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炮台旧址的主要景点

如题所述

林则徐销烟池,位于虎门镇口村南面。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钦差大臣林则徐的主持下,清朝军民就在当时开挖的两个池内,用盐卤水泡浸,再加生石灰的方法,销毁英美鸦片2376254斤。销烟之法,向来以火烧。焚烧后,必有残膏余沥渗地,积惯熬煎之人,挖地取土,竟能十得二三,其流毒仍难尽绝。林则徐等广咨博采,知鸦片最忌盐卤及石灰。凡以烟土煎膏者,投以灰盐,即成渣沫,不能成膏。然逐箱烟土,皆用灰盐煮化,则锅灶之设,需累百盈千,难于照管,转兹偷漏;若少设锅灶,又费时难煮。
林则徐经再四酌商,定于此地海滩高处,挑挖两池浸化。其池平铺石底,纵横各十五丈余,四旁拦桩钉板,不令少有渗漏;前面设一涵洞,后面通一水沟;池岸周围,广树栅栏,中设棚厂数座,为文武员弁查视之所。
其销化过程,先由沟道车水入池,撤盐成卤;所有箱内烟土,均过称造册,逐个切成四瓣,投入卤中,泡浸半日;再将整块烧透石灰,纷纷抛入池内,倾刻便如汤沸;民夫各执铁锨木耙,立于跳板,往来翻戳,务使颗粒悉化;俟至退潮,启放涵洞,渣滓随浪送出大海,并用清水涮涤池底,不任涓滴余。若甲日第一池尚未涮清,乙日便用第二池,其泡浸翻戳如前法。
林则徐销烟后,这两个池已废弃湮没。1972年重新发掘复原。 位于 虎门沙角山顶。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当时配有大小炮十三门,现存濒海台和刻有“沙角”字样的石牌坊各一座,大炮3门,还有“林公则徐纪念碑”、捕鱼台等。
沙角炮台原称沙角山炮台,清嘉庆五年(1801)由广东总督吉庆上奏:“虎门海口外沙角山,逼近大洋,地势陡峭,为洋船必经之路。该口虽有横档、南山、三门炮台,但海面辽阔,远至30余里。炮位轰击,似难得力。”为使“形势、联络、防御更为周密”,经准而建。据关天培《筹海初集》记载:炮台“周42丈,台上炮洞11个,配大小铁炮11位。台门配炮1位,另铸500斤生铁炮1门备用。台上建有神堂、官厅4间,官房3间,兵房17间。还建有火药库等。均系青砖结构。台基、台面、垛口、炮洞等用花岗岩石砌筑。
沙角炮台与大角炮台东西斜峙,形成鸦片战争时期虎门海防第一重门户。但两台相距3600米,炮火封锁不住洋面。关天培就任广东水师提督后,将沙角炮台改为号令台,并在对面的白草山顶建望楼一座,楼前竖一高杆,日夜瞭望。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军向沙角、大角炮台进攻。陈连升率领守台官兵拼死抵抗。因敌众我寡,守军大部分壮烈牺牲。陈连升中弹阵亡,儿子陈长鹏投水殉国。炮台被毁。
咸丰七年(1857)五月二十七日,在抵抗英法联军战斗中,清军失败,再次被毁。光绪九年(1883)由广东总督曾国荃修复。
光绪十一年改建新式大炮,沙角地区炮台“计正台13座,副台2座,置洋炮16尊。”1984年兴建火力发电厂,狮子山、白鹤山、象山、凤凰山上的新式炮台随山头被夷为平地。沙角地区现存濒海台、前捕鱼台、后捕鱼台、左捕鱼台、右捕鱼台、仑山炮台、仑山霹雳台、振威台。 位 于虎门镇威远岛上,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虎门寨主要炮台之一,1842年2月26日,广东水师将士在此与英军激战。
威远炮台位于珠江口虎门威远岛南山西南侧的海滩上。清道光十五年(1835)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加强广东海防力量所建。该炮台是虎门海口防务中的主要炮台之一,在鸦片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与镇远炮台、靖远炮台相连,扼珠江出口之咽喉。现保存较好的是威远炮台。炮台炮位为保垒状相连,用灰沙构筑。
威远炮台雄伟壮观,湾长210米,敌台长110米,有炮洞40个,洞口周长7米,共安炮40位。整座炮台俱用厚、宽0.3、长1.5米的花岗岩石平排五块,横顺钉钩密砌,垒叠至4.2米后,上用三合土夯筑垛墙高2米、厚1.4米。炮台两侧包角石墙长45米,高4.2米,其上亦用三合土夯筑高2米、横宽3.3米的垛墙。此外,在炮台后还附设官厅一座三间,兵房12间,药局一座,东西城楼各一座,石级码头一座。药局、码头用花岗石砌筑,余为青砖结拱建成。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六日(1841年2月26日)英军向虎门炮台发起总攻。游击麦廷章守军死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炮台陷落后被毁。道光二十三年(1843)七月再建。咸丰六年(1856)十月十六日,再次被英军占领摧毁。光绪八年(1882)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 最早向观众开放的威远炮台是在南山炮台的基础上扩建的。南山炮台位于亚娘鞋岛,面朝西南,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造,是虎门海口诸炮台建造年代最早的炮台之一。炮台周长52丈5尺,炮台设炮洞12个,安放大小生铁炮12门,另贮500斤生铁炮6门,熟铁小炮2门,配防弁1员,防兵30名,台上神堂2间,官兵住房共12间,药局1间、炮洞石砌,台面垛口均为砖砌,由于此台所处的地势稍高,发出炮弹往往容易冒过船顶,防守不够得力。故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南山炮台前加筑月台一座,名南山威远月台。
南山炮台及威远炮台与其西北侧的镇远炮台,横档岛上的横档炮台形如品字,组成严密的火力交叉网,控制着虎门海口从海上进入广州的主航道。当时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创设木排铁链两道,拦截此咽喉要冲,又于威远、镇远间添建靖远炮台(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竣工)一座,故此处成为防守虎门海口的主要防线。 虎门炮台旧址镇远 炮台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位于虎门亚娘鞋岛南山炮台之西北侧。炮台面对西南,台上设炮洞40个,安置大小生铁炮40位,另贮800斤生铁炮3门,配防台千总1员,防兵60名,台上神堂3间,官房3间,兵房20间,军火药房2间,炮洞垛口地面先系粗石砌,后由关天培奏准改用三合土筑,以防炮击飞石伤人。
镇远炮台与威远炮台及江中横档岛上的横档炮台形如“品”字,所辖水域为海上出入广州之咽喉,在鸦片战争中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镇远炮台是由七个露天炮位、火药房、兵房等组成的炮台群,每两个炮台均有暗道相连。七个炮位依山而设,雄视海口,甚是宏伟壮观。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六日(1841年2月26日)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这里率守军与英国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南山、威远、镇远三炮台被毁。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月再建。咸丰六年十月十六日(1856年11月25日)三炮台再次被英军摧毁。光绪八年(1882)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南山炮台,将原炮位一律改建为露天炮位,命名为威胜东台。威胜东台于1996年维修,1997年春节开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