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告。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

原来,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

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知湖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扩展资料:

诗案之前,苏轼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

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3

北宋宰相王安石主张变法以后,苏轼对变法中的一些条款很不赞成,并作了指责。苏轼是一位伟大诗人,写过好多诗词,其中有一道《咏桧》诗,诗中有这样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岁寒惟有蜇龙知。歌颂桧树的根能扎到九泉之下也不弯曲,地下的蜇龙是桧树的邻友和知音。可是,却被指控为直刺皇上,图谋不轨。

当时的乌台司法官员认为,苏轼诗中说桧树根宁折不弯是明目张胆与皇帝对抗,而且,皇帝是真龙天子,龙飞九天,而苏轼诗中却说下九泉找地下的蜇龙做知音,不更是抗拒皇上,大逆不道吗?

由于乌台官员的指控,苏轼被革职治罪,打入监狱。后来,神宗帝亲自阅案卷,觉得此案未免有些牵强附会。他说:“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与朕事?”意思是苏轼写的咏桧诗,和我有啥关系?于是下令将苏轼免罪释放,贬谪黄州。

乌台诗案实质上是宋神宗时代由于苏轼作诗而触发的一桩案件。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开始。因为发生在乌台,所以称作为“乌台诗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20-07-07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职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

第3个回答  2021-01-02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