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中有什么启示?

如题所述

【教学目标】

1. 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 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 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指谁呢?谁能介绍俞伯牙呢?

师:为了更好地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昨天一起欣赏了《俞伯牙拜师学艺》的故事。那么,你们认为俞伯牙为什么能成为一个精通琴艺的人呢?

师:他还有一个老师,那就是——自然景象,自然景象给了俞伯牙弹琴的灵感,那么谁能用AABC的词语来形容自然景象呢?

(灼灼霞光、潇潇春雨、袅袅炊烟、皑皑白雪------)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俞伯牙的另一故事,请个同学读题目。

师:评价 (清晰响亮、字正腔圆)

二、读文言文

1、请同学们也像读题目一样,大声读课文,把课文字音读准,读通顺。

师:同学们,初读这篇文言文有什么感觉。(不顺口)

2、的确,古文,不好读也不好懂,先跟老师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3、自己再读,把难读的句子再读几遍。

4、指名读。

5、全班齐诵。

三、理解学习全文

(一)学习文言文,除了会读,还应读懂,知道里面讲什么。

(1)、题目是什么意思?

除了题目讲俞伯牙不再谈琴,文中哪里也是这个意思?

“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2)、对俞伯牙不再弹琴,你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至少知道,俞伯牙不再弹琴,跟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学生答)钟子期。

我们来看插图。(钟子期、俞伯牙)

(二)、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让我们先从课文开头学起吧。

指名读第一句。

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在这句话中作者写两个人,用了同样的一个字,什么字?(善)。“善”是什么意思?善鼓、善听。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善鼓也好,善听也罢,它们之间有一个相同之处,你觉得是什么?

生:音乐、琴声——兴趣、爱好

师:就凭着对这琴声、音乐的热爱,你们说这是对什么样的朋友?

(志趣相投)

(三)伯牙的善鼓,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个句子?

生读:“伯牙----------江沙!”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两句中间还有两个善字,还是善于的意思吗?你觉得是什么意思?

生:妙!好!太好了!(哦,就是夸奖赞叹的话)

师:这个“善”字很有意思,造字的时候,这两个点就像人们伸出的两个大拇指在称赞别人,下面的口,我们可以写得大一点,张大嘴巴,大声地称赞,大大地称赞,要让受称赞的人看得见,听得见,听得高兴。好啊,真棒啊!善哉,谁会读?(学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

师:由此可见,文言文的一字多义,同学们在今后的翻译时,可要小心啊。回到文中“善哉, 兮若泰山”你要怎么翻译的?

(妙妙妙,高大得犹如巍峨的泰山一样)

师:“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要怎么翻译的?

(妙极了,好像茫茫的江河)

师:让我们做个“善读”者,通过我们的朗读,再现当时二人以音乐相知、相识的情景。(齐读)

四、我想问,如果伯牙鼓琴时,心里想到“袅袅炊烟”时,钟子期能听懂吗?为什么?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句话中有相呼应的两个字,是什么?(念——得)是什么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不能像钟子期那样,称赞伯牙琴声中的炊烟呢?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

五、可见这对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还怎么样呢?(板书:心音相通)

师:这种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朋友,我们可称之为——知音。

师:俞伯牙遇知音,此时,伯牙心情如何?(欣喜、惊喜、激动)

师:我们把1—4句话读一读,读出伯牙那种欢喜、激动的心情来吧!

六、学习最后一句。

师:这对知音相约来年春天再相会,共同交流音乐,同学们想一想,在等待相会的一年间,钟子期、俞伯牙会是怎样的心情?在这一年里,他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师:第二年春天,伯牙如约会子期,谁知,子期不幸病故,真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此时,伯牙心情如何?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写下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知音一死,伯牙万念俱灰,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不复鼓)

师:试想一下,若钟子期在天有灵,看到俞伯牙的如此举动,他会怎么对伯牙说呢?(感谢、劝慰、鼓励)

七、朗读升华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成为交朋结友的典范,千古流传。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他们的心灵相通,深情厚谊吧!(配乐朗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9
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第2个回答  2021-01-10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