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国防有哪些特征?

如题所述

从13世纪初到元朝建立,强大骠悍的蒙古军队在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的率领下,以飓风般的速度和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欧亚大陆。蒙古统治者在军队的建设上颇下了一番功夫,建立了以维护统一和对外扩张为目的的军事体制。可以说,元代国防是以向外扩张为其基本特征的。

元朝军队按任务的不同,区分为宿卫和镇戍两种。宿卫军包括怯薛军。待侍卫亲军,是皇帝掌握的中央禁军。镇戍军是归枢密院调遣的军队。元朝统一中国和建立国家防卫,正是建立在这两支军队的基础之上。亲军和怯薛军都是中央的卫戍部队,但在职责上怯薛军负责皇帝安全,掌管皇宫的防卫,一般不外出作战。亲军作为皇帝掌握的常备精锐部队,预物屯于京师和周围腹里地区,平时屯田和担任京师与腹里的镇戍任务,战时就集中出征。

元朝政府在全中启蒙军队,担任地方镇戍。这些镇戍军根据士兵的民族成分的不同,区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四类。“蒙古军皆国人”,是元军的主力。在长期的战争中,蒙古军的有生力量消耗很大,军队不断扩编,后来在蒙古军的组织中,也包括了部分色目人。全国统一以后,一部分蒙古军留下来镇戍中原,大部分士兵加到草原休养,仍然保持着战时传檄集合,平时散归各部的战略状态,一旦有事能很快集中出征。在镇压东北、西北的叛乱中,北疆的蒙古军为维护统一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元军的编组沿用成吉思汗的做法。当初,成吉思汗为了使军队成为打不散的钢铁集体,并便于指挥掌握,按10进位的方法把军队编制起来,使蒙古军能够成功地运用各种战术战胜敌人。元朝建立以后,沿袭了蒙古的习惯,对汉军、新附军等也按10进位进行编组。随着军队体制的完善和稳定国防的需要,元朝政府以重兵镇戍要地,探扼边陲。采取“宿卫诸军在内,而镇戍诸军在外,内外相维,以制轻重之势”的战略布局,强固边防,稳定内地,互相制约。在内地,被称作宿卫军的怯薛军和侍卫亲军,布置在京师及周围地区,据幽燕,锁太行,扼燕山,塞山海,制居庸,北连朔漠,南控江淮,将统治中心捍卫其中;在边地,则有镇戍军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元朝的防御重点主要在北方,东北、西北地区更是重兵把手,形成了一条从西南斜向东北的屏蔽中原的防线。这条防线东以和林为支撑,西以巴尔库山、博格多山为依托,中央以北山和戈壁为天然屏障。在防线之后的中央纵深地带,又配备了15万人的战略预备兵力,并依靠中原雄厚的经济实力,多路对这条防线进行补给,遏止外敌和叛军向南进犯。

公元1272年(至元九年),忽必烈迁都北京,兴建了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汗之城”元大都。这样,以北京为据点,凭借太行、燕山山脉和黄河防线,内可探扼华北平原,雄势中原河山,通过一些天然峡谷形成的交通孔道联系经略东北大平原和蒙古高原;又可凭险据守,防范北方入侵。以此为基地,向南拓展疆土。所以,以北京为统治中心的战略思考,在国防上意义十分重大。忽必烈较之以往蒙古统治者占领北京后大掠一通就撤兵北去的做法,确实要高明得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