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那些好同志,他们最后混的怎么样?

如题所述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千古名篇,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在古人先哲看来,《出师表》满是忠诚肺腑之言。诸葛亮在表中,除了抒发阐明自己“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职分,也向后主刘禅推荐了一些自认为忠纯良实、晓畅军事的臣子,希望刘禅加以任用。

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四人,分别是:郭攸之、费?、董允和向宠。那么这些诸葛亮眼中的好同志最后混的如何?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了么?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郭攸之

郭攸之,字演长,南阳人,生卒年月不详。郭攸之在演义中的记载只是捎带一提,在史书中没有单独列传,只是在诸葛亮的《出师表》和《廖立传》中出现过,记载也很少。虽然记载很少,但郭攸之这个人却很神秘:

一来,郭攸之是三国中为数不多的“双名”人物,是三国时代的“杀马特”。

二来,就是郭攸之的地位。《出师表》中是这样写郭攸之的: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在《出师表》中,郭攸之和费?、董允两人是并列的,而且排在首位。费?和董允就不说了,这两人和诸葛亮、蒋琬合称“蜀汉四英”。想必能和费?、董允相提并论,而且排名靠前的郭攸之在蜀汉一定不是一般人物。

史书记载,郭攸之的官职是侍中。汉制,侍中是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常备顾问应对。虽然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看来,诸葛亮向刘禅推荐的近侍官员,一定是有觉悟有能力之人,排在费?和董允之前的郭攸之一定是诸葛亮最信得过之人。

但,郭攸之估计在诸葛亮上《出师表》后不久就去世了,因为此后再无郭攸之的任何记载。如果郭攸之能够活得久一点,按他的地位,不能说能够取代蒋琬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至少能够排在费?之前接任蒋琬的位置。当然,这只是假设。

二、费?和董允

这两人要放在一起说。费?和董允两人都有单独列传。董允更特殊一些,因为按惯例,父子是要合列一传的。在整部《三国志》中,董允是极少数能够立传“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足见其人之优越。

在诸葛亮上表时,两人的官职是黄门侍郎。黄门侍郎和郭攸之的侍中一样,都是内朝官,是皇帝身边的近侍人员。蒋琬为大将军后,费?为尚书令。蒋琬死后,费?接任为大将军,并录尚书事,董允以侍中兼任尚书令,是为费?的副手,两人共掌蜀汉的军政大权,不久董允先于费?去世。

费?和董允从侍郎做到大将军和尚书令,可以说一路高升,飞黄腾达。被后世人与诸葛亮、蒋琬合称为“蜀汉四英”,则代表其为政能力得到了广泛的称赞和认可,是蜀汉的肱骨栋梁。

三、向宠

向宠是向朗的侄子,没有单独列传,其记载附着在《向朗传》之后。向宠是诸葛亮在表中向刘禅推荐的唯一一名将领。刘备伐吴战败,唯有向宠所部完好无损,刘备“称之曰能”。刘禅继位后,向宠为中部督,负责宫廷宿卫军。诸葛亮上表,说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随后,向宠被任命为中领军。

中领军可不是一般的官职。曹魏制度,中领军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位高权重,曹真、曹休皆担任此职。蜀汉的中领军职能应该也差不多,因为诸葛亮提到,向宠“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显然带有选拔官员、监督管制武将的职能。

向宠并无多少战绩,知名度也不高,多半是因为其掌管禁军的原因,而且鲜有征战记录。不过,后来向宠唯一一次见于史书记载的征战,向宠却兵败身亡(240年,向宠死于征讨汉嘉蛮夷的战斗)。可见向宠和马谡有些类似,也多少有些言过其实。

四、余论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推荐的四人,费?和董允能够说达到甚至超过了诸葛亮的预期;向宠虽然掌握禁军,但才能有些言过其实;郭攸之因为记载稀少,早早去世,无法做出评定。总的看,诸葛亮的用人还是有其所长的,至少在为政这一点,诸葛亮为蜀汉培养举荐了两位肱骨人才。

但不得不说,诸葛亮推荐的这四人皆为荆州派系,而且从内政和军事两方面皆在刘禅身边安插了自己亲信之人,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丝联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