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的别称

如题所述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褓(qiǎng bǎo)是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
孩提:幼儿时期,约两三岁的时期。
垂髫(tiáo):指儿童。古时儿童将头发束起来,没有束起来而下垂的部分称为髫。 也称髫年,髫龄。
总角:童年时期。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总”是聚拢束结的意思。【词例】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垂髫”的年龄和“总角”的年龄差不多,都是指八九岁的孩子。
童龀(chèn):指幼年或童年,一般指七八岁。《说文》:“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也说髫龀,龆齿。
冲龄:幼年。也称冲弱,冲年,冲幼,弱龄。冲就是幼小的意思。
舞勺:指十二三岁。《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勺,即籥(yuè),是古代的一种吹管乐器。籥舞,也叫文舞,即边吹籥边舞动。也乐舞勺之年。
舞象:指十五岁左右。也乐舞象之年。
豆蔻(dòu kòu):指少女,一般指十三四岁。杜牧《赠别》诗:“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季节就像人还未成年的时期。【词例】豆蔻年华。
绮年:华年,少年。
及笄(jī):笄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到15岁时就可以许配给别人家,这时就要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wǎn,盘绕起来打成结)起来,表示已经成年并且已经许配给别人。后用“及笄”泛指十五岁左右的少女(而不论她是否许配给别人家)。【词例】年未及笄,年方及笄,年甫及笄。也作笄龄,笄年。
冠笄:是成年男女的并称。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女子到十五岁,要分别举行冠礼和笄礼,表示成年。
志学:指十五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也叫“志学之年”。
二八:十六岁。二八一十六。意为正当青春年少,多用于指女子。【词例】二八佳人。
碧玉年:犹妙龄,多指女子十六岁时。
摽梅之年: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biào)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
弱冠,及冠,冠岁:指二十岁出头的青年。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还未壮,故称“弱冠”。《礼记·曲礼》:“二十曰弱”、“四十曰强”。【词例】年方弱冠,弱冠之年。
韶龄:指青年时期。
桃李年:指青春年华。
锦瑟华年:喻青春时代。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英年:英姿焕发的年龄,指青壮年时期。
而立:三十岁。语出孔子的话。“立”是“立身、立志”之意。【词例】三十而立,而立之年(可简称立年)。也作当立之年。
始室:指男子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男事指古代成年男子应尽的职责,古代在男子三十岁时,就可以分给他田地,同时他也要开始承担相关的义务,如种田并纳税、服役等。
盛年:青壮年。
茂龄,壮龄,壮岁:壮年。
不惑:四十岁。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词例】四十不惑,不惑之年。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艾是对老年人的敬称。《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词例】艾老,艾年,艾人,艾服,艾壮(称年逾五十而身体强健者)。
耆(qí):六十岁。以耆开头的词都是对老年人的尊称。【词例】耆耋(qí dié),耆老,耆叟,耆寿,耆年,耆齿(古人常用“齿”表示年龄)。
耆艾:尊长,师长。亦泛指老年人。颜师古为《汉书·武帝纪》加注曰:“六十曰耆,五十曰艾。”
知天命,知命:五十岁。【词例】知命之年。
圣人之年:五十岁。《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耳顺:六十岁。【词例】六十耳顺,耳顺之年。
花甲:六十岁。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子起,六十年一个循环,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因为干和支的名号依次交错排列,就叫作“花甲”。
上寿,中寿,下寿:古人将寿命的长短分为上中下三等。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另一说法是上寿一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
从心之年:七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稀:七十岁。古代人能活到70岁的非常罕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可简称“稀年”。 清代的乾隆皇帝从他七十岁起自称“古稀天子”。
悬车之年:七十岁。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陈寔(shí)传》说,陈寔多次被中央政府征召做官,他把门关起来,把车悬挂起来,表示再不出门,一心在家养老,当时陈寔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七八十岁或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高龄,高寿。也作耋寿,耋老。
杖家,杖乡,杖国,杖朝:分别是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的代称。《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这是说,在古代,五十岁可在家里拄杖,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七十岁可拄杖行于国都(京都),八十岁可拄杖行于帝王的朝堂上。这是古代对不同年龄的老年人的尊崇礼仪。(一般人不能随便拄杖走路。)
朝杖之年:即杖朝。
喜寿:指七十七岁寿辰。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用“喜”代指七十七岁。
伞寿:八十岁寿辰。因“伞”字在古代也可以写作“仐”,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八十八岁寿辰。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仍食欲旺盛,身体健康之意。
白寿:指九十九岁,“百”字少“一”为“白”,一百减一为九十九,所以用“白”代九十九。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是需要由人照养的意思,是说到了百岁的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了,需要子孙细心照料。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二毛:斑白的头发(头发有黑发,也有白发,所以称二毛)。指老年人。《左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颓龄,暮龄,衰年,迟暮之年,垂暮之年,风烛之年,风烛残年,桑榆年:年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10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