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朝廷曾两次北伐,一心想雪耻,收复失地,为何百姓却纷纷反对?

为何百姓却纷纷反对?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百姓对宋朝归属感不强,并且讨厌战争。宋朝两次北伐历经时间长,差不多有两代人,到了第三代人的时候,对长期生活在金朝影响下的人民来说,他们对宋朝的归属感比较差,并且没有人会喜欢战争。

北宋灭亡后,南宋被建立,到宋孝宗赵昚上位后,胸怀凌云志的他当下便定下北伐的重要指示,为岳飞平反,并重用主战派,积极备战,北伐金国。北伐战争刚刚打响时,宋朝捷报不断,打得金国节节败退。但是最终由于宋军内部主将不和,导致军心涣散,再加上金国开始重视这次战争,在金军调集大军反击后,宋朝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北伐则是在宋宁宗时期,战争开始,全军壮士也是雄赳赳气昂昂,壮志凌云,一心想收复失地。但是由于宋朝军中内部指挥失当,又有将军叛变告密,并且这时的宋朝不仅要抗击金朝,还要抗击那些倒戈到金朝力量中的宋朝人民,导致这次北伐宋军的溃败更为迅速。

经历过以上两次北伐的人们,基本上已经衰老死亡,等到新一代的宋朝人民长成,他们对宋朝的归属感已经越来越低,对金朝的仇恨也随之消亡,所以他们是不会支持宋朝北伐的。再就是当时的人们已经习惯生活在相对和平的朝代里,不愿意宋朝再挑起事端,从而使自己饱受战乱、流离失所之苦。从古至今,不管是哪个朝代的人民,都不愿意生活在战乱中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3
民心所向对战争的胜负影响是很大的,淮海战役要是没有解放区老百姓的倾力支持,恐怕不会以六十万军队横扫国民党八十万精锐。但是我们看宋朝的北伐,很少有沦陷区百姓的殷切期盼,那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面基本没有。
怎么了?是宋军的北伐不顺应历史走向吗?显然不是,北方地区也是汉人居多,他们也认同宋朝为中华正统,但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
因为宋朝忽视了北方的地主阶级。有一种说法认为南宋之所以不收复故土,是因为代价太高,地主阶级不愿意。这代表了部分人的想法,不只是宋朝,东晋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北方来到南方的地主阶级无意北返,作为被地主阶级拥护的皇帝也无可奈何。
第2个回答  2019-10-22
偏安一隅: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示例】: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国土沦丧时
【近义词】:苟且偷安
偏安 : 谓王朝不能统一全国而苟安于一方:偏安一隅|偏安小朝廷|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一隅 : ①本指四方形的一角。引申指一个角落或狭小地区:各在天一�隅|偏安于一隅。 ②事物的一个方面。引申指片面,不全面:一隅三反|一隅之见。
【注】:《史记.秦本纪第五》中也有相关内容!
第3个回答  2019-10-23
在近代之前,中华先民并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对于中原的百姓来说,只要能安居乐业,给谁当百姓都是当。因此,随着南宋将中原割让给金朝,起初第一代宋朝遗民还能念着宋朝,但是,第二代汉人百姓开始,打小就在金朝统治下,并逐步开始认同金朝,支持金朝的朝廷。
第4个回答  2019-10-22
北伐期间户部没有银子,只能从百姓身上收取。然而士大夫们却不用花一分,燕云十六州朝廷力主收回只是动动嘴皮子,最终困难全都压在百姓身上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