③10~30km2;④<10%km2四个类型,构置为四个变量。

(6)金异常浓度:分为①>200×10-9;②(50~200)×10-9;③(20~50)×10-9;④<20×10-9四级,可构置四个变量。

(7)面金属与单元面积比:该项目中,不同规模的单元相对集中性较好。分成①>200;②100~200;③10~100;④<10四个比值区间。可设置四个变量。

上述7项目共25类目变量,均按二态变量赋值原则进行赋值,即该状态(类目)存在赋值为“1”;不存在或不赋值为“0”(表9-1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