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什么句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何苦而不平?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如题所述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句式】:状语后置。

其中“以军中多务”为状语,介词放在了动词的后面,正确句式是“以……为由辞”,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翻译】:吕蒙用军队中事务太多为理由来推脱。

【相同句式】: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2、“何苦而不平?”

【句式】:固定反问句。

【翻译】:哪里用担心有什么铲不平的呢?

【相同句式】: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 汤问》)、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句式】:省略句和定语后置。

省略了主语“愚公”,补充完整为“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中,定语为“三夫”,在现代汉语中,定语位于中心词前,本句的中心词为“荷担者子孙“,正确句式为”愚公遂率三夫荷担者子孙“。

【翻译】:愚公就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儿子和孙子。

【相同句式】: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扩展资料

状语后置句三种情况:

1、用 介词“于”组成的。

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 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 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 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 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定语后置的五种情况: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如: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5、数量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组成“中心语+数量词”的格式。

如: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②尝贻余核舟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