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CCD成像的原理

要写一篇论文急需CCD的成像原理
有知道的麻烦告诉一下
3Q

CCD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矩阵的方式排列。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时,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CCD上的所有感光组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如果分解CCD,你会发现CCD的结构为三层,第一层是“微型镜头”,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以及第三层“感光层”。

第一层“微型镜头”

我们知道,数码相机成像的关键是在于其感光层,为了扩展CCD的采光率,必须扩展单一像素的受光面积。但是提高采光率的办法也容易使画质下降。这一层“微型镜头”就等于在感光层前面加上一副眼镜。因此感光面积不再因为传感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而改由微型镜片的表面积来决定。

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

CCD的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目前有两种分色方式,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个则是CMYK补色分色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两种分色法的概念,RGB即三原色分色法,几乎所有人类眼镜可以识别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红、绿和蓝来组成,而RGB三个字母分别就是Red, Green和Blue,这说明RGB分色法是通过这三个通道的颜色调节而成。再说CMYK,这是由四个通道的颜色配合而成,他们分别是青(C)、洋红(M)、黄(Y)、黑(K)。在印刷业中,CMYK更为适用,但其调节出来的颜色不及RGB的多。

原色CCD的优势在于画质锐利,色彩真实,但缺点则是噪声问题。因此,大家可以注意,一般采用原色CCD的数码相机,在ISO感光度上多半不会超过400。相对的,补色CCD多了一个Y黄色滤色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较仔细,但却牺牲了部分影像的分辨率,而在ISO值上,补色CCD可以容忍较高的感光度,一般都可设定在800以上

第三层:感光层

CCD的第三层是“感光片”,这层主要是负责将穿过滤色层的光源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影像处理芯片,将影像还原。

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对角长度,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约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德D100,CCD/CMOS尺寸面积达到23.7 x 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

现在市面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种。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像质量,就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个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CCD/CMOS的总面积。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本也非常高。因此,CCD/CMOS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价格也较高。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相机的体积重量。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CCD/CMOS尺寸也小,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CCD/CMOS尺寸也越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3
  大家知道,世界万千的色彩,可以用三种来最终表述。
  红色绿色和蓝色,这里我们一般用英文的首字母来表示
  分别为R.G.B,计算机世界里其中一种颜色的表示方式也是这种
  用一个8Bit的数据来表示其中一种颜色的灰度值
  (十六进制的0xff等于十进制的255)
  所以计算机里用0xff0000来表示一个单纯的红色
  如果不是纯红色,那就是f2,34,f1三个眼色的灰度值来表示任何一种颜色
  这种颜色表示法,可以算出来它可以表示2的24(8bit*3位来表示颜色)次方种颜色
  这就是计算机的RGB颜色表示法。。。
  回头看一下我们的相机,我们的相机CCD或者COMS也是用的这个原理来产生色彩。。
  通过上面的原理,我们可以产出,相机是个色盲,他不会辨认颜色,只会辨认灰度。
  一种颜色的灰度。。所以我们CCD或者CMOS上存在着很多感应颜色灰度值的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CCD上的一个像素。。为了显示彩色图像。一个像素就不可能感知所有色彩的灰度,他只能感知RGB当中的一种。
  人们就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一种像素点专门感知红色灰度,一种专门感知绿色,一种专门感知蓝色
  这样,单个颜色的采样色阶就出来了。一个像素可以理解为一个采样精度为255阶的AD口,负责采样红色灰度值的得到当前光线中红色部分的灰度信息,其他颜色的同样
  既然CCD上存在这三种采样不同颜色灰度的像素点。。那么就存在着他们在CCD上如何排布的问题。实际上他们是交叉排布的如下图
  上图可以看到,红色和蓝色点是一个隔一个。而绿色点则占了一整行~也就是说RGB三种颜色的点数量比是1:2:1为何呢,为何感应绿色的点特别多呢?
  这是因为人对绿色信息特别敏感,所以刻意加多了绿色灰度数据的收集,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的为以后差值放大做准备
  CCD如何得到这些颜色的灰度信息讲完了,我们回到图像上来,当你拍摄图像完毕后,得到的就是这些小型AD采样灰度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相机原始图像信息,可以说是数码相机的底片。。在专业机器上,我们把这种数据输出的文件叫做RAW格式文件~~他存的就是这些颜色的灰度信息,当然RAW文件是将数据压缩过的。比理论文件大小要小一些
  下面实际计算一下。。假设我们买了一台1200W像素的相机
  也就是说,你的CCD上有1200W个感光点。。他们R,G,B感光点比值是1:2:1
  也就是说这个最终生成的RAW文件包含300W个R(红色信息)灰度值,600W个G,300W个B (原文有误,林峰注~)
  他的文件大小(不压缩)应该是8bit*1200W=96000000bit=96000000/8/1024/1024约等于11.444Mbytes(一个灰度值用一个8bit的数来表示所以要*8)
  就是这个1200W像素相机最后生成一个未压缩的RAW格式文件应该是11M左右。。
  然后,我们将这个RAW文件转换成普通格式文件(TIFF),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自己试验一下,看看它有多大
  我们这里计算一下。。1200W像素的TIFF文件应该是多大。。
  一个颜色计算机用一个24位的数来表示,这个我前面讲解过
  那么他的文件大小应该是12,000,000*8bit*3=34.3323Mbtyes
  也就是说一个只有11M的相机产生的图像文件最后转换以后变成了一个34M的图像文件。。中间没有任何压缩操作。。
  那么他多出来的那将2倍的数据是哪里来的?
  其实答案很简单,多出来的那么多信息由相机里的或者电脑上的CPU算出来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插值算法的问题
  你想想,相机上的1个像素只是一个8位的数来表示,而你最终看到的图像一个像素是一个24位的数来表示的
  CPU就负责插值算出这不足的16bit位。他怎么算的呢~当然这种算法是各个厂商高度保密的因为这将最终影响到输出jpg文件的图像质量
  但大致上是通过这个像素周边的颜色灰度值来计算出这个点的RGB值,比如你这个点记录的是R的灰度,那么插值的时候程序就会去找这个像素点周边G和B点的值,这样可以为他补足他的24位做贡献
  这样也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何数码相机会有紫边?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插值算法存在,你才会在数码相机上看到紫边,所以紫边是镜头这个导因和插值算法最终导致了紫边的出现,所以紫边的罪魁祸首是插值算法
  所以紫边产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点相机镜头的色差、CCD成像的局限性、照片放大倍数
第2个回答  2013-10-13
这个地址里的内容很全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