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是怎么狙击英镑的 ?

如题所述

索罗斯狙击英镑时:
1、在英国加入欧洲汇率体系之时,由于英国脱离美元或黄金的汇率制度,选择和西欧各国相互盯住汇率,导致自己汇率过高,给与了索罗斯狙击英镑成功的基础条件;
2、英国那时经济条件比起其他西欧国家并不好,加入欧洲汇率体系是为了相互贸易获利发展经济,但由于国家经济之间的贸易逆差太大,导致英镑的汇率居高不下,为了维持国家的经济,只能单方面降息,索罗斯在这一过程中始终看空英镑,最后引发大规模的抛售,击垮了英镑汇率,获利近10亿美元。
如果说经济是大地,金融就是大地上的金字塔,而外汇则是金字塔的塔尖。大家好,我是隔壁老王-王_鑫。今天我要聊的就是金融界金字塔顶尖的男人“索罗斯”。
拓展资料:英镑在200年来一直是世界的主要货币,原来采取金本位制,与黄金挂钩时,英镑在世界金融市场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才迫使英国政府放弃了金本位制而采取浮动制,英镑在世界市场的地位不断下降。
而作为保障市场稳定的重要机构——英格兰银行,是英国金融体制的强大支柱,具有极为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强大的实力。从未有人胆敢对抗这一国家的金融体制,甚至想都未敢想过。索罗斯却决定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摇撼一下大不列颠这颗号称坚挺的大树。
索罗斯早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之时已预见到欧洲汇率体系将会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各自的国家利益而很难保持协调一致。一旦构成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链条”出现松动,像他这样的投机者便会乘虚而入,对这些松动的“链条”发起进攻,而其他的潮流追随者也会闻风而动,使英国为首的英镑汇率更加难以维持在高水平,最终,来者不善的投机客过多,央行将无法承受,直到整个体制被摧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6
主要是在1990年,英国加入了西欧国家建立的新货币体系——欧洲汇率体系(ERM)。经过这样的行动,英国货币受到系统的约束,对德国马克的汇率很高。 随后,1992年2月7日,欧盟12个成员国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明显高估了英镑、意大利里拉等部分欧洲货币,这些国家的央行将面临巨大的降息或贬值压力。
后来,索罗斯与其他财团一起出售疲软的欧洲货币,让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得不分拆巨额资金来支撑本国货币的价值。英国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来防止英镑贬值。德国拒绝帮助英国。 随后英国惨败,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至于人民币,1997年才进攻香港,但失败了,以后狙击难度加大。原因我认为是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随时用来抵抗贬值,各国都考虑过人民币汇率问题。
索罗斯却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曾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索罗斯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已接近10亿美元,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使他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其中索罗斯个人收入为1/3。在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增长了67.5%。
拓展资料
索罗斯在什么情况下狙击英镑的
1、 英国加入欧洲汇率制度时,由于英国脱离美元或黄金的汇率制度,选择与西欧国家汇率挂钩,其汇率过高,这给索罗斯提供了基本条件 狙击英镑的成功;
2、当时英国的经济状况并不比其他西欧国家好。 它加入了欧洲汇率体系,以从相互贸易中受益并发展其经济。 然而,由于各国经济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英镑汇率一直居高不下。 为了维持国家经济,它不得不单方面降低利率。 索罗斯在此过程中一直看空英镑,最终引发大规模抛售,打破英镑汇率,获利近10亿美元。
第2个回答  2023-08-23
索罗斯狙击英镑的步骤如下:
1. 索罗斯从银行借入大量英镑,然后将其投入外汇市场,以换取德国马克和美元。
2. 索罗斯的巨额卖出压力导致英镑汇率下跌。
3. 看到英镑汇率下跌,其他货币投资者也开始抛售英镑,英镑汇率进一步下跌。
4. 英格兰银行购买这些英镑以维持目标汇率,但最终也消耗殆尽,英镑汇率崩溃。
5. 索罗斯因此在英镑贬值时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回英镑,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
以上就是索罗斯狙击英镑的步骤。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1992年英镑狙击战
  1992 年9 月,索罗斯对英镑的狙击成为国际金融投机领域的传奇。
  1990年英国加人欧洲汇率机制(ERM)时,索罗斯就在等待。在他看来,英国犯了一个错误,因为ERM要求成员国的货币必须盯住德国马克。索罗斯认为,当时英国的经济并不强劲,加人ERM,就等于把自己和西欧最强的经济体― 统一后的德国联结在了一起,英国将为此付出代价。
  在欧洲汇率机制从近乎均衡到不均衡的过程中,市场参与者的认识存在一个缺陷:预期欧洲各种货币会在持续进行的程序中统一成单一货币,因此认定汇率波动会比过去缩小,每个人因而争相购买较弱势货币的高收益债券,这使欧洲汇率机制变得比以前更僵化,必须面对激烈变革,而不是渐进的调整。英国政府直到最后一分钟,还向大众保证欧洲汇率机制稳如磐石,但索罗斯绝不相信。
  当索罗斯准备面对制度的变革而下手,别人却在既有制度下行动。大家都预期渐进的改变,他却看出巨大的差异逐渐形成,洞察到重大的不均衡。结果证明索罗斯是对的,英镑真的崩溃了。
  《 华尔街日报》 发表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史勒辛格的讲话,大意为:只有通过货币贬值,才能消除欧洲汇率机制的不稳定。索罗斯由此判断德国可能采取放弃维护英镑的立场。不久,在一个重要会议上史勒辛格指出:如果投资人认为欧洲货币单位是由一揽子固定货币组成,那就错了。并特别提到意大利里拉不是非常健全的货币。索罗斯问他,是否喜欢欧洲货币单位变成一种货币?史勒辛格表示喜欢这种概念,但不喜欢这种货币的名称。如果这种货币叫马克,他一定会喜欢。
  索罗斯对此心领神会,立刻放空意大利里拉,里拉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迫退出了欧洲汇率机制。而索罗斯从放空里拉得到的利润,使他有充足的本钱在英镑上冒险。下一个该轮到的是英镑。英镑岌岌可危,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先是丹麦公民投票否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接着在法国公民投票前,欧洲国家举行极为紧张的谈判。索罗斯相信欧洲汇率体制的分裂已迫在眉睫,一旦该体制发生危机,欧洲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将重新大幅度调整,欧洲利率会大幅下调,股市则将下跌。
  索罗斯做出决定卖空英镑,问题不是要不要建仓,而是要建多大的仓位。素罗斯在1988年已经把基金会的大部分工作交给了年轻有为的斯坦利? 杜肯米勒管理。杜肯米勒针对英国财政的漏洞,想建一个30 亿到40 亿美元的放空英镑的仓位,索罗斯的建议是将整个仓位建在l00亿美元左右。这是“量子基金”全部资本的一倍半,这意味着索罗斯要借30 亿美元来一场大赌博。索罗斯拿出了10 亿美元作抵押,又借来了3O 亿美元,建立了100 亿美元的放空英镑仓位。利用量子基金的资产,索罗斯借了50亿英镑,按1 : 2 , 79 的汇率,将英镑全部换成马克。然后开始在卖空英镑、股市和债市的买卖上同时行动。量子基金卖空英镑的金额高达70 亿美元,买进马克价值印亿美元,同时买人较少量的法朗。因为一国的货币贬值后股票价格总会上升;货币升值后股价会下跌,而利率下跌则对彼券有利,所以量子基金又买了5 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同时放空德国、法国的股票,并买进德国、法国的债券。
  9 月15日下午,索罗斯坐在曼哈顿中区一栋俯瞰中央公园的摩天大楼的33 层办公室里,他在一周之内调动了100 亿美元,赌英镑下跳。他的专用办公室外是员工办公室,那里贴着一幅用计算机打出来的条幅:“我生而贫穷,但不会穷死。”索罗斯来到办公室只为了感受一下这场金融史上最大的一次赌博的气氛。随后,他回到他在纽约第五大街的寓所,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饭之后就上床休息。
  果然,英镑开始重新下跌。英格兰银行已买进加亿英镑,但收盘价为1 英铸:2 . 7782 马克,仅比2.7780的底限高出0.002 马克。
  当天晚上,拉缭特向德国联邦银行官员恳求德国降低利率,遭到拒绝。拉蒙特连忙召集英格兰银行官员部署,计划第二天大举干预市场,如果还不奏效便只能提高利率了。但就在拉蒙特会议的几个小时前,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史勒辛格已接受了访问,表示希望里拉和英镑贬值,但准备保卫法国法朗。1992 年9月16 日上午,拉蒙特在首相批准下,正式宣布将利率从10%提高到12 % ,以捍卫英镑。但英镑仍未出现一些涨势。市场认为英国提高利率是恐慌之举。事件达到高潮。英格兰银行从788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抽出269 亿美元买进英镑,结果徒劳,汇价依然没得到支持。英镑被抛售,就像决堤的洪水。
  1992 年9 月16 日下午,英国宣布再次提高利率,从12 %提高到15 % ,达到二年前英国加人欧洲汇率机制时的利率水平。索罗斯认为,英国的绝望行为表明其立场无法维持,因而受到鼓励,更大胆地继续放空英镑。结局非常简单:利率在上午和下午两次提高,到傍晚,英镑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当天纽约外汇市场收盘价,英镑兑马克为1 : 2 ? 703 ,下降2 . 7 % ,远低于欧洲汇率体制的下限。次日,英国利率降回10 %。意大利紧随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次日,英镑收盘价比上一天低了16 %。货币贬值的不只英镑,西班牙货币贬值20 % ,意大利里拉贬值22 %。
  9 月16 日,英国金融界将之称为“黑色星期三”,财务大臣拉蒙特在一夭内两次宣布提高利率。整个市场卖出英镑的投机行为击败了英格兰银行,索罗斯是其中一股较大的力t 。但对索罗斯来说,那个星期三是阳光明媚的。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 点,杜肯米勒打电话叫醒了睡梦中的索罗斯:“乔治,你刚赚了9 . 58 亿美元。”后来表明,索罗斯在那个“黑色星期三”开始发生的种种事情中赚得将近加亿美元,其中10 亿来自英镑,另有10 亿来自放空意大利里拉和东京股票市场

  索罗斯经典投资策略1--狙击东南亚之泰国篇1
  ? 【狙击东南亚战役】
  一、狙击前东南亚的经济格局
  90年代前期,当西方发达国家在衰退中苦苦煎熬,西方文明的陨落似乎就在眼前闪现之时,东南亚经济增长却势如破竹,令世界为之惊叹。
  90年代中期,东南亚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场大跃进,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以求驱动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并向当然地认为世界权力的重心将向这个地区转移。
  然而,东南亚人却忽视了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东南亚过去几十年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非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即内涵增长,因而在如此局限的增长模式基础上竞相放宽金融管制,与世界顶尖金融强手争吃大金融市场的蛋糕,无疑是隐患重重,极易被外力击破。
  索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刻洞察力的哲学思考者,也是一个对机会的敏感性极强的金融投机家,东南亚出现了如此巨大的一个金融漏洞,自然逃不过他的掌心。他一直在等待着最后的机会。
  索罗斯认为,东南亚国家劳动力素质低下、贸易收支恶化、通货膨胀上扬,正面临经济过热的危险;而一方面,这些国家又因超额生产能力、企业债台高筑以及缺乏高等教育和技术劳工等,将遭遇“成长性的衰退”。由于经济快速成长,东南亚企业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和公司人员规模,因此造成了“乐观的错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 二、狙击前的经济要素
  (1) 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当时85%的印尼人没有卫生设备;曼谷交通堵塞现象十分严重,一个普通曼谷居民每年要在路上浪费44天时间。东南亚人口约5亿,其中1/3生活在城市地区,每年还有2000万人口加入此行列。只有尽快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充分投资才能应付这种人口流动问题。而从1996年算起,东亚仅在其后10年就需要对基础设施投资1.2万亿美元。但政府没有钱。
  (2) 出口产品结构单一。这种单一产品的出口将很难应付国际市场的变化。
  (3) 人才技术短缺。技术更新和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少,结果是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短缺,劳动工资成本上升。由于技术工人短缺,泰国工程师平均每三月换一次工作,而每次欢工作都能得到10%的加薪。
  (4) 房地产泡沫。索罗斯在危机之前曾说,房地产的问题常常被投资者忽略,但是在所有行业中,他是最容易产生泡沫的一个,而对于股市来说,这种泡沫还需要建立联系暨以银行为中介。以泰国为例,泰国对外国资本开放国内市场后,由于实行泰铢兑美元的联系汇率和高利率政策,的确吸引了大量外国资金。但是大量的外资流入后政府没有及时对外资的投向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加上泰国真正有较高投资收益的投资场所也不多,结果是大量外资一开始就投向房地产市场。许多金融就够见有利可图,就向房地产大量房贷款。结果导致房地产市场过热,房地产价格一涨再涨。房地产商人为抬高了房地产价格,并以此为抵押继续大量借外债,这样周而复始,加大了国民经济中的泡沫成分。一旦经济基本条件发生变化,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将会原形毕露,房价急剧下跌,房地产商资不抵债,造成银行呆账坏账增加。
  (5) 上述情况在东南亚具有普遍性,只是程度不同。
  (6) 另外,虽然印尼与菲律宾利率比泰国高,但印尼汇率经常受到政府认为操控,不宜投机,而菲律宾也对外汇市场有较多管制,同样不便放开手脚。相比之下,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由于泰国经济存在虚假繁荣景气,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拖垮金融业,因此泰铢币值实际上也就最不稳定,最易攻破。
  (7) 因此,对宏观经济体制的详细考察时任何投资的第一步,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一步。在宏观层面上,泰国已经成为建立在沙滩上的堡垒,这个国家正在玩火自焚。
  (8) 泰国银行每天经手的海外套利资金高达20-30亿美元。亚洲货币远期外汇市场每日交易量总值达60亿美元,其中泰铢成交量增长最快。
  (9) 打破泰铢堡垒后,就能够彻底扫荡东南亚了,这也是索罗斯投机惯用的手法-先攻击弱者。
  ? 三、【战役打响了】
  1997年2月,索罗斯悄悄地向东南亚诸国宣战了。
  第一招,利用泰国政局不稳定,开始大量抛售泰铢,使得泰国国内银行发生挤兑。
  1997年3月3日,泰国央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流动资金不足。索罗斯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而储户在泰国所有财务及证券公司大量提款。为了捍卫泰铢地位,泰国政府抛售20亿美元进行干预,风波暂时得到平息。
  第二招,穷追猛打。此后以索罗斯为首的手持大量东南亚货币的对冲基金联手一致大举抛售泰铢,泰铢再次难以抵挡。与5月份泰国政府被迫动用50亿美元进行干预。泰国政府第一步是联合新加坡和香港金融当局,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第二步效法印尼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索罗斯;第三步,跳高利率,隔夜拆借利息由原来的10厘,升至1000至1500厘。由于银根抽紧利息成本大增,索罗斯在损失3亿美元后,鸣金收兵,暂时观望。
  第三招,索罗斯毕竟是索罗斯,凭其多年的经验认为泰国央行的所有招数基本用尽了,并没有使自己陷入绝境,所受损失相对而言也只是比较轻微。从某种角度看,索罗斯认为自己已经赢得了这场战争。据后来索罗斯的助手解释道:“索罗斯在建立大的头寸之前,总是先做一下试验,找找市场感觉”。索罗斯知道泰国央行实力不济,索罗斯还要三战东南亚。
  第四招,总攻。1997年6月19日,泰国政权经济班子的核心人物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辞职。索罗斯再次对泰铢发起总攻。
  索罗斯下令对冲基金出售美国国债以便筹集资金,并于6月下旬向泰铢发起进攻。
  泰铢狂跌至1美元兑换28台主的新低,股市创下8年来的新低,对此泰国央行抛出50亿美元进行干预,但杯水车薪,跌势不止。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央行历经短暂战斗后便弹尽粮绝。
  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无奈的宣布,取消多年的泰铢与美元的挂钩的钉住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那一年8月底,索罗斯增长率达到了70%。
  然而,在击破泰铢后,索罗斯认为泰铢贬值后,其他货币也会随之崩溃,因此下令继续扩大战果,全军席卷整个东南亚。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尤其是不成熟的一体化,而这为羊群效应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一旦出发了市场的跟风行为——也就是羊群效应——那么几乎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事件的加速。
  发兵于泰国,继而横扫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香港等地,在肆孽数月后,风暴不但没有停止,反而登陆了韩国、威胁日本并波及到欧洲和美国。
  【菲律宾】
  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宣布泰铢实行自由浮动,当天泰铢大幅度下跌20%,一夜之间失去了1/5的国际购买力。
  随后,索罗斯认为菲律宾比索的对外实际价值从1994年以来上升了25%,与此相反,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最高时达到了12%,这与比索的价值相违背。于是,对菲律宾发起攻击。
  1997年7月2日至10日的不到10天里,菲律宾央行为干预外汇市场动用了16亿美元,外汇储备亮起了红灯——只剩下96亿美元,不够维持3个月的正常进口额,到了最低警戒线。
  7月11日,在索罗斯猛烈进攻下,外汇市场开市不久,比索对美元贬值10.36%,为3年半最低点。下午开市菲律宾央行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比索贬值6%,利率一夜间上升25%。菲律宾成为货币自由浮动的第二个东南亚国家。
  【马来西亚】
  1997年的5月中旬以来,马来西亚央行为支持林吉特的汇价已经抛出了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干预市场,极力使其汇率稳定在1美元兑换2.5250马元的水平。马华公会、华人联合总会、中华工商业总会、沙巴6家上市公司进入吉隆坡证券交易所与索罗斯展开激烈激战。
  10月22日,林吉特兑换美元3.4250,股市下跌3.83%。
  10月27日,马来西亚股市和汇市继续下跌,林吉特跌到3.4600兑换1美元的最低价。
  【印尼】
  为了避免重蹈泰国的覆辙,印尼在7月11日把印尼盾波动范围从8%扩大到12%,就像人们常说的,如果有人要将你打倒,你可以自己先坐下,免受皮肉之苦。但索罗斯等联合对冲基金没有收手,印尼盾一冲到底。几天后,印尼宣布实行浮动汇率政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