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主要介绍了那些内容?

如题所述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

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1、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

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

2、史部收录史书:

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

3、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

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

4、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

5、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

扩展资料:

由乾隆皇帝钦定,集数千人之力完成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共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

《四库全书》共抄录7部,分藏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的文溯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

清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灾难接连不断,分藏七处的《四库全书》大都颠沛流离。文澜阁《四库全书》能保存流传至今,经历尤为曲折。历代浙江文人深明大义,为保护国宝而抛洒热血,使文澜阁本躲过战乱而幸存,实为传奇。

那是在1861年的初冬,太平军攻入杭州,钱塘人丁申、丁丙兄弟避难于杭州西溪。次年正月,丁氏兄弟在街市闲逛,突然发现小摊贩用于花生、瓜子的包装纸竟全是《四库全书》的散页,二人大惊失色,急查看店主的包装纸堆,竟分拣出数十册被污损的《四库全书》,不堪入眼。

丁氏兄弟深知《四库全书》之于国家民族的重要,眼见《四库全书》已从文澜阁流入街市,深感事态严重,决定冒险施救。他们趁夜色潜入西湖孤山脚下的文澜阁旁,见文澜阁四周满地残籍,库书已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兄弟俩指挥家人收捡残籍,背负肩挑,运往西溪风木庵藏起来。

然而,许多典籍已经流落民间,如何将市民手中的典籍重新收集起来?杭州民间有着“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丁氏兄弟便雇人每日沿街收购书本、散纸。6个月中,丁氏兄弟从街市收购回文澜阁书8689册,使得1/3左右的库书得以劫后余生。

但兄弟俩深知这一典籍已成残籍,因而萌发了补齐这部典籍的念头。他们招募了百余人,从宁波天一阁、卢氏抱经楼、汪氏振绮堂、孙氏寿松堂等江南十数藏书名家处,及长沙袁氏卧雪庐、南海孔氏“三十三万卷楼”等处,搜觅精善之本进行抄写,耗时11年,共抄书26000余册。

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曾将一些对清政府不利的文字删除,或将部分书籍排除在丛书之外,还有部分典籍漏收,丁氏兄弟借此将其收录补齐,并归还文澜阁。

民国时期的浙江图书馆首任馆长钱恂,继丁氏兄弟之后又继续了补抄工作,谓之“乙卯补抄”。钱恂,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著名的外交家和开明学者,曾担任大总统顾问和国民政府参议员。

钱恂后来虽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工作,但这项补抄工作并没有终止,他在北平家中安置了不少抄写人员,从文渊阁借出《四库全书》继续补抄。

此后,海宁人张宗祥又发起“癸亥补抄”。最后完成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比原来更为完整:原《四库全书》有漏抄,如补抄本《竹岩集》12卷,原四库本仅3卷,现册数比原来增多;补抄依据的版本优良,集清末全国藏书之精华;有许多被馆臣删改的文字按原样据原本得以恢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库全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