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是什么时间

卯时是什么时间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5点至7点)。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

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3至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扩展资料: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

比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14:24-19:12)、给庚辛两字配上金(19:12-24:00)、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0:00-4:48)。这些附会并无实际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卯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7

卯时是05时至07时。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3至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扩展资料:

一、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二、十时辰制

它出现在先秦时期。把晚上分成五班,按打鼓的时间把每晚分成五班。每次更改都是一个小时,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次更改中的每一点只需要24分钟。

三、百刻制

把白天和夜晚分成平衡的一百个时刻。它的制作与使用漏刻有关。它可能起源于商朝。汉代改为120刻,南朝改为96刻,108刻。经过多次反复,直到明末欧洲天文知识的引进,才提出了96刻的改革,并在清初正式化。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30
子时:23点 -1点
丑时:1点-3点
寅时:3点-5点
卯时:5点-7点
辰时:7点-9点
己时:9点-11点
午时:11点-13点
未时:13点-15点
申时:15点-17点
酉时:17点-19点
戌时:19点-21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