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皇族内阁的出现,为何会激起国民的怒火呢?

如题所述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许多国民就已经开始意识到清帝国已经脱离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正在逐渐与西方列强拉开差距。为了恢复往日的国际地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尝试着推动各项改革措施。

但后来发生的历史事件证明,这些改革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因此,一部分国民提出要对政治制度进行根本改革,即将君主专制制度改为君主立宪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发现已经无法通过强硬手段来镇压国内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为此,不得不提出了"预备立宪计划"。但是在皇族内阁名单正式颁布之后,却彻底点燃了国民的怒火。

预备立宪发生于光绪一朝

清廷在高压下不得不宣布"预备立宪"

时间来到公元20世纪初期,此时清廷已经用尽了手段,仍然无法完成对帝国的中兴。

在社会各界舆论的压力下,清廷终于决定仿照日本例派遣使团出国考察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并对帝国现行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清末出国考察团人员合影

公元1905年7月,以镇国公载泽为首的五大臣正式启程,前往欧美及日本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归国之后,经清廷内部商议,于9月对社会各界公布开始准备进行政治改革。因政治改革工作量巨大,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因此要先经历过一段准备阶段,而这个准备阶段也就是所谓的"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计划的公开颁布,给了国民最后的希望。在大多数人看来,清廷终于"开窍了",清帝国似乎又一次拥有了起死回生的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以康有为、杨度为首的立宪派的声势及地位立刻压过了革命派,并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这些立宪派的代表人物东奔西走,天真的以为君主专制终于要一去不复返,民主社会即将到来。而且伴随着《钦定宪法大纲》、咨议局和资政院的颁布与成立,帝国政治出现了明显的转型征兆。但他们不会想到,这些都是清廷为了敷衍国民所采取的"缓兵之计"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因为清廷是假立宪,真专制,政权还是掌握在皇族手里,所以会激起国民的怒火。
第2个回答  2020-11-23
因为皇族内阁本质还是清王朝,内阁成员由皇族组成,权力还是会维持封建制度。
第3个回答  2020-11-23
中国的老百姓已经认识到国家变成这个样子,都是清朝的软弱无能,现在皇族出现在内阁里面,他的实质就是换汤不换药。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