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古代的官员是怎么捞钱的?

如题所述

古语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的原意,不是说古代官员如何贪婪,而是讲古代官员捞钱的办法太多,即使是“清廉”的知府,三年下来也会有十万两银子的灰色收入。这些灰色收入,到底是从哪来的呢?主要是巧立名目。.

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清代的税负是依律征收的,征收的项目包括田赋和丁役。田赋,是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相当于“农业税”;丁役,本是年满16岁到60岁的成年男子(壮丁)的义务工(无偿徭役)。为了规范和统一标准,清代的丁役实行“折征”,即也用银来折算。朝廷颁有《赋役全书》,除此之外,地方官收的钱都属于巧立名目。

清朝财政收入大约为4500~5000万两白银(不包括地方和省级政府留用的额外附加税收)。其中,1000万两用以维持中央政府开支(3/4为军费),大约2500万两用于省级和地方政府开支(3/5用于军费)。中央政府积累的剩余额正常为每年700~800万两。虽然还有剩余,但是楼主要知道:鸦片战争结束时签订的《南京条约》开西方列强向中国政府直接索要战争赔款之先河,自此之后,向中国政府索要战争赔款的噩梦连连,绵延不绝。《清稗类钞》载:“有曾任直隶之涞水令者,言涞水每年收牛羊税,计共六百两,报销仅十三两,而藩司署费二十四两,道署二十两,州署十四两,于皆官所自得。”“牛羊税”这一进一出,差额很大,钱就成了县令的了。有的县官,一年可赚得上千两银子。清代各县都设有驿站,这是国家的重要交通命脉。驿站的费用朝廷有预算,百姓摊派很多,“又月领驿站费三百两,其由县给发,不过五十两,则每年获数千矣。”知县的这笔银子,也是一进一出的差额。

清廷设立驿站,每25——30公里左右设立一处。各站均配备站丁30人。无论是清廷下达的圣旨、军令,还是边疆上报军情、捷报等。都由驿站站丁昼夜兼程,风雨无阻,站站传递,策马急奔,接力式的传送。大大地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康熙25年(1686年)5月28日,清军发动第二次攻打雅克萨城,捷报送出仅10天时间,送到京城“热河避暑山庄”。康熙皇帝对此甚为满意。在交通落后,交通工具只有靠马的时代,这样的通信速度已是当时最快的了。自此以后,朝廷与边疆的通信往来畅通无阻,达到当时历史最好水平。

清代早期的黑龙江大地,人烟稀少,百里不闻鸡犬之名,是一片地域辽阔,处于原始状态的无人区,俗称北大荒。在黑龙江、嫩江、松花江沿岸一条狭窄的地域内,居住着少量的达斡尔、鄂伦春、蒙古、鄂温克赫哲等少数民族部落,他们均以游牧渔猎为生,对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从未接触。驿站设立,站丁入驻。改变了原始荒凉状态。驿站初只配站丁几十人,随着斗转星移,岁月更替。各个驿站所在地均形成了规模不等的集镇村落,站人后裔繁衍增加,加之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友好有爱,互相配偶,建立家庭,共同繁衍生息。据文献记载,到光绪末年,各大站的人口多达七、八千人。人口猛增,站人入驻以后,运用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大面积开荒垦殖。如垄作、间作、选种、施肥、改良农机具等一系列耕种技术。在北方肥沃的土地上,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农业丰收。站人的耕种技术也影响了当地少数民族,使许多以渔猎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兄弟,也开始种田耕作,这样昔日荒无人烟的土地,在站人和少数民族兄弟共同开耕下,历经了数代人不懈努力。

当然,这些钱供官员独享是不可能的,得拿出一部分“孝敬”上司。《异辞录》载:庆王府“邸中用度不足,咸知取诸北洋。”庆亲王奕劻王府,每年开销要三十余万两银子。自己的俸禄不够,袁世凯每年进献给庆亲王三四十万两银子。所以,庆亲王不断提拔袁世凯,直到清朝被推翻……

清代地方的藩司、粮道都有税收大权。他们的“小金库”就更可观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张集馨担任了当时有名的“肥缺”陕西督粮道。他一上任就发现前任方用仪在交卸之前,其家人提取、倒卖了粮库里的四千石麦子。但他毫无办法,只得贴补上亏空了的四千石麦子。不过,他是借债做盘缠从北京来陕西上任的,这补前任亏空的钱理所当然便是从其陕西督粮道的“小金库”里支取。而据张集馨记述,当时陕西督粮道的“小金库”一年是三四十万两银子。除了请客、送礼、打点官场之外,其他的都落入陕西督粮道本人腰包,这已是“公开的秘密”。据《清稗类钞》记载,皇家“小金库”大内银库“存(银)一千六百万两”。及至清末,慈禧的“小金库”中“尚有黄金三万两”——这里没提到白银。另一笔记《异辞录》的作者认为,“太后(慈禧)有私蓄三千万”,就是说,慈禧太后的“小金库”的数额达到了三千万两银子,“半在南苑,半在大内,皆用红绳束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保命要紧,根本顾不上“小金库”,但是留守大臣世续知道太后“小金库”的所在地,雇了日本使馆的士兵严密看守。于是,在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带着光绪皇帝回北京后,“慈颜大悦”,立即重用世续,“赏黄马褂,转吏部兼都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5

古时候官员们捞钱的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首先古代官员们捞钱的一个重要门路来源于公款。每年朝廷会向地方拨下大量公款,有的用来修缮一些场所与设施,有的用来供养军队,还有的是在灾荒年间,发放的救济公款。无论这些公款是用来做什么的,在官员们手中,都是自己可以捞上一笔的。

从中央的地方下拨公款所需要经过层层官员的审批与派送。经手这些程序的所有官员都有机会,为自己捞得一些好处。当然官员们也不敢太过,大多数官员只是为自己谋一点福利。然而层层剥削克扣下来,这些公款真正派上用场的,可能仅仅余下不到一半。除了公款,砖石木料,还有粮食等物,都是一样的道理,也会经过层层的贪污与克扣。官员们获得这些东西之后,会暗中转卖出去,将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钱财。

除此之外官员们捞钱的重要来源还有收受贿赂。官员永远是不缺少贿赂的。掌管刑讯的官员们会受到犯罪者家属的贿赂请求,将其从轻判决,或是找人替死将自家的孩子偷换出来。掌管审核官员业绩的官员们会收到来自下属官员的贿赂,希望其在给自己的考核中,多多赞扬,减少对自己错处的批判,以求得升职的可能。

还有的官员与商人勾结,官员为商人提供行商的方便,以及在一些事情上的保护与纵容。商人们赚取了大量财富后,会转过头来孝敬这些,为自己提供方便的官员们。甚至有些时候会为与自己交好的官员提供大量财富,让他们能够疏通关系,继续升职,从而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官商两相勾结,这在古代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