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如题所述

古代人中了进士,到相当于现在国家厅级的干部。

进士是通过了最后一级也就是终极考试的人员,会依据考试名次,分为三类人才,前三名就是我们熟知的状元、探花以及榜眼。

在当时可以被封为尚书这样正二品乃至一品的高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厅级的干部了,对某个领域进行管理。这样的声誉比现在的高考状元高出很多等级,毕竟当时的科举是全国统一的试卷,现在的高考会分地方出试卷。

古代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乙巳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

科举制度形成于隋唐,比以前的用人制度是一大进步,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即省试),中试者称为举人;再把全国的举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试”,中试者在宫殿举行“殿试”。

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同进士出身。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举人参加,取三百名进士。

清代科举制度大体仿明,略有变更,更加繁密周详。清代还举行了三次制科(特别科)考试。即康乾时三科博学宏词,光绪三十九年经济特科。

此外,乾隆年间共举行六次翻译科考试,可谓创举。清朝会考特重书法,如著名学者龚自珍就因“卒以楷法不中程、不列轨等”。著名进士有禁烟大臣林则徐、介绍西方思想的学者魏源,军机大臣光绪帝的老师翁同和、洋务派领袖曾国藩、李鸿章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30
  进士最多只能算是有了做官的资格,还算不得职位。
  古代科举,分两个时代。
  一个是隋唐宋,这个时代的科举是由民间先在地方政府呈报受考,再由地方送上中央,这些人就叫进士。考取后称进士及第。譬如你是山东人,便向山东省政府报名,他把你送到中央,你就是山东省进士。考试录取,就叫进士及第。那这个时候的进士,只能算是你有进京参考的资格。及弟以后,才算是有资格做官。

  到了明清,因报考的人数更多了,才分成几次考。第一是府县考,录取了叫入学,又叫县学生,俗名又叫做秀才。其次是省试,考试地点在各直省的省会,这叫乡试,中试者俗称举人。各省举人再送到中央,集合会考,这叫会试。会试中试,始是进士,也叫进士及第。而至于殿试,则是进士排名,不作黜落。进士及第后只能算是有了做官的资格。至于去那里做官,还要看后面的庶吉士考试。考得好,那恭喜你,入选庶吉士,再读三年书,再一次考试,也考得好,贺喜你,能进翰林了。考得不好,入不了庶吉士,那就去吏部候缺,授个七品官当当。
第2个回答  2021-09-18
相当于七品。直接给答案,没有废话。
科举是六级考试。第一级我也不知道。丧偶式考童生。过了就是考秀才。然后考举人。举人以后就能做官了!实际上为什么有的答不出来是几品官?
因为分地区跟品级。如果是贫困地区,可能官大一点儿。但是举人基本是后补。
然后是贡生。贡生是选资格,然后进士是选名次。
举人叫做乡试,第一名是解元,其他是举人。然后是会试,第一名是会元,其他是贡生。然后是殿试,第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然后其他都是进士。六到十名进士可以考试考入翰林院,被称呼为庶吉士。以后可能升到宰相。
说到了正轨。不同地区不同官职。贫困地区可能官职更大。京城皇帝身边儿六七品也可以。
状元是从六品的修撰。榜眼、探花是编修七品。
其他的进士考试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实习几年,大概也是六七品。
然后其他进士根本没官做。可能就是候补官员。清朝某年可能就是候补知县。
至于举人,有的时期也是候补知县。有的人说了,为什么是平级?
因为地区跟时代。我说的举人候补知县可能时间更早。而且地区可能很贫困。
进士如果在富庶地区跟省份,可能是候补知县。如果在边远地区可能是更大的官。但是想要补上实际官职不可能。
假设:
一个人看中了举人,因为有背景。首先候补知县之类。然后到边远地区补实缺了!随便立功,然后调动到了富庶地区。用个十几年二十几年,最后到了晚年升到了四品官告老还乡。
进士呢?考中了十一名,不能进入翰林院。然后因为没有关系,不能补充实缺。一辈子都是候补没有真正做官。
至于前三名呢?状元跟榜眼、探花有可能被皇帝提拔起来。进入六部(主要还是礼部)做大官。甚至可能是郎中或者侍郎。郎中就是现在的司长。
庶吉士也是差不多。明朝庶吉士做宰相的比状元多多了!一个是状元有的时候成了摆设。一个是总体人数就不一样。
如果看不中前十名还是前途差。如果在地方担任六七品官,晚年最多也就是四五品官儿。
三年可以调走,五年可以提拔。所以县令五年提拔知州,然后知州五年提拔五品的同知或者通判,然后五年提拔从四品的知府,然后五年提拔成为正四品的道台,如果运气好的有可能提拔成为正三品的按察使。
基本到头了!普通县令有可能不会在升上去了!除非关系很硬,不然可能升不上去了!
第3个回答  2015-09-11
学生参加全国等级的考试——高考。高考通过,成了大学生的,都是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戊子举于乡,己丑成进士。”
第4个回答  2007-02-21
历代的进士都是选拔官员的库存
他们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职
现代的学位是做不到的
进士是由朝廷发最低生活保障的(指大米
没钱)
举人才是现代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
进士都是殿试出来的(皇上赐的不算
而且顶多同进士)
相当于公务员考试了
所以相当于现在的普通公务员
你只有是普通公务员才有可能当官(当然现在也有应聘官员的,这个极少
也特别)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