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通史怎么样

如题所述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成为全球重要热点之一,数十年来,从未远离国际政治的核心,五次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包括如今的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和伊朗核问题,每一位美国总统上任伊始,中东都是重要的外交政策内容之一。然而我们对于阿拉伯人,它的历史,它的发源地——阿拉伯半岛,这一切却很少加以认真了解和研究。这种忽视,是与阿拉伯同样广大的任何地方以及与阿拉伯人同样重要的任何民族所未曾遭遇过的。 (一)阿拉伯人的由来 1、埃及人和巴比伦人。 如果,我是说如果,人类是从非洲走出的话,那么阿拉伯半岛正是人类的第一个落脚点,可以假设,最早在非洲,闪族和含族一起的,非洲是他们的故乡,但其中的一支进入了阿拉伯半岛,进入阿拉伯半岛的闪族,因为人口不断增加,又不断外溢——正像水池满了一样——阿拉伯半岛的居民,每隔1000年,周期性的向外溢一次。现在好像又到了这个节点。 从地理特点来看,阿拉伯半岛的地面,多半是沙漠,比如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城市只是沙漠中的点缀,整个半岛,只有周围是狭窄的边缘地带可以住人。 可以想象,人口繁衍到可以扩张的时候,不能向内陆拓殖,因为是沙漠,海洋也不能,那个时代海洋是最大的屏障,于是只能向北,进西奈半岛进入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就是由此向北与含族混合,产生了埃及人。 另外一支,则是沿着半岛往北,公元前2500年前后,闪族的阿摩尔人(阿摩尔人的组成部分包括迦南人,被希腊人称之为腓尼基人)移入肥沃的新月地区,此时,苏美尔人早已定居在那里,他们是具有高度文明的种族,闪族以野蛮人的身份向苏美尔人学习文化,建筑和灌溉,混合,从而构成巴比伦人。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由来。 2、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可以说,闪族这个名字,语言学的意义多于人种学的意义。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是闪族的后裔,不同的是,阿拉伯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以及语言方面,他们所保存的闪族特征比犹太人要丰富得多。这主要是由于在地理上的隔绝,生活上的枯燥单一,使得阿拉伯人未曾遭到其他民族的同化或者融入。 公元前1500年-1200年之前,希伯来人移入南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希伯来人先于任何民族,昭示一神教观念。同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伊斯兰教是如何坚持一神教这个根本特征。 结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阿摩尔人、阿拉马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阿拉伯人和阿比尼亚人,他们的祖先,在演变成不同的民族之前,在某个时期,必然居住在同一个地方,构成同一个民族。这个所谓的民族,应该就是闪族。 (二)阿拉伯四大特征:贝都因人、椰枣、骆驼和黄沙 1、黄沙和椰枣: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主要是沙漠和草地,盛产椰枣(椰枣和奶是贝都因人的主要食品),小麦,大麦(喂马)。 2、骆驼和马: 上古时代,印度—欧罗巴的游牧人种,在里海以东的地方放牧,公元前2000年传入西部亚细亚,1世纪初,从叙利亚传入阿拉比亚,并且在那里获得了一个最好的机会,保持其血统单纯(8世纪以后再次进西班牙传入欧洲,即今天所谓的大洋马)。 马是游牧人最珍贵的东西,但骆驼是最实用的。新娘的彩礼,凶手的赎金,赌博的赌注,酋长的财富,都是以骆驼为计算单位。骆驼是贝都因人忠实的朋友,心腹和养父母。 阿拉伯的骆驼,最能耐渴,饮水一次以后,在冬季能旅行25,6天,夏天则是4,5天,骆驼是穆斯林征服四邻的保证,因为军队获得了机动,这是伊斯兰刚刚兴起的时候武力得胜的主要缘由,比如赖哈德率领一支部队从伊拉克穿越沙漠,出现在大马士革附近,从而摧毁了波斯人的防御信心。 附:咖啡因产于阿比尼西亚的加法省而得名。 3、贝都因人 很难说是伊斯兰教成就了贝都因人,还是贝都因人发扬光大了伊斯兰教,这些都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想到伊斯兰教必然联想到阿拉伯人,看到阿拉伯人必然就认为他是伊斯兰教。 (1)游牧的贝都因人和定居的贝都因人,两者界限并不明显,贝都因人并不是无目的,为了漂泊而漂泊的吉普赛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人类适应沙漠环境的最好方式。个人主义是贝都因人的最大特征,他反对一切人,一切人也反对他。纪律秩序权威都不是沙漠生活所崇拜的对象。 (2)劫掠是贝都因人的民族习惯,贝都因人有这样一个民谚: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3)不过也有神圣的义务,那就是招待客人,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我们都记得《冰与火之歌》中的“宾客权利”和老黄鼠狼弗雷伯爵吧。但是在阿拉伯历史上有两个与之相关的真实小插曲,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大军攻灭以后,大将被抓到麦加哈里发面前,他上来先讨要了一口水喝,希望建立起宾客权利,让自己活命,事实上,哈里发本人也没打算杀他。几百年后,有一个想效仿却失败的,看过电影《天国王朝》的人一定不会陌生那个攻击阿拉伯商队的十字军将领雷吉纳尔德,赫淀战役全军覆没被撒哈拉丁俘获以后,为了活命,向胜利者的帐篷讨要了一口水喝,但是萨拉哈丁杀他的意愿是如此强烈,因此辩解他本人没有给他水喝,所以宾主友谊没有建立,雷吉纳尔德也就难逃一死了。 (4)贝都因人本质上还是一个个部落,贝都因人重视自己的男性血脉传承,他们是谁的子孙,就在前面加上“贝努”,这是子孙的意思,比如贝努艾塞德,就是艾塞德子孙。尽管在21世纪的今天,失去部落就意味着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卡扎菲最后要跑回自己的部族所在地,再没有比丧失部族关系能对贝都因人打击更大。 (三)贝都因性格对伊斯兰教事业的反作用 伊斯兰教起初是作为一种宗教,随后变成了一个国家名称,最后变成了一个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来解释的伊斯兰,是在军事征伐以后,在叙利亚-阿拉马文明,波斯文明和希腊文明的核心和遗产所组成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条顿人的迁移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崩溃,阿拉伯人的征伐,直接导致了萨珊波斯的灭亡,同时动摇了拜占庭帝国的根基。 由于伊斯兰教的诞生,四大哈里发和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拉伯帝国横跨亚非,幅员之辽阔前所未有,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帝国,近东不仅恢复了早已丧失的全部政治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上恢复了古代文化上的优越地位。 但是,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没有随着伊斯兰的发展而消灭,反而成为伊斯兰教各国分裂和灭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沙漠把阿拉比亚人分为南方和北方人,北方游牧,南方定居,但都是地中海长头种族成员。南方人中间有不少圆头沿海人种特征。 北方的阿拉伯人跟南方的阿拉伯人始终针锋相对,北方人更有种族优越感。在伊斯兰教建立以前,就有几个北方部落搬迁到了伊拉克。沿着底格里斯河建立了赖比尔族,沿着幼发拉底河建立了木达尔族。与之相反,在叙利亚的阿拉比亚人,则是从南阿拉比亚迁移来的也门部族。其中,以凯勒卜人最为著名。至于在波斯东北省区的呼罗珊,是从巴士拉来的殖民者,即北方阿拉伯人,其中居领导地位的是台米本人,相当于幼发拉底河的盖斯人。 最终,伊斯兰世界分裂为以盖斯人和也门人为两大派别。倭马亚王朝的穆阿维叶在叙利亚依靠的是也门部族。而伊拉克,则是忠于阿里派的,什叶派的教义就是从这里传播去波斯的,在什叶派的伪装之下,伊朗民族主义一天一天复兴。最终,复兴了的波斯打着什叶派的旗帜,推翻了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远远没有前朝的文治武功,西班牙,北非一个个分崩离析,这个王朝本身也最终被突厥禁卫军所绑架挟持,哈里发的名字不在金曜日被提起,哈里发职位成为危险的同义词。 (四)伊斯兰的文化 以前我们始终以为伊斯兰文化是落后的代名词,其实不然,没有伊斯兰教的崛起,就不会有文艺复兴,这是无疑的,即使伊斯兰文化本身,也是在汲取了近东地区波斯文化,两河文明的基础上诞生起来的,在文学、医学、占星等诸多方面,伊斯兰文明完全可以把当时的欧洲视为蛮族。 比如,西班牙(哈里发帝国的安达卢斯)的首都科尔多瓦有砖砌的街道好几英里,从道路旁边小屋里照出的灯光,把大街照的通明,“而七百年后的伦敦,连一盏路灯都没有”,就是“在巴黎,过了几百年之后,如果有人敢于在下雨天出门走一圈的话,街上的烂泥,会使他的两脚没到脚踝”。 当牛津大学的教授们还认为沐浴是一种异教徒风俗的时候,科尔多瓦的科学家们,早已经在富丽堂皇的澡堂里享受好几个世代了。 到了十字军时代,伊斯兰文化,在东方已经衰微了,在那个时代之前的若干年代里,伊斯兰教文化,在东方就不再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了。在哲学、医学、音乐等一切方面,这种文化一切伟大的光辉,几乎完全熄灭了。 即使如此,骑士制度的一大半是在叙利亚平原上发展起来的,纹章和徽章也是跟阿拉伯骑士学习的。 (五)穆斯林的西班牙、十字军及其他 1、西班牙:倭马亚王朝的东方不亮西方亮 十三世纪中叶以后,两大过程在起着作用:西班牙的再基督化和西班牙的统一。使这个国家基督化,是一回事;再征服这个国家而加以统一,是另外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伊斯兰教在这个半岛上根深蒂固的唯一地区,就是较早闪族迦太基文明繁荣过的那一地区。西西里岛的情况也是这样的,这个事实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一般来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分界线,与迦太基文明和西方文明旧有的分界线,是相符合的。 1556年,菲利普二世颁布了一个法律,要求留下来的穆斯林立刻放弃自己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他甚至命令拆毁西班牙的所有澡堂,因为澡堂是外道的遗物。 到十七世纪三十年代,约有三百万穆斯林被处死或被流放。西班牙的摩尔人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从而清楚的打破了这样的规律,阿拉伯文明在哪里扎根,就永远固定在那里。“摩尔人被放逐了,基督教的西班牙,像月亮一样,暂时放光,但那是借来的光辉,接着就发生了月食,西班牙一直在黑暗中摇尾乞怜。” 2、十字军:东西方文明的激烈交流 在东方和西方长期作用的历史上,古代的特洛伊战争和波斯战争构成了序幕,十字军战争,按照其位置来说,应属于中间,现代西欧的帝国主义,只有从东西方在宗教、语言和人种上的不同,并且互相竞争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地理上不同的事实,才更有意义。具体的说,十字军乃是基督教欧洲对穆斯林亚洲的反作用。因为自从632年以来,后者不仅在叙利亚和小亚细亚,而且在西班牙和西西里都处于攻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布什当时所谓的“十字军”倒不是一时口误,因为放在大历史的背景下,从19世纪欧洲帝国主义扩张开始,直到现在,美欧对中东地区的干涉和控制,依然是十字军东征的后续。 3、被瓜分的奥斯曼帝国 (1)马穆鲁克王朝:1498年,欧洲发现好望角前往印度和东方的道路之后,阿拉伯的地位就下降了,直到1869年,苏伊士运河被开通,不过此时阿拉伯人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罗马开始,埃及在世界事务中历来只起一个配角的作用,古代当做罗马的粮仓,后来是拜占庭的粮仓,再后来,是土耳其贡品的源泉和作战基地,以维持奥斯曼帝国对于阿拉伯和叙利亚的统治。 拿破仑的远征,把埃及卷入了国际政治的漩涡,引起了欧洲一连串的反应,这个几乎被忘记的,进入印度和远东其他地区的入口,从此成为欧洲玩弄种种权谋的中心。 (2) 沙特阿拉伯:伊斯兰崛起后被遗忘的半岛,成为瓦哈比教派的大本营。 (3)叙利亚和黎巴嫩: 分而治之是大帝国天生的手段,从罗马到唐再到大英帝国,东西方交流的中点,拜占庭的东方行省,十字军移民的后代殖民地以及近代帝国主义的干涉,导致如今叙利亚国内矛盾纠结,以及国内德鲁兹派和马龙派的斗争(在土耳其的挑唆下开始,但是直到现在这都不是教派冲突,而是封建领主冲突)。 (六)现代 西方传入的意识形态,强调世俗和物质的价值,以及种族和地理的疆界,这些都与伊斯兰教最珍贵的种种传统是背道而驰的,宗教上的普遍性概念,政治上的神权政体,和闭关自守的主权也是与这种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 所谓阿拉伯民族主义,是建立在一个假定的前提上,即所有讲阿拉伯语的人,都是一个民族,这个运动,开始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运动,在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一致性下,慢慢分崩离析,首先是埃及的分道扬镳“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再然后是叙利亚,叙利亚反对法国的托管征税,黎巴嫩则对之表示好感。巴勒斯坦则是反对英国及犹太复国主义。约旦则是英国为了安抚阿卜杜拉以及缓冲贝都因人而人为设立的一个国家,1921年2月从南叙利亚分割出来,变成今天所谓的哈西姆约旦王国。 PS:作者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似乎有拔高阿拉伯人的嫌疑,比如火药罗盘,贬损中国,说成是阿拉伯人的首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