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为而不争,是以不争为争,还是不争

如题所述

老子讲为而不争,是以不争为争。
不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于是立足不败之地。
古代乱世多暴君暴民,暴君杀暴民,暴民杀暴君,你来我往,整个时代都受罪。这可说是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之一。
再回过头来看“为而不争”,其实包含了一种策略,因此后世也有军事家把它当做兵家的韬略来看,不争无用之争,乃至以弱胜强。
当年红军打游击战的十六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不能不说是得益于《道德经》的灵感。
将自己放低,才能与世无争
单纯把道德经当做兵家韬略是狭隘的,何况兵家胜败之事,如何不是争?
“为而不争”的前半句是“圣人之道”,如何“为”,关乎为人处世之道。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的最后一句。
《道德经》艰涩,它是中国最高的高山,老子或许是所有哲学家中最高寿的,思想也最透彻、孤绝、高深。
《道德经》又是直白的,句句都是警句,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6

    争是目的,不争是手段。

    用不争的手段达到争的目的,就是这个意思。

    天下莫能与之争,故不争。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此句出自。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道德经》中的“道”可以与“德”联系起来理解。

    《道德经》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总论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后面大部分论述修道之“德”。道德经三字,提纲挈领,概括全文的内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8-05
争是目的,不争是手段。用不争的手段达到争的目的,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后世的黄老学说很喜欢发挥这种说法。而在老庄派那里,可以理解为,争是结果,不争是过程。不争的过程导致了争的结果。但这个结果不见得是或者说根本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不争的过程,争的结果只是一个副产品而已。追问

老庄说的话 不是他想要的结果的话 证明他还是有他想要的结果么? 岂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追答

道家大致是这样分的,黄老派主要是稷下学宫那里发展出来的,讲究入世。老庄派的话更多的是继承了老子庄子那种出世和消极的态度,算是出世的。后面的玄学也是更多的继承老庄派这一套的。至于是不是悲伤的,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打个比方,某种药是治疗艾滋病的,但是他的副作用会令人掉头发,并且这种副作用是一定会有的。那这个人是不是就一定很悲伤呢?换到老庄那里也是一样的,庄子追求的是真逍遥,但伴随而来了一个争的副产品,这对它来说并没有什么的,真正令他痛苦的其实是他追求不到真逍遥,而不是争的这个结果的出现。所以,他只要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就算是幸福的,至于多出来的那个,可能会减少他的幸福感,但通常来说抵消不掉他的幸福感。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05
天下莫能与之争,故不争。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就是努力光明正大地做到,而不是在背后用不正当手段争夺。不争,人又来争什么呢。
我觉得就是秦始皇不争君权,本来君权在握。老子淡泊名利,谁又和他争功名呢。
第4个回答  2015-08-05
积极做好本分,清心寡欲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