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有用吗?为什么要学哲学?

如题所述

哲学就是引导人们所有行为的思考模式.对这种思考模式的好坏是无法判定的,因为判定他的方法是看他是否更加接近宇宙运转法则.但是没有人知道宇宙运转法则是什么样的.
哲学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哲学的意义在于让人深刻理解事物,把握事情本质.在哲学上有建树的人不一定是世人眼中的成功者、哲学家、名人,他们甚至默默无闻.不是因为他们无才,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已经高于普世价值观.在群体意志下,不同于普世价值观的观点都会遭到排斥,不论是高等还是低等.只有当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价值体系取代旧体系时,他们才会被注意.
简单来说,就是眼界.简单举例:人不过百岁,所以每个人最重视的就是个人在百年内的发展,孩子的成长等.国家的续存时间超过百年,所以一个国家会为未来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做准备.所以普世价值观也是围绕百年内的个人得失和几百年内国家发展形成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就算你是哲学怪才,就算你的眼界已经穿越百年得失千年国运直达人类的永久续存甚至宇宙的基本真理,又有谁会认同呢?
所以哲学无天才,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他的才能你理解不了.作为一个哲学天才,他所能做的是以自己的哲学去引导这个世界的发展,当有一天社会发展了,普世价值观达到了他的层次,那么所有人都会想起曾经有一个人为现在的社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所以真正的哲学家并非成名于当代,而是成就于未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9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以科班生的身份来为哲学作一次辩护。我不认为,也不希望我的回答是唯一正确的回答,但我的回答一定会是在某些方面触及到哲学本质的答案,而不像某些答主那样,要么扯什么成功哲学,要么扯什么哲学家都是疯子这种外行话。我对哲学本质的理解主要来源于三个哲学家,分别是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尔。

一、我从一个匿名用户的回答开始,他的回答是:“因为吃饱了。”

我估计他自己是想打“撑的”两个字,不然也不会匿名了。而我想说,哲学确实始于“吃饱了”,若没有“吃饱了”,就永远不会有哲学。我并不是要表达马克思所谓的“人只有先满足吃喝住行的需要才能从事哲学思考”这样一个历史唯物论的命题。我的意思是,哲学恰恰使人从直接性中摆脱出来,使人不再只是一个吃喝拉撒的动物。

动物直接按照自身的本能行事,它感到一种欲望,于是就去满足这种欲望。这就是动物的全部生活,这种生活是一种直接的生活。而人恰恰不只是直接的东西,人能够从直接性中摆脱出来,而哲学恰恰就是能够将人从直接性中解放出来的科学。在哲学思考中,人不再与直接的、个别的东西打交道,而是处理与普遍性相关的问题。即使提出某种哲学的哲学家总是个人,但哲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普遍的。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最高根据。


二、再来重新看题主的问题:哲学有用吗?首先这需要我们回答,什么叫有用(useful)?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解,“有用”的意思无非是说,这个东西可以被用来制作某物,或做出某种行为。换句话说,有用的东西一定是作为手段而出现的。

举例来说,我们认为木材是有用的,因为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原材料,去制作房屋。同样地,我们认为论辩术是有用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它达到在辩论中战胜对手,在交谈中说服别人的目的。在这里,木材和论辩术就是我们的手段,我们把它们当作达成某个目的(建造房屋,说服别人)的中介。

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的洞见就是,既然手段为目的服务,那么目的就是高于手段的。这个命题并不像初看上去那么难以理解,我仍然以上文的例子来说明。我们之所以获取木材,是因为我们可以用它来制造房屋(为了简化思考,这里不考虑木材的其它用途),这就意味着:

1. 如果有一天,木材不能被用来制作房屋,我们就再也不需要它了。
2. 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好的方式来获得房屋(举一个比较crazy的例子,我们只需要向上帝祈祷就能获得房屋),我们就也不再需要木材了。

同样地,我们之所以学习论辩术,是因为我们需要在辩论中战胜对手。这也意味着:

1.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在辩论中战胜对手,论辩术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2. 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更好的方式战胜对手,那么也不再需要论辩术了。

古代汉语中有个很出色的表述:狡兔死,走狗烹。这恰恰就是在表达“目的高于手段”这样一个命题。如果哪一天没有兔子(目的)了,那我就不再需要狗(手段)了。

亚里士多德的第二个洞见是,哲学不是为达成某个目的的手段。哲学的目的就在自身之中,当我们进行哲学思考时,我们不是为了获得某种在哲学之外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的目的就是哲学自身。哲学在自身中就包含绝对的价值,这是哲学和木材、论辩术的最重要的差别。

哲学不是始于某种自然需要。哲学始于一种无功利的好奇(disinterested curiosity)。

奥古斯丁曾经讨论过“爱是什么”的问题。在他看来,爱的本质是享受(enjoy),而享受是与使用(use)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使用木材,但我们并不会爱木材,换句话说,我们与木材的关系并不是自足的(self-sufficient)。而爱完全不同,男人爱自己的女人,不是因为她可以帮我赚钱,帮我做饭,帮我洗衣服。恰恰相反,即便有一天她不能帮我做饭洗衣服,我仍然会爱她。这本身就意味着,我并没有把她当作做饭洗衣服的工具,而是把她当作她自身来看待。这就是爱的本质,我不是使用她,而是享受她。

第2个回答  2017-10-29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哲学只代表一种素养。这个素养就是“质疑”精神。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处理很多问题,比如想完成一个科学课题,或有个项目想创业,或面对竞争想办法去营销,或制定公司管理章程,在这一切需要动脑子的日常工作中,我们最需要的一种思维素养就是“质疑”的能力。没有质疑就没有思想的深刻。而锻炼“质疑”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学哲学。对哲学感性趣的人,质疑能力必然强。而质疑能力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给人的感觉就是思维深刻,考虑周全,眼光远大。而这就是智慧之人和聪明之人最本质的区别。

学哲学绝对不应为解决哲学自身那些“无聊”的问题为目的,而是通过哲学地思辨那些“无聊”的问题锻炼自己的“质疑”能力,从而使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思维中带有“智慧”的烙印。

学科学让我们更懂逻辑,学哲学让我们更会质疑。这是让我们不同于芸芸众生,而显现智慧头脑的最佳途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9-09

因为哲学为了解决题路。

哲学作维条理,客观地认识事物,并制定一定。
第4个回答  2018-06-10
真的没有用。哲学是残缺的,不能合理的解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却要胡说八道,这给人们思想造成混乱,使学哲学的人认不清真假好坏,所以,哲学是害人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