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鲜卑族发展如此之大,为什么现代56个民族中没有他们?

当初鲜卑族发展如此之大,为什么现在的56个民族中没有呢?

因为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使得鲜卑族失去了他们的民族特性。鲜卑族本是东北地区三大部落联盟中的一个部落,随着发展鲜卑族开始入主中原地区,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王朝,但是鲜卑族也失去了他们的故土,在孝文帝推行的与汉人通婚、学习汉化的政策下鲜卑族失去了他们的民族特性,逐渐彻底汉化。

历史上鲜卑族本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小部落,在东北三大部落联盟中的东胡被灭之后,鲜卑族便开始了被奴役的生活,直到汉朝时期鲜卑族开始壮大,鲜卑族的领导者带领族人推翻没落的匈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开始入主中原。其中最有名的应当是北魏,北魏是拓跋珪建立的南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可以说是鲜卑族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王朝,而提起北魏让我们想到最多的就是北魏孝文帝,这个顺应历史潮流功在千秋的北魏帝王。

孝文帝可以说是北魏历史上让人评价最好的帝王,在鲜卑族入主中原之后,这个民族并没有从一个强悍的少数民族转变为一个统治民族的思想觉悟,甚至鲜卑族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做出改变,这中想法无疑会加速北魏的灭亡。而孝文帝却深知若想成为一个好的天下之主,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孝文帝开始鼓励鲜卑族人开始学习汉化,和汉人通婚,学会去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进行一次民族大融合。也正是这次改革使得鲜卑族失去了本族语言与血统的特性,逐渐汉化,逐渐从56个民族中消失。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在56个民族中不见名字,就否定孝文帝给北魏乃至后世带来的贡献。再者鲜卑族也并未完全消失,根据历史记载锡伯族可能是留在故土的鲜卑族建立的,也有人推测土族是鲜卑族迁移中与他族融合而建立的部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4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建立北魏的强大民族“鲜卑族”在汉化改革之下,渐渐地融入了大汉族。

北魏的前身是‘代国’,原本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从拓跋什翼健开始,由部落转变为国家。公元376年,代国被前秦消灭。公元386年,逃亡的王孙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到了太武帝拓跋焘时期达到了全胜,统一了北方。

太武帝死后,北魏出现了一段皇权旁落,由太后和权臣掌权的时期。等到北魏孝文帝亲政以后,他深刻意识到想要让北魏国富兵强就必须进行汉化改革。孝文帝领导的汉化改革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制度上的。比如,实行俸禄制,抑制了豪强兼并土地。实行三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租调制,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第二部分是意识形态上的。比如,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易服装等等。总而言之,让鲜卑族的一切跟汉人看齐。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的确让鲜卑族从落后走向先进,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但也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改革的太彻底,完全照搬汉族的先进文化,而抛弃了自己民族的特色。鲜卑人因为语言,服装,生活习惯逐渐向汉人靠近,渐渐地变得跟汉人没有区别。通婚更是渐渐地将鲜卑人的血统改变了。几代之后,鲜卑族的血统会越来越淡。孝文帝的努力,使得鲜卑族渐渐地融入了汉族,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样的民族文化趋同,缩短了鲜卑族和汉族的心理距离,让鲜卑族的统治更容易被汉人接受。同时让鲜卑族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失去了原本的尚武精神。应该说过度的汉化改革是北魏由盛转衰的根源。我们甚至可以说:“北魏兴盛于太武帝,灭亡于孝文帝。”

第2个回答  2019-08-22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