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与如来藏的区别?

如题所述

法的本质就是智慧光明、觉性遍满的一真法界。这清净的法界即所谓的如来藏。 如来藏即是不生不灭的圆满觉性。如来藏中没有部分与全体的差别,也不是各自有或共有的。 因为佛及众生乃至一切法,都是如来藏的显现,每个法的作用力都遍满十方,法法交融,相互含摄,相互影响。 没有一个法可以独立存在,任何一个法即是法界的全体,一即一切,圆融无碍。 简单的说:如者不动,来者任运,藏者含藏。即诸佛的一切功德含藏其中,故名如来藏。 一切法本具的觉性,也即是法性。法性是指觉性,并非是空性,空性是喻法。 法性在有情的层面,被称作佛性。佛性是特指有情成佛而言的。因为虽然一切法本具觉性,然而不是一切法都成佛。成佛不是觉性成佛,觉性是不必成佛的,也成不了佛。因为有觉性而没有烦恼的推动是不会成佛的。成佛是有情众生的烦恼为动力,包括我执的力量、要成佛解脱的愿力等等,推动有情众生造成成佛的因果。 我在宁波听到一个天台宗的法师讲天台无情有性的道理,竟然说成一切法皆有佛性,无论有情无情,故一切法皆可成佛,豆角茄子也能成佛。这是已误入邪见的了,是误解了佛法。我请问了这位法师,我说把豆角掰成两半,哪一半成佛?我再把豆角剁成馅,哪一粒成佛? 豆角茄子是一切法所摄,都具有觉性是没错的,因为有觉性,所以一切法才能相互因缘作用,才能成就因果不相错乱。但是茄子豆角没有烦恼心,没有成佛的愿力,怎能推动它去成佛呢?所以说觉性、佛性、成佛一定要清楚的了解其中的真义,不可乱解乱谈,否则造成邪说。 基于有情众生的角度,再进一步来说明佛性。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智慧光明,是本有。凡夫不减,成佛不增,周遍法界,常寂光也。生死涅磐皆是其圆满的幻化,了不可得。不可得是诸法圆融含摄、一即一切、不可分割的不可得,并非离有无见的不可得。一切众生、业力、迷惑的当下,即是智慧光明的不思议演义,从未减少或远离。 佛性非是实有可见之物,是本具之觉性(智慧光明),众生迷之而成惑,即无明造业。所造所作覆盖性德,对本具之觉性愈加迷惑不识,然而本具之觉性从未变异。 诸佛出世的目的就是为让众生悟入本具的觉性。修行也只为完全回归本具的觉性。修证的最后境界唯证方知。圆满证悟本具觉性者,即入不动佛如来性任运三昧,即本有佛性自在行。亦名安乐行仪,亦名流水无间,亦名如来藏随自意三昧。 因其是本具之觉性(本有),亦可说后有,因借修方显。佛性非缘生,但借缘生而显,所以不离缘生。本具觉性即真如妙性,即如来藏,即自性清净心,即常寂光。 任运是回归本性后之事,少分回归少分任运,多分回归多分任运,完全回归完全任运。任运非普通凡夫所行之事,凡夫任运只是造业。 如来藏是佛陀的了义之教,直显佛陀智慧及所证悟的境界。但因众生的根性、业力、执着心各自不同,所以从对机的角度开示了不同的教法。 对于迷惑而执著法相的弟子,多开示诸行无常的法相、少说诸法无我的法性。 为不再执著法相的小悟弟子,广说无我的法性,显示清净的真如法界。 为中根的菩萨广说六度万行的菩萨道,于中无所得,圆满波罗蜜门。 为上根的菩萨直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而显大般涅磐的不思议任运。 依佛法说,对上根者就正值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这无上道就是第一义悉檀---如来藏教法(本具的智慧光明)。 对下根者就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这异方便就是对治悉檀,应众生的烦恼及执着心而施设的方便教法。 由于佛弟子的证悟各有差别,所以各家对如来藏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二乘行者的菩提涅磐、唯识的俱生智、中观的无生忍、天台的真空妙有、华严的一心法界,都是站在不同角度的演义。其中最具如来藏本色的则是圣达摩师为代表的禅宗,六代祖师中,前三代是原型的如来藏,后三代是混合型的如来藏(因与般若中观合流了)。 最变味的也是最误解如来藏的,则是专讲如来藏义的大乘起信论一系,早期的一心二门,近代的空不空如来藏说,把如来藏讲的面目皆非,这是极大的根本性错误。 以信仰为基础、解脱成佛为目的而修行者,应按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择法。选择与自身心相应的见法与修法来实践,按佛陀的古训来深入佛法,即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从闻思修而入三摩地,方可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及受用。听偈曰: 甚深摩诃衍,不落于二边,不泯世俗谛,不碍空三三。觉性大光明,本自般涅磐。穷尽三有苦,菩提果中圆。恒遍十方界,幻化网无间。
佛陀大慈悲,对治有悉檀。为有而说空,依空谈妙显。直畅本怀事,自性大圆满。如来藏中义,世间正法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5

佛性  如来藏

人性本具如来藏,如来藏就是菩萨。就是说,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有菩萨藏在里面的,所以,人的本性很善良。小孩子刚生出来的时候,他会杀 人放火吗?他会偷东西吗?他会打妄语吗?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小孩子的本性就具有如来藏,如来藏就是菩萨,听得懂吗?

学佛人要懂得接近佛,你才能成佛。成佛不是凭嘴巴讲的,光凭嘴巴讲是没有用的,师父跟你们说,你们的心要跟菩萨的心心心相应。应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敲图章,图章打一个印在你的心中,就留下了一个印迹,今天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打在了我的心中,我对谁都要慈悲,不能有恨。师父跟大家讲,身 体如果离佛远了,你的心就离佛很远。你的身卝体离佛近了,就是你的行为像佛了,那么你的心就会贴近佛。如果你动不动就皱眉头,经常看人家不顺眼,动不动就想骂人,看见人就想说人家不好,那你就是离开了佛,你的样子就不像一个佛,更不要说成佛了。所以,学佛人要懂得身近心近,身 体接近了菩萨,你的心就贴近了菩萨;身远心远啊,你今天身 体不来拜佛,不来礼佛,身 体离菩萨远了,你的心就慢慢地离菩萨远了;身近心远,你虽然在磕头,虽然在观音堂跪在菩萨面前,但是你的心不诚,心还是很远,所以叫身近心远啊,那也是没有用的。

学佛要闻思修,就是听闻佛法、思维佛道、修证佛果。要懂得修啊,听到佛法之后要好好地在思维上、行为上修行,然后你才能修成,所以叫闻思修。当你闻思修之后,你会和菩提心相应,菩提心就是菩萨的心。所以,要想得到智慧,你首先要接近智慧。你今天说,我要得到智慧,但是你又脱离智慧,那你怎么能够得到智慧呢?举个简单例子,我今天要学佛,我既不看《白话佛 法》,我又不念经,那你怎么能够接近佛法,你怎么能够得到佛法呢?如果你今天想聪明,你至少要找几个聪明的朋友在一起吧?大家聊聊讲讲,集思广益。你今天想把象棋下好,你至少不会去找那些低 能 儿下象棋,你要找那些高手你才能进步啊。你今天想拥有智慧,请问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佛菩萨那里来的,那么你要接近佛,你才会拥有智慧啊。

想要得到智慧,首先要接近智慧;想要得到光 明,首先要亲近光 明啊。如果你想要得到智慧和功德,首先你要学会人间的理智、沉着和正思维,这样你才会得到智慧。因为一个有理智的人在人间是不会做错事情的,沉着能够越过一切灾 难,正思维引导着你卝的卝人生积极向上,这样你就拥有了智慧。那么功德呢?你的功德实际上就是众善奉行为首,我不懂什么叫功德的时候,我就知道所有的善我要去为,所有的恶我不为,那么时间长了,你所有的善事全部会转化为功德,因为功德是超越自我,功德是为众生想的,为众生做的,今天这件善事,我为自己做,我为家人做,那只叫善事,我无相布施,我没有私心的爱,那才叫功德。伟大的观世音菩萨因为她的慈悲心,因为她的慈悲是大爱,她没有只对某一个人而慈悲,她对所有的众生都慈悲,所以,她的慈悲才是功德。

人性本具如来藏,如来藏就是菩萨。就是说,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有菩萨藏在里面的,所以,人的本性很善良。小孩子刚生出来的时候,他会杀 人放火吗?他会偷东西吗?他会打妄语吗?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小孩子的本性就具有如来藏,如来藏就是菩萨,听得懂吗?要懂得,我们的人性显法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具有人性的人他会显示出法性,如果这个人说“你很有人性”,那么他一定不会杀 人放火、陷害忠良,所以,他就会有法性,这就叫人性显法性

有了法性,才会有平等性,因为你是学佛人,你有法性,你才会有平等性,所以很多人从小就懂得,我吃一个梨,我要给哥 哥一个梨,我吃一个苹果,我要给哥 哥、妈妈一个苹果,这个就是人的本性所致。人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贪,就只知道“我要”、“我要更多”,而不知道别人要呢?那是因为你的显法性已经没有了,你的本性如来藏被遮住了,所以你就知道为自己,你永远不知道为众生。

师父跟大家讲,亲近菩萨知根本啊。你天天靠近菩萨,你就知道,我的“本”是什么,我的“根本”是什么,因为你靠近菩萨,你与菩萨的心和智慧就相应了。菩萨是多么的有智慧啊,师父把一句佛言佛语告诉了墨尔本的一个人,他买房子就省了四万块钱,对不对?菩萨说,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要去求。他很喜欢这个房子,卖家就是要加这么多钱,他就是因为从师父的《白话佛 法》书上看到了菩萨的这句话,他在心里就想着:这个房子是我的,总归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也不要了。最后房子没有别的买家,卖家只好降价四万块钱卖给他了,这个就是佛的智慧,所以,经常跟佛菩萨的智慧在一起,你会变得越来越有智慧。

相应心自然。一个人的心只要跟菩萨的心能够相应了,你的心就会很自然地在这个世界上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智慧的海洋中,你没有牵强附会,你没有非常难过地去做某件事情,因为你知道,不管这个事情是该你的,还是不该你的,都要随缘,所以你的心就会非常地自然。心自然,道化自然啊,学佛、学道,佛的道,你也会自然地走下去。你的心想不通,很多路你就会走不通。为什么很多人学到一半就不学了?你去问他们好了,凡是退转不学的人,他都会说一句话:“我想不通”。自己知道想不通了,还要离开佛菩萨,这样就会更想不通了,想得通的人才会来学佛,想不通的人不来了,不来的人,不就是离佛越来越远吗?想不通,就不学佛了,那你有什么方法能够想通啊?

要懂得,相应心自然,能尽除心垢。因为你的心自然了,你心中的污垢就会慢慢地去除。我想不通啊,我恨他,我难过,我嫉妒他,我看见他就讨厌,想一想,这种人有没有智慧?你看见人家就讨厌,你心中有没有污垢?因为你讨厌这个人,实际上这个讨厌就已经在你心中了,对不对?我看见谁都不讨厌,我心中哪有讨厌啊?你看见谁都喜欢,你心中哪有厌倦、厌恶呢?你讨厌了他,你厌恶了他,你是不是有了讨厌的东西在你的心里?那你说 ,是你讨厌,还是人家讨厌?因为你讨厌了他,他还不知道,所以他不讨厌;而你自己讨厌他,你的心中留有了讨厌,你就是一个讨厌的人。所以,讨厌别人的人,人家会很讨厌他的,那就叫报应。你去讨厌老婆好了,你去讨厌老公好了,最后他一定会讨厌你,你以为你是谁啊?不懂得珍惜就会失去,这个就是佛的智慧。

我们做人要懂得展现自性功德智慧,就是经常把自己的功德展现在心里,而不是在外表。很多人喜欢把功德展现在外面,整天好像忙得不得了,这种人功德很少。真正的功德要放在心里,我们在心里做功德就可以了:我今天做了这件善事,我有功德了;我做了这件事情,我真的很开心,我让这么多的人能够看到师父的书,知道了“心灵法 门”,知道了“小房子”,那心里的法喜,就是展现在你心灵的智慧。

因为你懂得功德,你才有智慧,我知道这个修行不是为自己,我也不是为菩萨,我是修我的本性,我不为“我”,因为这个“我”只不过是这一辈子的我,因为我修的本性是永生永世的我,而不是我在今世的某一个人。举个例子,你今生叫刘近 桦,你本来叫刘某某,对不对?你已经把你过去的刘某某忘记了,那个人是谁啊?不是你。现在的刘近 桦也不是你啊,百年之后哪有刘近 桦?所以,你今天修的所有东西都是假的,因为这个名字是你随便安上去的,过几年你不喜欢刘近 桦这个名字了,那你又会变成另外一个人,所以,你修来修去永远都是修的一个假身,真正有智慧的人我不修假,我要修真,真是什么?那就是你真正的灵魂,永生永世不会死的永远在轮回的那个灵魂。你把它修好了,让它不轮回了,那你就修成了。

第2个回答  2013-11-30
【如来藏】真如在烦恼中,摄藏如来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来藏”,若出了烦恼,即名“法身”。
【佛性】 (术语)佛者觉悟也,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名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通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如麦之因,麦之果,麦之性不改。华严经三十九曰:“佛性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涅槃经二十七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佛性】   佛性、如来藏、如、法性、实际,皆同一性,只是就能知与所知诸法的不同分位,立不同的名称。在众生数上称佛性、如来藏,在非众生数上称法性、如、实际,但此通内外。《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解释如、法性、实际时说“是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又指内外诸法自性本空皆同一性,故《涅槃经》中说佛性有种种异名。性有不断、不改、不变之义,如麦因果麦性不改变,如矿中金银与出矿时的金银体无增减,所以佛性、法性虽无增减,但有隐显净染之分,隐、染即生死,显、净则涅槃,众生因无明所覆而不能见佛性,法性,若修行则能见性获得解脱涅槃。  大乘经中说佛性,《阿含经》亦明佛性,但不甚分明。印度诸宗对此各有所解,如《佛性论》云:“若依分别部(论者假定,非二十部计)说:一切凡圣众生,皆以空为其体,所以凡圣众生,皆以空出故,空是佛性,佛性者则大涅槃;若依毗昙萨婆多等诸部说者,则一切众生,无有性得佛性,但有修得佛性。该论举此立三种种姓,一、定无佛性,如一阐提,二、不定无有,修时得,不修不得,三、定有佛性,如三乘人。并自立三因佛性,一、应得因,即二空所显真如,二、加行因,由发菩提心,修道品等,三、圆满因,即修加行得果圆满,并以三性三无性摄此三佛性。若依《宝性论》,则以清净无为法身为佛体。龙树中观学派多分是谈法性,以中道实相为体。《涅槃经》卷二十七云:“中道者名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即是涅槃。”可见,佛性、法性都是指的诸法真性,众生若断无明,则见佛性,获得涅槃。  佛教传入中国,修行成佛之原因,在佛徒中久久未能正确解决,当晋末法显译出《大般泥洹经》六卷,经中说除一阐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道生则认为经义未尽,遂倡一阐提皆得成佛,并立“顿悟成佛说”,受到旧学僧的抨击和摈斥。后来昙无谶译出《大涅槃经》四十卷,经中明说“一阐提定当成佛”。因而对佛性的探讨风起云涌,各宗无不盛谈佛性。到隋吉藏《大乘玄论》卷三,列举了十一家异说,一一加以评判,而他自己则赞成以中道为佛性。  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要成佛证涅槃,佛说佛性是为教化有卑劣慢众生,了知众生究竟,定当成佛以为要旨。《涅槃经》中说一阐提无佛性,是指在犯四重、五逆和谤方等的一阐提位,无善根性,暂无成佛的可能性,若舍一阐提发菩提心修圣道,即非一阐提,定能成佛,这就是《大智度论》中说的“恶可为善,善可为恶”,“法无定性”之义。这不仅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定当成佛不相违背,同时正显示诸法本空,染净两重缘起的正理。
第3个回答  2013-11-30
如来藏,就是一真法界。如如不动,无所从来,任运自由,能所不二,含藏万种,种种本来。佛性,就是特指有情的觉性。这个觉性,本来就有,不增不减。可以说是如来藏的一部分。如来藏,是万法之本。佛性,有情含识。理事不二,含藏皈依。
第4个回答  2019-02-19
如来藏应该是从体上来说的吧,佛性是从用上来说的,名字不同,其实是一个。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