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学目标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如题所述

为了使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加合理、科学,并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具体编制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规律之外,应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教学目标在强调整体性的前提下,应注重具体学科目标的侧重性,要和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力求具体并体现学科特色。在新课程下,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充分发展的任务,任何只关注或强调学生某一方面发展的学科目标都不利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这是从目标的整体性而言的。因此,具体学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应有所侧重。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贯彻“教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的有效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即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判断学生是否有效发展的关键是看学生经过学习后,是否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所发展和成长。而不是看教师是否把教学内容交给了学生,或要求学生做了什么。按照这一要求,教学目标一定是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该达到的某种变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应该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目标实现的层次性。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个性化的发展,是多样化发展,这一理念实际是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而提出的。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不能追求统一化和标准化,应注意目标生成的层次性。在目标的制定上、测量和评价上,对不同的学生应根据其认知能力水平提供不同的目标任务。有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逻辑性强,不能一味要求学生都达到综合、评价的认知程度。只要和自己原有水平相比较有所发展,就说明已经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一定要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事实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成功、有效的依据。如果在陈述教学目标时,用词过于含糊、概括,就可能难以操作并难以把握。在一堂具体的课结束后,只有让学生说出或用自己的话表述出已学过的内容,或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这才能说明他的学习状况和情感发展的状况。只有给学生提出或让学生自己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才能说明的确培养或训练了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也只有这样的目标才可以测评,才可以作为教师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依据。

尽管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枝节性问题,但是,它关乎到整个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应抛弃传统的观念,以课改的新理念为主脉,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切实制定好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导教、导学、导测量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