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蜀相》颈联两句从哪些方面写诸葛亮功绩?
颈联由颔联的感物转为思人,上句写智识才能,见出其匡时雄略;下句写勤勉忠诚,见出其报国之忱;两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业自三顾茅庐始,而以辅佐刘禅终的全过程。“频烦”,再三劳烦。“两朝”,蜀汉皇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即开创基业,匡济时危,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国,又帮助刘禅撑持...
请结合诗歌《蜀相》的颈联谈谈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蜀相》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的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诸葛亮说出天下鼎足三分的大计,并且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上句是赞美诸葛亮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说明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下句是赞颂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说明他是一个忠贞忠诚的人。颈联表达了...
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个方面赏析杜甫的巜蜀相》这首诗
后两联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颈联写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令人敬仰,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未竟事业的惋惜与遗憾。一方面,诗人仰慕诸葛亮的卓越才能与功业,不禁发出自叹不如的感慨,希望当朝也能出现这样的人物来平定天下。另一方面,由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联想到自己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
蜀相颔联和颈联的表达技巧
《蜀相》颔联运用了互文见义、动静相衬的手法,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诗人哀愁惆怅的情绪,情景交融;颈联以议论入诗,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
杜甫的蜀相中那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师:出兵。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
《蜀相》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怎么赏析呢?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是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概括和赞美。上联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共商天下大计;下联写诸葛亮辅佐刘备和刘禅两代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表现了他的忠诚和智慧。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尾联“老臣”有何妙处,请联系杜甫《蜀相》诗句“两朝开济老臣心”作简要...
杜甫《蜀相》这首诗,颈联两句“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
杜甫的蜀相中意在赞颂诸葛亮的功业,颈联为什么要写刘备三顾频烦_百度...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用短短的两句诗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杜甫还有一首五绝《八阵图》中的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堪与之媲美.“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
蜀相颈联写诸葛亮的功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
⑶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答案: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都写诸葛亮,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1、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书愤》着重表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