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何性情大变

如题所述

没有人能一夜改变性格,万历皇帝本来还是个不错的皇帝,但在明朝皇权有所削弱(明朝皇权为历史低的,大臣有相当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限制)。再加上前期皇太后、张居正辅助时没注意到小皇帝的心理,对他进行了一些压治。 万历皇帝成人亲政时,正好前期皇太后和张居正又死亡,以前他虽然知道这两人的意见比较正确,但他受到了很大的压抑,一但释放放就没有控制住自己。 如果张居正他们开始注意一点,对小皇帝教育不要死板,为诱导式教育(古代教育方式本来就死板、压抑人性,历史局限),或张居正活久一点,慢慢放权,都不会搞成那样。 不过,历史不能假如万历开始时很勤政主要是因为在位前十年,由於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而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而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正所谓「天地君亲师」,所以年幼的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是尊敬的、听从的,皇帝自然勤政。在张居正的辅助和领导下,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是为「万历中兴」。

说法一:张居正过世後,万历皇帝沉湎於酒色之中
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就变懒了,从心理上的角度来看,在张居正的严厉管教下,万历皇帝就像不得放假的学生,老师一死,自然就解放了

《明史·周弘禴传》:「十七年,帝始倦勤,章奏多留中不下。」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於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
邹漪《启祯野乘》卷一《冯恭定传》中也说到明神宗荒於酒色:「因麴櫱而驩饮长夜,娱窈窕而晏眠终日。」《明史钞略》记载万历二十一年皇太后万寿时,神宗在暖阁召见王锡爵:……上曰:「朕知道了。」锡爵又奏:「今日见了皇上,不知再见何时?」上曰:「朕也要先生每常相见,不料朕体不时动火。」爵对:「动火原是小疾,望皇上清心寡欲,保养圣躬,以遂群臣愿见之望。」

说法二:国本之争
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馀年,大臣们死抱著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和皇帝力争,结果最後万历皇帝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怠政可以说是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的报复,也体见了万历皇帝与文官群体在「立储之争」观念上的对抗。

若以心理学角度来看,万历皇帝的这种怠政也可以被理解为习得性失助和忧郁症。习得性失助即「经过某事後学习得来的」无助感,意谓著一种被动的动物消极行为(也包括了人类行为)简单来说,人生在世的一个主要课题,便是了解事物间的困果关系以及行为对周围造成的影响,从而学会如何操纵及适应环境,切合生存需要,但假若一旦我们发觉这种因果关系不再存在,行为便立刻变得没有意义,因为行为反应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会引起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即一种无力感。

总结两种说法,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明神宗开始沉湎於酒色之中。後来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以无声对抗文官集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