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多音字

如题所述

吓多音字有xià和hè两个读音。

害怕;使害怕。例词:吓唬;例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任何困难也吓不倒。形容笑声。例句:老张向五绺长须眯小眼睛,笑着说:“理事长这样子,全云南省,都会喊理事长大善人的!”这总使五绺长须吓吓地笑了起来。使害怕;害怕。儿童稍长成,雀鼠得驱吓。

吓xià:吓唬、吓人、惊吓。吓hè:恐吓、威吓、恫吓。造句:孩子淘气,可以吓唬吓唬,不要真打。坚强的江姐不畏惧敌人的吓唬与威胁。高年级同学要爱护低年级同学,不能吓唬低年级同学。弟弟胆子小,不要去吓唬弟弟。

对于“吓”字的读音和涵义,各大字典的详细解释稍微有所差别,但主要意义和读音基本一致。当吓字意思为“害怕;使害怕”,吓”读作“xià”;当“吓”涵义为“恐吓”,或作叹词用以表示不满时,读作“hè”。《汉语大词典》《辞海》《汉语源流字典》等众多典籍都言“吓”字是经简化而得来的,其繁体字为“吓”。

根据古籍资料,人们发现“吓”最先以咒语音译字的形式出现于南宋的道家文献《灵宝玉鉴》中,此时“吓”的字形已产生。“吓”同“呀”“呢”“啊”“哪”等语气词一样,它本是一口头音节,后来借用谐音字“下”的字形,增加“口”旁以表示与嘴有关,造出了“吓”这个语气词的字形,明清时期被频繁运用于浙江、江苏等地的民间戏曲、小说文本中。

学界对吓字的解释

孙玉文先生的《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批评旧《辞海》将现代的“吓”字和《庄子》里“吓”混为一谈的说法,认为“吓”字在上古汉语中没有“恐惧”义,“吓”作“害怕,使害怕”讲是在唐代以后才产生的,而且说一个字义在先秦已产生,中间隔了一两千年不出现在群书中,直至近代再出现,是很不合理的。先生认为“吓”字与现代的“吓”字不能混为一谈。

蔡晓臻在《清代传本苏州弹词方言助词研究》《清代传本苏州弹词的方言语气助词与叹词的使用特点以吓和哙(哙)为例》中均以清代传本苏州弹词方言入手,讨论“吓”字的意义、用法,兼及来源,认为“吓”本是一俗字,是弹词文献中特有的助词,但清代没有现在这样读音的简体字“吓”。

叶锦威在《粤语“吓”的句法研究》中通过探索粤语方言的不同环境中“吓”字的语法分布、语法属性和语法功能,研究出粤语方言中“吓”的本义是“一下”“一点”“少许”。目前学者们对于吓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方言环境中的“吓”字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对于汉语普通话中的“吓”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