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了解有关杜甫在甘肃的详细事迹,大家帮帮忙,给我说一些吧。谢谢!

如题所述

  公元759年初秋,48岁的杜甫携带妻儿逃离了战乱和饥馑困扰的关中,在通往秦州(天水)的崎岖山路中艰难地行进。他想在秦州住下来,等待战乱的结束。然而,他在秦州徘徊了3个月,没有找到理想的结庐之所,又把希望寄托在同谷(成县),结果同谷也使他失望了。这年的年底,杜甫离开了甘肃到达成都,第二年春天在城西郊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于是成都杜甫草堂成了中国文化的圣地,千百年来为人们敬仰和向往。

  秦州和同谷没能留住诗圣,杜甫与甘肃擦肩而过,成了陇右士人挥之不去的一件憾事。杜甫原来是真心想在秦州住下来的,他曾同赞公和尚几次前往西枝村(距天水五六十里,通往麦积山的途中),希望找到一处向阳的搭建草堂的宅地,但终究未能如愿。

  我们不妨作个设想,假如当年杜甫果真找到了满意的结庐之所,将是怎样的情景,历史会改写吗?举世瞩目的杜甫草堂就坐落在了天水,而不是成都?流芳千古的诗句将把秦州人文送上中国文学史的最高殿堂?将不是丞相祠堂,而是伏羲庙堂,不是锦官城,而是“秦州城里柏森森”?有诗圣的诗句为证,不怕别人把羲皇故里抢了去。顺着这条思路畅想下去,麦积山,南郭寺,卦台山,三阳川应该早就名满天下了。试想杜甫如果在秦州听到平叛胜利的消息,那首千百年来使人们热泪盈眶的名句岂不成了“陇外忽传收蓟北”?陇原便成了人们心仪和注目的地方?

  历史毕竟不能改写,一切都是自娱自乐的瞎想,可是当年杜甫为什么要离开陇右呢?为什么就住不下来呢?通常的说法是难以维持生计,而为什么难以生计呢?仅仅是陇右偏僻,贫困,少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迫使杜甫去采药,摘橡果吗?为什么不替杜甫设身处地想想当时的人文环境呢?

  没有官员的支持是最要紧的原因。当年秦州没有慧眼识人才的严武式的官员,不能给杜甫特殊的关照。一个同谷县宰先是写信邀请杜甫去同谷安家,而去了之后又爽约变卦,使杜甫进退维谷。杜甫当时是落魄弃职的小官,诗名还不大,诗圣的名号是唐以后儒家师徒封的,想必当时陇右文化界并未看重这位日后的诗坛巨星。陇右地僻,民风闭塞,大约待人漠然、冷落了我们的诗圣。

  而杜甫到了成都颇为顺利,有官员的支持,有乡绅的资助,有乡邻的友善,还有诗友的唱和捧场,草堂很快落成。杜甫的身心也舒展起来,他欣赏语燕新巢,近水沙鸥,接受故人供米,村酿老酒。在历尽困顿之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杜甫虽然在成都草堂只生活了4年,但这是他诗歌创作生涯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地方。他一生漂泊,居无定所,就其本意来讲,他最希望在长安天子脚下生活,以做官实现平生的理想。然而命运多舛,杜甫注定与京城和宦海无缘,却成就了他永垂史册的诗名。在成都及其后来在蜀地辗转期间,是杜甫诗歌创作走向艺术颠峰的时期,因此成都草堂就成了诗圣的象征。

  陇右士人深深遗憾这历史的擦肩一过,大约是为了弥补缺憾,考证出天水曾建杜甫草堂有八九处之多。成县将杜甫住过一个月的地方扩建为杜甫祠堂,后改名杜甫草堂,作为旅游重点项目。其实杜甫在这些地方仅仅借住过三四个月,室未筑,何言堂?不过是希望诗圣能在陇右多留些遗迹吧!难舍的文化情结使甘肃文化人念念不忘杜甫的100多首陇右诗,称这是杜甫继“三吏”“三别”之后,又一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新高度,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论起杜诗,不禁使人想起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评价来,当他以政治家的角度看杜诗,曾大力推荐“北征”等反映社会状况的作品,而他以诗人的口味品唐诗时,却说杜诗少诗味,更喜欢三李,尤其是李白。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个人喜好,而当时一位顶级名人却为此写了一本扬李骂杜的书,惹出一场超出文学评论的道德人品官司,至今为学术界所不齿。总之,将杜诗作为“诗史”看的,多是史论家和政治家,尤其研究文学史和社会史的专家,认为杜甫的每一首诗都很重要。而从艺术角度来欣赏,人们更喜欢杜诗中诗味浓厚的篇章,更喜欢吟诵“润物细无声”“感时花溅泪”“不尽长江滚滚流”“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些韵味无穷的诗句。陇右诗,包括“秦州杂诗二十首”,多是记叙性的,恐怕是杜甫当年以诗为书信,告知亲友自己的经历和见闻的吧。其用来研究唐代陇右历史和社会风貌有价值,但当做文学作品欣赏,毕竟少了些诗味。

  陇右没能留住诗圣的确遗憾,而遗憾的事却不仅此一桩。陇上这块地方很奇怪,能够孕育发源许多伟大的东西,但发展和辉煌却是离开了它的时候。秦人发迹于陇南,而东去关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的中央帝国,礼县大堡子山只留下秦公残缺不全的陵园。无独有偶,建立周朝的周人先辈也是在陇东兴起的。再往前追溯,伏羲始起于陇地,而演八卦于中原;黄帝葬于桥山(即现在庆阳市正宁境内),而后来祭陵于陕西;许多历史上甘肃籍或祖籍甘肃的著名人物,飞将军李广,诗仙李白,草圣张芝,针灸创始人皇甫谧等,都是建功于别地,扬名于他方。这种现象似乎遗传了下来,凡是甘肃出生或在甘肃工作过的政界,学术界,企业界,艺术界以至新闻电视界的杰出人物,大都离开甘肃后作出非凡的业绩。难道这里缺乏人才成长和发挥的环境条件?难道这里除了贫困落后还少了些人文关怀?难道这块土地只耕耘不收获?

  杜甫离陇右而去,毕竟是历史的过客。甘肃怎样寻找过去那创造性的基因,优化环境和条件,留住人才并吸引人才,是应该谋划并付诸行动的长久大计。(陈少沛)

参考资料:兰州晚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4

大诗人杜甫在甘肃天水写下了100多首诗歌,让一座寺庙成为了千古名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