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天然城郭,龙虎拟仙山。
佚名题外山门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郑燮题前门亭榭
二千余载遗仙迹;
三十六峰皆白云。
天师洞前门亭榭
亭势翼然,占福地十分之一;
道心得了,把瑶琴再叠而三。
佚名题前门亭榭
小憩且登楼,万千顷雨笠烟蓑,遥瞻槛外;
清谈频入座,卅六峰云蒸霞蔚,细数心头。
艾彬如题前门亭榭。 云蒸霞蔚:云雾彩霞升腾聚集,形容灿烂绚丽的景象
眼底山灵齐护法;
座中花雨尽通神。
佚名题前门亭榭
福地拟崆峒,相传石室栖仙侣;
江源归节度,欲挽银河洗甲兵。
邓锡侯题正山门
胜地冠两川,放眼岷峨千派绕;
大名尊五岳,惊心风雨百灵朝。
李世瑛题正山门
青城道当千世守;
灵岩月与五洲同。
佚名题正山门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万方多难此登临。
佚名题正山门。彭玉麟有题泰山万仙楼联: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老子非常道;
皇帝有高台。
佚名题正山门
碧落焕斗宿灵光,杓指煞俱藏,愿消尘海千千劫;
青城本神仙都会,我来秋正爽,快览名区六六峰。
佚名题正山门
频年感乡国兵戈,幸丹梯可蹑,青嶂重登,出世顿教尘境隔;
此地是神仙洞符,看灵瀑时飞,誓坛高矗,入门便觉道心生。
黄逸民题内山门
仰霞观云楼,岂让东瀛众仙岛;
瞻灵岩胜迹,是真西蜀大名山。
佚名题内山门
眺高台宝室仙都,真日月分精,蹑屐快寻三岛石;
读琳崖玉霄好句,信云霞难画,扪萝欲觅五符幢。
佚名题内山门。 高台:指青城山第一峰之所在,又名高台山。 三岛石:位于天师洞左侧,传为天师降魔时挥剑时劈成。 五符幢:碑铭,出自《灌县志·艺文志·碑》:“延庆观灵宝真人五符幢,下有记铭,开元十一年立”
秘册侈仙都,鸣鹄穷源,九室傥存黄帝诏;
大宗尊柱史,犹龙别派,百灵应护赤城霞。
佚名题内山门。 鸣鹄:山名,一名鹤鸣,在大邑县。《青城山诸观功德记》载:张道陵“自渠亭鹤鸣顿驾兹岭。” 柱史:即柱下史,老聃曾为周代的柱下史
览青城三十六峰,也同神化无方,偶向嫏环留姓氏;
历红羊百千万劫,大好河山依旧,再从云水话因缘。
佚名题内山门
数汉唐仙隐,犹剩石头,宁封子不还,山若有知云亦笑;
收巴蜀风烟,都归眼底,杜宇声无恙,世方多难我重来。
佚名题内山门
开门溪绕先生宅;
渡壑云藏帝子家。
绍南山人题后门
此地收一百八景胜览;
诸峰应三十六帝外臣。
李景福题后门
飞腾电驭云车,合青城三十六峰,浩气灵光同照耀;
辅翊天枢帝座,悯人世百千万劫,救生渡死大慈悲。
佚名题灵祖楼。 天枢:星名,北斗第一星。《星经上·北斗》:“北斗星,……第一名天枢,为土星。”亦喻国家的权柄
黄帝问道越四千年,长留乳垂银杏,歧出銙棕,来游海国东西客;
青城聚仙遍八百里,喜看宝室晚霞,上清朝日,领袖巫峨大小峰。
佚名题灵祖楼。 黄帝问道:指轩辕黄帝为平息蚩尤之乱,曾到青城山向隐居北崖之上的宁封子学“龙蹻飞行之术”事。 乳垂银杏:指在古常道观三清大殿右前的银杏树,传为东汉时张陵手值。杏乳低垂,枝叶如盖,是观中的一大景观
明月三更映绿水;
青天一色驾紫云。
佚名题灵祖楼
道通天地有形外;
山在虚无缥缈间。
李远吾题灵祖楼
两君子皆风月主人,号素券,饭青精,同仿留侯寻辟谷;
五洞天本神仙福地,去三尸,食六气,共偕范老学长生。
道教名山对联·青城山洞府
瞻灵岩胜迹,是真西蜀大名山。佚名题内山门 眺高台宝室仙都,真日月分精,蹑屐快寻三岛石;读琳崖玉霄好句,信云霞难画,扪萝欲觅五符幢。佚名题内山门。 高台:指青城山第一峰之所在,又名高台山。 三岛石:位于天师洞左侧,传为天师降魔时挥剑时劈成。 五符幢:碑铭,出自《灌县志·艺文志...
四川青城山对联有深远意义
上联:钟敲月上,碧歇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下联:鸟送春来,风吹花去,是人间,不是人间。上联: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下联: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上联:云作玉峰时北起;下联:山如翠浪尽东倾。上联:于今百草承元化;下联:自古名山待圣人。上联:一潭月影参花影;下联:四面山光接水光...
对联故事 78,为恶必灭 为善必昌
四川青城山是道教名山,山上有八大洞七十二小洞,号称道教第五大洞天。有一天青城道士到鬼城丰都讲道,内容是“善恶论”之“为善必昌,为恶必灭”和“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道士讲完后,解答听众提问。问:“为恶必灭”,为什么有些人专做恶人,恶行累累,却活得好好的?答:他暂时没有灭亡...
“问道青城山”(3)“五洞天”\/“天师洞”
艺术与历史的交融步入三清殿,壁画中的‘此曲天上有,好入名山游’和对联“青城问道,丈人山修行”诉说着道教故事和修行者的向往。天师洞碑和黄帝祠,是纪念黄帝的圣地,于右任的题字与张天师的石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感。岁月的痕迹与修复古黄帝祠内,供奉着黄帝的塑像,讲述着他的英勇事迹。而天师洞...
青城山道教宫观及其对联
青城山委心亭对联 草亭闲坐看花笑 竹院敲诗带月归 【解释】上联指性功,下联讲命功。“草亭”,指灵台方寸,即“心”。“竹院”,整体而言,即“身”。“闲坐”,即“修心”,性功修炼;“敲诗”,即“通关展窍”,性功修炼。“看花笑”,“拈花微笑”典故。“带月归”,月出,即可归家也。...
欣赏)青城山上的对联(三
——矣鳞征题青城山前山天师洞古黄帝祠 (落款署:“民国三十二年易东矣鳞征题”。)仰霞观云楼,岂让东瀛众仙岛;瞻灵岩胜境,是真西蜀大名山。——佚名题青城山前山天师洞三皇殿 还观记开元,蕃衍龙门宗派远;移宫逢同治,遥临鹤驭赤城高。——高志元题青城山前山天师洞三皇殿 ...
四川青城山上面寺庙的有名对联是什么?
青城山建福宫委心亭的对联:草亭闲坐看花笑,竹院敲诗带月归。【解释】在草亭中闲适地坐着,愉悦地赏花,在竹林掩映的院中推敲诗句,在月光中缓步归来。【评价】简单。多美好。眼前花,心头笑。当我们看到的是烂漫的花而不懂得微笑的时候,当我们读到的是隽永的诗而不懂得赏析的时候,我们的幸福,...
青城山道教宫观及其对联
青城山的道教宫观,如建福宫、圆明宫、上清宫、祖师殿等,都是著名的道教宫观。它们不仅是道教徒的修炼之地,也是游客游览的理想休息之所。这些宫观四周环境幽静,景色秀美,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道教宫观的建筑和布局体现了道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是研究道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林凡青城山门对联"我爱阴符三百字"的下朕
我爱阴符三百字;谁留清气一山幽。我爱阴符三百字;谁吟道德五千言。(备注:道德——此处指道教始祖老子的《道德经》。青城山,道教名山。)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青城山属道教名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20公里处。峰峦叠嶂,古树参天,蔚然深秀。这座山以“幽”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某著名景区天师洞一带,周围青山四合,俨然如城,故名青城。相传东汉张道陵曾在此修炼,道教称此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