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译文及注释是什么?

如题所述

译文一: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译文二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注释

1、《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3、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4、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5、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6、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7、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8、见(xiàn):同“现”,显露。

原诗:

《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扩展资料: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这首北朝民歌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寥寥二十余字,展现出了古代游牧民族壮丽的生活图景,体现出了超强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敕勒川”的地望,历代学界给出了三种不同答案:其一,敕勒川在今山西朔州、宁武一带;其二,敕勒川在今内蒙古阴山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和包头昆都伦河流域;其三,敕勒川就是今天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

关于第一个问题:《敕勒歌》的创作背景

史书记载,《敕勒歌》是东魏名将斛律金随从高欢征伐西魏,受阻于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僵持日久,军心不振,使得高欢焦躁不安。为了安定军心,高欢大宴将士,并让斛律金歌舞助兴。斛律金长剑出鞘,且醉且舞,便唱出了流传千年的《敕勒歌》。

大多数学者认为,《敕勒歌》是公元四世纪以来,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首游牧民歌。斛律金只是其传唱者。

关于斛律金,史书言其为朔州(今山西朔州城区、平鲁区一带)人,敕勒族,字阿六敦,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将领。斛律金的高祖父倍侯利是敕勒部落首领,祖父幡地斤、父亲大那瑰都于北魏官居高位,屡立战功。

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曾被北魏任命为“第二领民酋长”。 北齐建立后,斛律金被封为咸阳郡王,加封太师。天统三年(567年),斛律金去世,享年八十岁。

关于第二个问题:“敕勒川”在北朝时期的语境地位

今天看来,“敕勒川”乃是一个响当当的地名。其所以著名,应该得益于《敕勒歌》的长期流传。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如此著名的地名,却不见于《魏书》,也不为《北史》所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敕勒川”的尴尬处境?

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敕勒川”本是南北朝时期敕勒(高车)部族对本部族聚居地的称谓。这一称谓并不被北魏官方所认可,只限于本部族对居地的“自称”。所以《魏书》、《北史》在述及敕勒居地时,仍沿用北魏官方称谓。

二是最初的“敕勒川”,可能只是高车(敕勒)族某一部族居地的名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小地名”(好比“二人转”风行之前的铁岭市)。后来,随着《敕勒歌》的流行,其名逐渐为人所知,并在北朝中后期蜚声中国。若是,《敕勒歌》必定出于该部族。

对“敕勒川”来说,这两种可能是同时存在的。也正因此,导致了“敕勒川”在后世的认知中,扑朔迷离,不知其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敕勒川”,一定是“敕勒部”的主要聚居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敕勒歌 (南北朝时期民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1

译文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译文二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注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30
风把草吹低了见到牛羊
第3个回答  2018-12-07
天似穷庐,笼盖四野。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