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力挽狂澜的明朝中兴之主,夹在两个庸君之间的皇帝,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明孝宗朱佑樘,他死后,举国哀痛,哭声震天,朝野无不为之悲怆。能在驾崩后收获如此众多真心实意的哀痛也暗示了这位崛起于明朝中后期的君主绝不是一个浑浑噩噩之辈。在这日渐沉没的大明帆船上,硬生生地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堪称黑云压城下的一抹绚丽烟火,其光辉令人难忘。

朱佑樘尚未出世,就遭逢一场大难。等到出生后,又有好心的太监张敏将皇子藏匿起来,战战兢兢地躲避万贵妃的眼线,在这样的环境中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直至长到六岁,才被朱见深知晓,并认祖归宗。

危机四伏的童年生涯让孝宗不得不时刻提防周围的暗箭明枪,也许一不小心就万劫不复,同时却又能感受到来自百家的关爱,母亲纪氏,太监张敏,一众宫女和废吴皇后等,因此养成了温和宽厚,从不苛待他人的性格。

他把这种风格也带到了他的政治生涯中。自成化二十三年即1487年登基,十八年的帝王历程中和君臣关系一直十分融洽,对他们体贴备至。他对政事非常勤勉,每天早朝必上,后来嫌早朝时间还不够,又加开了午朝。早午朝之余还召集群臣一起,讨论如何把国家治理的更好,让大家踊跃地发言,对好的想法一定积极采纳。明熹宗沉迷木匠手艺,几十年不上朝,朱佑樘却巴不得一天的时间掰成三瓣用,全天候地沉浸在政事中。有时候晚上讨论时间晚了,就让大内侍卫护送各位大人回家。如此待遇,恐怕也只此一家。

对他父亲留下一堆贪官污吏,整治起来也毫不手软。前前后后将那些国之蛀虫全部清理了出去,多达上千余人。重新换上清官能吏,来了一次彻底的洗牌。但是他只是将他们罢官免职,并没有伤人性命,骨子里的仁和让他下不去手。

对自身极其节俭,从不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建造供一己私乐用途的宫殿,反倒是对百姓,经常减免他们的徭役赋税,给足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时间。没事就犒劳下兴修水利的官员和劳工,高涨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对于边疆,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打击。先后发动几次大规模战争,收复被侵占的哈密地区,维护了国土的完整。

这一系列的仁政,想要吏治不清明反而是一件难事。在他的努力下,明朝颓败的趋势仿佛又看到了复兴的希望,国家一时风光无两,百姓安居乐业,经济一片欣欣向荣。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弘治中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