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亲创作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这一点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原诗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那么创作背景又何呢?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毛泽东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毛泽东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这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胸怀天下,走出乡关,志不在此而在民族。因为求学和自己的父亲发生了严重矛盾,但他没有因此屈服,而是励志走出家乡去探寻真理。

表达了毛泽东要到外面的大世界经风雨见世面的心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7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毛泽东 〔近现代〕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是毛泽东在辛亥革命的前夕写的,那时候的毛泽东还是少年时期,亲眼见证了当时的中国不仅国力非常弱,而且人民的生活也在水深火热之中,实在是痛不欲生,那是的中国简直就是一片黑暗。见到此情此景的毛泽东同志于是毅然决然的离开自己的家乡,决心出去创造一番新的天地,用自己的力量来拯救中国,也是为了实现自己更加宏伟远大的梦想。这首诗全篇都是非常通俗易懂的,不仅主题非常的明确,而且还写出了自己当时决心出门闯荡的气魄。前两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清晰的表达出毛泽东的远大志向,并且怀有抱负的情感,可以毛泽东对于自己出去闯荡这件事是势在必行,后两句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更是表现了自己四海为家,男儿当自强的精神。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