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十分相像,它们的区别在何处?

如题所述

一,总理是一个正式的官方职位,而总理是一个口头用语:总理和总理常常被误认为是同一个概念。实际上,在我国历史上,首相是一个明确的官衔,而首相是协助皇帝处理事情的人的口头称谓,不是官职。

“宰相”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每个附庸国都设立了总理职位,协助国家行政。不过,总理和总理的立场并不相同。首相是首相的副手。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首相的权利逐渐被侵蚀。战国末期,首相正式接替首相担任助理大臣。当然,并非所有朝代都有首相。例如,西汉爱帝将宰相改为“司徒”。除了曹操、蜀汉两位设置首相时间较短外,直到现时代前后首相的设立,首相一职才重新出现在历史上。

首相和首相差不多同时出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一书中,就有宰相的记载。”“总理”是指管理层,“总理”是指助理。总理一词是指协助皇帝的大臣,包括但不限于首相,以及其他大臣、大臣、中书等。

二,总理必须是总理,但总理不一定是总理:历史学家朱宗宾曾经对总理有过明确的定义。他认为,只要一个官职融合了以下两种权利,就可以称之为“总理”:

一是与皇帝讨论政府,二是监督所有官员的行政权力。两者缺一不可。按照这个标准,总理作为三公之首,参政督察所有官员,可以称为理所当然的总理。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两权之外,还有其他官方职位也可以称为总理。在魏、靳、南北朝、唐代三省、中书、孟夏、宋平同治等地上蜀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0

一、丞相是正式官职,而宰相是口头用语:丞相与宰相,大家往往误认为二者是相同的概念。其实不然,在我国历史上,丞相是一个明确的官位职称,而宰相则是对那些辅佐皇帝处理事物者的口头称呼,并非官方定下的用语。

“丞相”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设置相国的职位,用以辅佐国政,然而相国和丞相不是一个职位。

丞相是相国的副手,后来随着历史发展,丞相渐渐侵蚀相国的权利,在战国后期,丞相正式取代相国成为辅政大臣。当然丞相也不是历朝历代都有的,比如西汉哀帝就将丞相改叫“司徒”,除曹操和蜀汉短暂设置过丞相以外,直到当代设置左右丞相,丞相这一职位才再次出现在历史中。

而宰相与丞相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早在春秋战国的《庄子》一书中,就已经有了宰相的记录。“宰”意为管理,“相”意为辅佐,宰相一词,就用于指代那些辅佐天子的大臣,包括但不限于宰相,还有其他,尚书,中书之类均在此列。

二、丞相一定是宰相,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历史学家祝总斌曾经对宰相的定义有了明确的定义,他认为只要一个官职集以下两种权利于一身,就可以称为“宰相”:

一是有能与皇帝讨论政务的“议政权”;二是能监察百官执行政务的“执行权”。两者缺一不可。按照这个标准来说,丞相作为三公之首,商量国事,检查百官,能够称为宰相理所当然。

但是,中国历史上除了丞相拥有这两项权利,还有其他官职也可被称为宰相。他们就是魏晋南北朝时的尚书令;唐代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宋代的同平章事等。

第2个回答  2019-10-12
丞相是皇宫里的正式官职,而宰相是口头用语
第3个回答  2019-10-10
他们都是辅佐皇上的人,只是名称不同而已。都有自己的职责。
第4个回答  2019-10-10
没什么多大的区别,都是属于最高职位,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