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衡法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里的衡,是度量衡的衡,它们我国古代重要的三种单位。其中衡,是指重量的单位。
  因此唐代衡法就是指关于唐代的重量单位的规定。
  我国古代的衡制首先是根据黍(就是小米)的重量和黄钟律管来确定的,一个黄钟律管内部大约可以盛1200粒小米,于是一千二百粒小米的重量就定为12铢,那么一铢就是100粒小米的重量,往下10粒小米的重量叫做1絫,1粒小米的重量就叫做1黍;往上,12铢的两倍,24铢叫做1两,16两叫做1斤,30斤叫做1钧,4钧叫做1石。这是秦汉时代的情况,这时1斤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40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2
  衡法,即度量衡制度。
  中国很早就以长度作为基本量,由它推导出容量和重量。因此,如何确定一个恒定不变的长度单位,成为历代探讨和争论的课题。《汉书·律历志》度“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即以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的长度为9寸,选用中等大小的黍子,横排
90
粒为黄钟律管之长,100
粒恰合一尺。律管容积为容量单位一龠,10龠为合,10合为升,一龠之黍重12铢,24铢为两,使度量衡三者建立在物

量的自然
基准之上。这在当时是很
先进的。《汉书·食货志》记有“黄金方寸而重一斤”。《后汉书·礼仪志》中有“水一升,冬重十三两。”清康熙年间规定以金、银等金属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后发现金属纯度不高影响标准精度而改用一升纯水为重量标准。这种利用重量确定度量衡单位的方法在世界度量衡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