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那边过元宵有什么习俗,是怎么过的

如题所述

古以来,余干故土人民勤劳,风俗淳朴,人文蔚兴,名流辈出。北宋抚州人吴孝宗作《余干县学记》云:“古者江南不能与中土等。宋…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天性好善,为人你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其美如此。”对余干民俗推崇备至……。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风习俗亦发生变化。

【生产习俗】

正月十五过月半,要到秧田送灯,点燃一对蜡烛,放一挂鞭炮,烧3个纸剪金元宝。
风车、碓、砻、磨等大型农具及牛栏、猪栏、鸡舍等处都要送灯、装香、点蜡烛。

立春后第5个戌日叫春社。春社前后,开始浸禾种。俗语云:“二月社,说大话”,意思是春社期间定下目标,作好安排,预订取得怎样的收成,一般目标较高。“八月社,鬼相骂”,意思是到秋社,生产已成定局,若未达到春社预定的目标就互相怨艾。

拔秧时,开始拔第一把秧叫“开秧门”,开秧门要放鞭炮,预祝丰收,多在凌晨3点多钟进行。

栽禾,要推一名能手(俗称“示师傅”)先栽,叫“扯示”。大家以他栽的禾为标准跟着栽插。后改为放干田里的水“打车子”(按标准划好线),把秧插在十字中心就行了,这样就随便什么人都会栽。点评标签

双抢(抢收抢种)时,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上、下午各要吃一次点心。多是煮绿豆粥送到田里,还有瓜果之类。“栽禾如打抢,割禾如霸占”,是说形势之急,速度之快。

牛是农家宝,新买来的牛要用红布或红头绳扎角,到家时还要打爆竹迎接。除夕晚上,牛也要“过年”,用细糠、米饭、青菜拌和的精饲料喂牛。

【社会习俗 岁时节日】

过年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俗称“过年”,也称“大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月初开始筹备,冻米炒爆叫“炒米花”,制饴糖叫“年糖”,做米果,叫“年果”,酿米酒叫“年酒”,暮宰猪叫“杀年猪”。亲友以米果糖物互赠叫“送年”。除夕日,家家张灯结彩,户户桃符更新,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的灯笼上写上姓氏以示家族。生活富裕的人家还挂宫灯、彩灯。春联内容皆为欢乐祥和、喜庆丰余之语,还讲究字体有气派,要秀丽美观。是时登高远望,一排排大红灯笼齐放光彩,纷繁错杂,有如长龙腾舞,蔚为壮观。
如果家有尊长谢世,则春联颜色、内容不同,通常为“一黄二绿三转红”,即第一年用黄,第二年用绿纸,第三年始转为红纸。所谓“守孝三年”指搭头搭尾,非实指。

除夕夜,响炮数声(俗称大爆竹),接着放一挂长长的鞭炮,家备盛宴,合家欢聚,叫“吃年饭”,也叫“过年”。是夜,长者通宵不眠,谓之“坐岁”。夜深更静,谛听狗猫的叫声来预测来年的丰歉。如狗先叫则年岁好,猫先叫则年岁荒。

春节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鸣放鞭炮,迎接新年,叫“开门”。(三十晚上最后放爆竹叫“封门”),清晨起床,人人更新衣,晚辈拜尊长,尊长给小孩压岁钱。旧习,这天忌扫地、泼水、污言秽语以图全年吉祥。有的全日吃素,以求全年老幼平安。本家邻里踵门相拜,遇相识于途,交相拜,互道吉祥语。近亲拜年有所谓“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姑娘”的定俗。若遇丧家,族戚邻友必具素烛,俗称“拜大年”。恭贺新春,一般从初二开始拜到十七,也可待续到月底。所谓“青草盖牛嘴,正是拜年时”。

元宵 正月十五日,俗称“过月半”。彦云:“撕了门前纸,各讨各的生活。”意思是过了月半就要准备劳作,努力干活。晚上,各种灯彩全部出游,锣鼓喧天,观者塞市,打灯者,谓之“闹花灯”,看灯者谓之“观花灯“。小孩提着灯笼走门串户,请户主“看灯”,户主必须赏钱。
清明 清明节,携三牲米果上坟祭扫,谓之“吊清明”。建国后,这一天各单位团体均组织人员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学校多率领学生到烈士墓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此前后一段时日,有人沿袭古时“踏青”习俗外出效游,谓之“春游”。

端午 五月初五,俗称“五节”。五月十三,俗称“关王节”。初一、初三、初五、初十三,龙舟均集合竞赛,而以五节、关王日为最盛,观者如潮,万人空巷。端午日,各家以艾叶、菖蒲插门前以“辟邪”。亲友以包子、粽子、腌蛋及他物相馈,叫“送节”。合家欢宴,钦雄黄酒,又以雄范例酒涂小儿面额,洒墙壁间及不洁之外,以解毒祛虫。

中元 七月十四日(也有七月十五日的)俗称七月斗,亦称“鬼节”。午后,各家陈酒馔祭祖于堂中。傍晚,到村外河畔大路边,点燃香烛,焚化纸钱,以寄托怀念死去的亲人之情。

中秋 八月十五,节前,各家皆购月饼及他物于戚友中互相馈赠,叫“送中秋”,夜晚陈列各种糖果、月饼于月下,谓之“赏月”。儿童兴高采烈到处拾瓦砾、砖头、石块砌塔,想方设法搞来柴火,塞于塔中焚烧,众人围观,喝采助兴,有把酒洒于塔上者,谓之“祭塔”,顿时红绿火焰,交相辉映。有好事者浇之以柴油,烈焰冲天,颇为壮观。

重阳 九月初九,亦称“老人节”,“重九登高”是古代的风俗。现代也有人有此雅兴,结伴出游,登高远眺,谓之“秋游”,以知识阶层居多。谚云:“过了重阳无大节,一交霜来一交雪”,之后又是过年,周而复始,年年如是。
小年 腊月二十四,送灶神。从小年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忙于打扫卫生,准备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各集市不再限于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日为集市,可天天上集进行交易,

【婚丧喜庆】

婚嫁 旧时指腹为婚,“娃娃亲”,童养媳早废,所谓“父母之命,谋妁之言”的包办婚也不再时兴。今之年青人皆崇尚自由恋爱,婚事新办。因此过去一套婚嫁程序诸如“下聘金”(俗称礼金),换庚贴(俗称“过三代书”),送辞先,拜天地等自行废除。现代迎娶,多用车队,声势浩荡,攀比成风。也有旅游结婚、集体结婚等崇尚节俭、喜事从简的带头人。优生优育,晚婚节育也为人们所接受。

丧葬 老年人寿终正寝,孝子、孝妇对灵成服,更换麻衣麻鞋,亲友持香烛挽联至者,各分以白布,留餐,俗称说“封殓饭”。当夜,孝子卧灵旁,称“守灵”,择日开吊。发殓时,孝子合家绕柩两圈,柩行。送行者皆执绋,持花圈、抬挽联随行,孝子稽首请止,始散。死者女婿或外甥捧相回,谓之“回主”。孝子亲送至葬地,葬毕始归。抬柩者称“丧夫”俗称“八大王”。丧夫与戚友皆宴饮,谓之“回灵宴”。现提倡殡葬改革,丧事从简,改棺葬为火葬。人死沐浴更衣,整容后,亲友向遗体告别,遗体装入灵车,亲属护送灵车至火葬场院,火化后,亲属捧骨灰盒至灵堂,开追悼会,尔后将骨灰盒存在火葬场。

寿诞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叫“满月”。出生满一年叫“周岁”。以后每年出生日叫做“散本生”。每十年之生日叫做“正本生”。满月,周岁及“正本生”均须宴客。其中二十、五十岁、六十岁较隆重。“三十不晓,四十不知”,故不够重视,七十岁以上的正本生多提前一年办寿,如六十九、七十九、八十九、叫“办九”。

祝寿 戚友根据亲近程度馈赠寿金、寿幛、寿联、寿匾及衣料、米果、鱼、肉、鸡等物,叫“送本生”。诞辰前晚叫“暖寿”,行跪拜礼“拜寿”。拜毕,欢宴。次日,正寿辰,请寿星上座,行祝寿礼,中午大开筵席。现有些礼仪已从简。

【陋俗、喜忌】

建国前,本县陋俗有信神、赌博、吸鸦片烟、缠足、卖妻、童养媳、纳妾、换婚及近亲结婚、守节等。建国后,经过反复宣传教育,禁止等手段,陋俗已杜绝。
喜忌如吃饭,忌说“吃完了”,要说“吃饱了”。人死了,忌说死,要说“多谢了你”、“走了”、“过了”、“老了”、“去了”。房前屋后和坟墓周围,忌随便动土。还有许多轻视妇女的陋俗,如新修龙船下时,忌妇女观看;未满月的婴儿忌孕摩头等,现已不再讲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