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2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用典的贴切自然。

   教学难点

  本篇词作的主题的理解——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授课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解题

  1、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怀古——词的题目

  2、关于词牌来历: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是一位多才多艺、颇有抱负的人,21岁就中了进士,做过地方官,又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任一些地方的知州。后来,到神宗元丰五年(1082),宋神宗推行王安石新法,新党重新执政后害怕苏轼于己不利,便搜罗把柄罪名(《田妇叹》),制造了文字狱“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包括王安石在内的`很多人,不论政见分歧,纷纷营救苏轼,最后,以贬谪黄州了事。是年,苏轼两游赤壁,写下了《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四篇。

  4、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雄壮豪迈、气势宏伟、意境高远

   三、疏通文义

  1、 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读出壮阔豪迈的词风。

  纶guān 樯qiáng 橹lǔ 酹lèi

  2、学生翻译课文,正义。

  注:(1)周郎——庐江(在现在安徽)人。长壮有姿貌。初,孙坚讨董卓,徙家于舒(地名,在庐江)。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坚死,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不久,策又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策死,弟权统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权以瑜为前部大督(统帅),与操战于赤壁,大胜。

  (2)赤壁——苏轼所游的赤壁,在今天湖北省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实际上是在湖北蒲圻县长江南岸,苏轼误把赤鼻矶当作古战场了。

  (3)羽扇纶巾——这是当时流行的儒将装束。形容周瑜有远见卓识,而且极善于指挥作战。

   四、文章思路

  1、写景

  “大江”、“浪”、“故垒西边”、“赤壁”、“乱石”

  作者用洗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惊涛拍岸、雄壮开阔的长江美景,引出古战场上的壮观豪迈之场面,将历史陈迹尽收眼底,给人以壮丽开阔雄奇之感。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13个字,使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使人回到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的年代。以“乱”“惊”、“穿”“拍”“卷”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每个人只须分析一字即可。

  明确: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比较一: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只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通过比较,得出景物特点及写景的目的。

  景物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

  2、咏史

  “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

  作者着力刻画了三国英雄周瑜这个形象,诗人是满怀倾慕之情来歌颂这个人物的,写出了周瑜少年得志、风流儒雅、潇洒自如、从容不迫的儒将风度。

  比较二: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如孙权、诸葛亮、刘备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他又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

  面对“惊涛拍岸”之滚滚长江,面对故垒遗迹,作者很自然地见景生情,浮想联翩,发出怀古之幽思,脑海中浮现出赤壁之战的英雄们形象。但是,作者没有写刘备,也没有写诸葛亮,只写周瑜,这是为什么?

  明确:

  1、 美女衬英雄,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小乔初嫁了”)

  2、 面描写周瑜气概风度,表现周瑜风度翩翩,志气昂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3、 描写功绩韬略,表现周瑜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非凡才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很明显,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读者联想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这是壮志难酬的感慨,这是悲壮苍凉的无奈。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除了这种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还与这种情感在本词中得以充分表达有关。另外,作者也是借英雄周瑜反衬自己,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3、抒怀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入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人生如梦”的感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呢?是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还是积极奋发的处世观?这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应该说,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就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其实,“多情”在古诗词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 《念奴娇》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苏轼的豪放词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题材来看,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

  2、从主旨来看,是抒发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3、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

  所以,这首词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豪壮,跟失意文人同主题的作品显然有别。

   五、作业

  背诵这首词

高一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
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7.学生自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内容。 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下阕: 1.下...

高一上册《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案
通过比较,得出景物特点及写景的目的。 景物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 2、咏史 “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 作...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一、走进历史:播放歌曲《三国演义》,引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介苏轼生平,介绍其在文学、艺术、学术等领域的成就,以及人生际遇,尤其是“乌台诗案”和贬官黄州的经历。二、把握基调:诵读全词,理解词中所体现的情感基调——自豪、陶醉与敬佩。指导朗读技巧,通过语调、节奏、情感的把握,把准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并默写。四、教学方法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朗读法:通过朗读加深对词的理解和感受。五、教学反思 本教案注重通过朗读、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风格和情感,旨在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 领略苏轼豪放雄健的词风,了解怀古词的特点。2. 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3. 欣赏苏词的语言特点,感受婉约与豪放的不同魅力。(二)过程与 方法 1. 通过反复的朗读,感知课文。2. 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要点如下:词牌与题目解析:词牌名:“念奴娇”,源自唐代著名歌妓念奴,此词牌多用于表达豪放、激昂的情感。题目:“赤壁怀古”,表明此词为苏轼游览赤壁时,触景生情,缅怀古人所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词中描绘的赤壁景色与历史典故,掌握苏轼的文学风格。过程与方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难点重点分析 1 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并板书课题及作者名称,营造学习氛围。(2)解题、介绍作者及背景:通过讲解念奴娇词牌名的由来,以及乌台诗案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知人论世”,为深入理解作品奠定基础。(3)整体感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后,通过品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词情。配乐朗读则让...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3)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4)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苏轼因被指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此词是游赤鼻矶时的感怀之作。(了解作者和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首要步骤,它能帮助...

高一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模板
高一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模板 一.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 方法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来设计教学目标。同时本课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功能以及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