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课文“范进中举”的问题及答案、速度

如题所述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尖锐的讽刺艺术。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态。

【教学重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课前准备】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小组找出文中认为可笑的地方。

【教学方法】讲授法 对话法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已了解了小说的基本情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中国人是否缺乏幽默感呢?不是的。(以鲁迅《藤野先生》中一段关于“清国留学生”的描写为例)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我们发现在读《范进中举》的时候,常常会因人物的某个动作,某句话而发笑,这是作者把讽刺手法运用到人物描写当中。

二、赏——讽刺手法

1、明确何为讽刺

讽刺: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2、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可笑的地方,赏析当中的讽刺艺术。(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择其一处或几处文段进行表演或朗读。)

表演小结:我认为 可笑,这处描写揭露 / 批判 /嘲笑 。

三、议——小说主题

1、作者为何把人物描写得如此可笑?

——借夸张的描写,以讽刺性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2、登上演讲台: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分组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暴露了被功名富贵毒害腐蚀的人情世态(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

四、写——学以致用

中举后第二天,正当大家还沉浸在范进中举的喜悦中时,报录的气喘吁吁的赶到,叫

道:“报错了!报错了!中举的是彼县的范进,不是此县的范进!”……

请同学们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讽刺性的描写,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描绘出其听到这消

息后的反应。

五、移——迁移训练

作业:1、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经典人物——严监生。(阅读课外文段)

2、除了被科举制度毒害的范进,嫌贫爱富的胡屠户外,《儒林外史》还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请你再介绍一位小说中的经典人物。

《范进中举》小组合作记录表

组长: 记录员: 组员:

※ 赏:讽刺艺术

小组交流预习作业,找出可笑的地方,赏析当中的讽刺艺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几段来进行小组合作表演或朗读。

句子/ 段落:

这处描写揭露 / 批判 /嘲笑

※ 议:小说主题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提示:选好角度,围绕小说中心,言之成理)

讨论要点记录:

※ 写:学以致用

反应描写(提示: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呼应课文,以讽刺性的手法来进行人物描写)

《范进中举》教学反思

语文科 杨静敏

《范进中举》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角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针对小说的文体特点我设置了教学目标:

1、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学习讽刺写法及其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采用“讨论——演绎——探究——点拨”的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通过文章可笑地方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社会衰朽的世风。

课后,我对本节课做了如下反思:

如果说这一节课有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的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听课的老师较多,上课的地方较陌生,刚刚上课的几分钟学生比较拘谨,不敢发言。看到这种情况,我及时调整通过启发、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学生渐渐活跃起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能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置,一次次及时的点拨和自己富有激情的范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结构设计合理。

整个课堂的环节从导语到延伸迁移都没有脱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到环环相扣,结构紧凑,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是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学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回顾目标。

三、课堂容量大,能实实在在的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范进中举》这一文章篇幅较长,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可笑的地方来赏析讽刺手法,并通过讽刺手法分析学生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而且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分析综合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9
最后一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
第2个回答  2010-12-18
不懂不懂呵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