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岛》左简介出身卑微的汉人是如何造就一代屠助理的?

如题所述


现在很多电视选秀节目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光鲜亮丽的人不容易脱颖而出,而一些“草根”却容易反击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有这种心态,我们不喜欢那些走的太顺利,觉得带着光环离我们很远的人。而那些草根玩家,乍一看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因为他们打得好,会更接近我们的心理距离,所以草根玩家在游戏中更容易反击。这一节我们要讨论的人,就是草根逆袭的鼻祖。他从一个很普通甚至很低的职位一路走来,然后成为一个重要的大臣。这个人就是左,晚清名臣。

左1812年生于湖南,1885年逝世,享年73岁。左大器晚成。他直到50岁左右才掌权。出任浙江省省长,任省管干部。后来上了东葛大学,入阁。清朝没有宰相,大学生等于宰相。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国务院副总理”或“总理”。61岁时左为“丞相”,69岁时为兵部尚书。后来慈禧太后又让左处理各国使节,主管外事。当时也是他的巅峰时期,可以说掌握了内政外交的大权。

唐宗在左是汉族,满清是清朝的根基。在这个满汉差距悬殊的朝代,一个汉人要想取得慈禧太后的信任,有两点:第一,必须对慈禧太后忠诚;第二,他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做出别人做不到的贡献。清朝重视军事武术。自康熙以来,清朝对军功的奖励是最高的。左的一生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他策划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件,那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左率部与当时的八旗一起来到新疆,与俄国支持的分裂势力阿古达进行了一场激战,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赶走了俄国侵略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和你一起去。1865年,中亚郝汉国一位名叫阿古达的军官,带着自己的军队入侵中国新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宣布在这里建立独立国家。六年后,俄国入侵中国西北重镇伊犁。1875年5月,65岁的左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统率新疆军务。西征新疆的主力是他在废除湘军后留下的队伍。左路军由北向南进攻。首先占领乌鲁木齐等地,迅速结束北疆战事。然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逐渐收复了南疆的城市,最后迫使统治新疆13年的阿古柏自杀。1881年,俄国将伊犁归还中国。到目前为止,新疆已经收复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按面积计算,左边收回的失地相当于湖南八个省的面积,相当于现在土地的六分之一。所以左是通过战争收复中国大部分领土的将军,这是有记载的。左的功绩也被写进诗里,流传至今:

将军尚未归,祥子满天山。

新栽的柳树在3000英里之外,它通过关羽通向春风。

这首诗歌颂了左。左的功勋不仅仅是收复失地。他在西北工作的时候,兴修水利,修路架桥,耕地开荒,给当地带来了一些军事工业,做了很多好事。此外,左也是洋务运动中非常著名的领袖人物。当时,他与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我们前面说过,左是草根始祖,因为早年落魄,年近五十才掌握重权。李鸿章和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也是他所说的大臣。他们基本上在30岁左右就获得了重要的职位

左家里很穷。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没有“根”,没有背景。他的父亲是一个穷书生,以务农为主,在乡下打工的同时办起了私塾教学生。但左小时候的性格和很多孩子不一样。左是个神童。他有能力永远不会忘记任何事情。四书五经他能背一遍。他不仅能背诵它们,而且擅长造句。如果有人临时给左一副对联,左可以马上拿出来。因此,村里的大人看到左的聪明才智,都说这孩子将来大有可为。后来左发现,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农村再能干,也只能用于农业。于是,左意识到科举是他升迁的阶梯。

1833年,21岁的左第一次去北京。当时对八股文卷子的评价有考官的主观倾向,比如字迹是否潦草工整,开头和结尾用词是否准确,思想道德是否有瑕疵等。考官看完所有这些题,会看这些题是否扣分,文笔是否优美,立意是否高,然后打分。一般来说,能力强的人可能和大多数人的看法不一样。左在答完卷子后觉得自己写得不错,但在给考官看的时候,考官觉得左唐不落俗套,哗众取宠,充满歪理邪说,于是左这次在孙山名声大噪。回国后,左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他知道自己写的东西不受考官欢迎,于是在1835年第二次回京时,写了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东西。左文笔已经不错了,交卷的信心更足了。他确信自己没事。他不是状元,也不是状元,更不是秀才,但至少他是秀才。结果左在宾馆等了两天。他没有在黄榜进士一栏里找到自己,却在目录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说到转录,可能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文案是指一个人有点文化,但是达不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法院要求这些人在各个政府部门担任秘书。左很生气。他觉得大自然在捉弄人,于是回家准备第三次科举。虽然三年过去了,左又去参加科举考试,但我不知道他这次为什么没有通过考试。这一次,左羞于见江东父老,就从家乡迁到附近的醴陵县,在那里开了一个图书馆教书。左出师时,自号“今日亮”,意为“此生诸葛亮”。左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告诉别人他不是没有志气,而是在等识货的伯乐来认他的千里马。的确,左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等待着,有了机会。当时有个名人叫陶澍,是醴陵县两江总督。有一年,陶澍回家探亲,醴陵县令很快安排好了厅堂和酒店,做好了接待工作。他还发现,陶太守不喜吃喝,好色,喜欢讨论学问,读诗正确。说到文人,人们说起左,说他是“天下诸葛亮”,对联也配得很好。醴陵县的官员很喜欢,就派人请左在正房、客栈两侧写对联,让陶巡抚感受醴陵县的文化氛围。左堂大师在师从陶太守后,用毛笔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对联是:艳情宫语定,嘉善有20块灌顶石;下半部是:大河奔流,八州子弟日夜归公。这幅对联技巧娴熟,辞书典雅,内涵丰富,道出了陶澍一生最得意的经历。同时,我也写下了家乡欢迎他的热情。陶澍是专家。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副对联中的典故,立刻高兴得手舞足蹈,说家乡真是人才济济,教育水平很高。因此,陶澍向写这本书并认识左唐宗的人打听。

后来,左又在胡林翼的推荐下认识了林则徐。老虎卖完烟后,林则徐很郁闷。他路过醴陵,遇见左,和他谈论世界局势。当时林则徐问左清朝的隐患在哪里,左说海上的隐患最大。首先,日本面朝大海,眼睛看着中国;其次,英美船的高额利润也威胁着中国。简而言之,就是“靠近海岸,远离俄罗斯”。林则徐听后深有感触,称赞左是个人才。因此,早在左收复新疆前20年,林则徐就预言,当左唐宗年仅38岁时,左将孤身一人留在新疆西部。林则徐把他多年来在新疆搜集的宝贵情报和他的战争防御计划交给了左。左上台后,对北方的俄国非常重视,因为他知道即使隔着太平洋,其他国家也想在这里打仗。如果俄国打过来,清朝南下会很危险。

后来左结交了不少达官贵人,但这些达官贵人在当时并没有多大作用。1852年,这些机会来了。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从广西开始,一直打到湖南一带,让当时的湖南巡抚张胆战心惊,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人建议他去找左,说此人世所罕见,此生卧龙。于是,咸丰二年,左辅佐湖南巡抚张。他今年40岁。张作厚被请去当了秘书兼包打听,负责寻人,出谋划策。借此机会,左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全面负责长沙城的防御工事。在左的指挥下,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直到后勤补给不到位才主动撤军。

左一战成名。1854年3月,左应湖南巡抚罗之邀,第二次进入湖南幕府,历时六年。当时清朝在湖南的统治岌岌可危。长沙周边大部分城市被太平军占领,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左日夜操劳,有计划地帮助罗稳定局势;与此同时,左派政党开源节流,大力筹集军械和粮草,终于使湖南局势转危为安。所以当时朝廷有一句话:“中国离不开湖南,湖南离不开左唐宗。”

有句老话:“锥之于袋,终之于器。”左的才华在湖南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是如何在法庭上脱颖而出的?这主要得益于晚清另一位名臣曾国藩的推荐。曾国藩比左大一岁,但他的成功却比左早得多。曾国藩在当时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朝廷重臣。曾国藩与左是好朋友。左成名后,曾国藩向朝廷推荐左:先是帮他管理军务,然后派他到湖南招兵买马,再借此机会推荐左为浙江巡抚,相当于浙江巡抚、武将的重要职位。此时左49岁,快50岁了。从此左仕途一帆风顺,掌握大权。

虽然曾国藩称赞左的善良,但左并不顺从曾国藩。在左院重大政务上,他多次与曾国藩意见相左。只要他认为有道理,就不会认同曾国藩。他还说,“生意场上不允许有私人关系。”为此,一副对联还专门反映了这一点,说当时两人因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曾国藩很不高兴,说左比他小,却和他争论起来。由于左人品季高,曾国藩用《左高纪》作对联:“纪子敢言高,常与我不合。”这意味着左认为自己很聪明,并不像曾国藩那样改变自己的看法。左精通对联,马上配了一副:“我在我的国家犯了一个错误。你有经济史吗?”反击曾国藩以牙还牙。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封建社会虽然腐败,官僚们为了私利也经常结成党派阵营,但并非一直如此。说到一代名臣,如果他只是贪腐,如果他的能力不够,人格力量不够,那么很多人都跟不上他,尤其是左、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重要官员。今天重新审视左的奋斗经历,可以纠正部分读者对晚清的偏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