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行为干预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应用

如题所述

行为干预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应用如下: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最初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在他的以狗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的研究中,每次给狗喂食的同时摇铃,狗看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后来狗听到铃声时即使不给食物,也会分泌唾液。

铃声本来不会引起狗分泌唾液,但它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重复结合呈现,最后铃声也能够引发原来无条件刺激才能引发的反应。而这种反应是后天学习而来的,因此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

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在他的研究中,他把白鼠放进一内置杠杆的工具箱中,一压杠杆,食物就会从某个出口滚出来。饥饿的白鼠开始并不知道杠杆的作用,但是在几次偶然碰到杠杆得到食物之后,压杠杆的行为就形成了。食物强化了白鼠压杠杆的行为,这种行为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建立起来。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该实验让三组儿童观看录像中的攻击行为,但是每组录像看到的行为结果有所不同,分别为奖励、惩罚与无特异性结果。

接着让三组被试的儿童逐一走进放着玩具娃娃的房间,告诉儿童如果模仿录像中的行为表现,就予以奖赏,并记录他们的行为表现。实验结果发现,奖赏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明显高于另外两组。据此,研究者指出,儿童能够通过观看录像习得榜样行为。

行为矫正技术的原理

强化是指运用强化物使特定行为得以发生或者提高特定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当一个行为被加强时,它就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桑代克最早对行为强化做出论证,一只饥饿的猫被放进笼子,笼子外面有食物。

当猫击打杠杆时,笼门就会打开,猫可以吃到食物。猫再次被放进笼子时,这只猫就更有可能去击打杠杆,得到食物对猫击打杠杆起到强化作用。在行为强化过程中得到增强的行为称作操作性行为,而使操作性行为增强的结果称作强化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